敖真與龍女這邊煮荼羹飲,說法論玄,一派風輕云淡。
而此刻大殿上,宴席已經差不多結束了。
在敖真出去不久,哪吒、龍女也是接連出去了。
敖廣也知道時候差不多了,該要準備上天一趟了。
秋泓身為殺害閽長老兇手,還與陰魔有所勾連,敖廣是要直接上奏玉皇大天尊的。
至于哪吒之事,敖廣也打算實話實說,這里面畢竟涉及到他們龍族的祖圣,不可忽視。
之前他們四海龍王與李靖之間私了解決的矛盾點,就是在于閽長老之事上,如今最大的矛盾解決了,一切自然妥帖。
除了哪吒這事之外,東海出現魔蹤也理當上報。
此番陰魔之事,能在魔禍發生之前弭平,在敖廣的奏疏里面,首功自然是觀世音菩薩的!
畢竟可是菩薩指點了敖真,特地趕來東海報信,同時龍女的到來,也讓敖廣覺得菩薩在此事上的立場。
雖然直到現在,敖廣也沒察覺到這陰魔在東海要干什么,但天庭可不會就覺得此事是小事了。
說不得此番嘉獎下來,玉帝封四海一個司雨大神都有可能。
龍族在天庭任職,主要就是這司雨之事,屬九天應元府雷聲普化天尊統轄,與那推云童子、布霧郎君、雷公電母,風婆婆、巽二郎皆屬于同僚。
若是得賜司雨大神,那么便算能獨開一府,司掌風雨雷電云霧霜雪。
龍族之中,四海龍王都不是司雨龍神,不過那西海龍王敖閏的妹夫,如今的涇河龍王是司雨大龍神,執掌八河,地位顯赫,隱然有成長為龍族頂梁柱之勢。
可以說除了那些上古時期的龍神,涇河龍王算是如今最有本事的龍族,而他的修為更是神體完滿,三災盡躲,已然是長生不老之身。
正是因為涇河龍王有這一份修為實力,才會被玉皇大天尊御筆欽點,司雨龍神。
這些年來,敖廣在天庭隱隱有聽聞玉皇大天尊要在海中也擇選一位司雨龍神,若無其他狀況,敖廣覺得自己的可能性最大,而今時有這一份功績呈上去,豈非名正言順了!
敖廣太想進步了!
不怪敖廣不動心,實在是因為似這等神位,得天庇佑,完滿神體之后不會引動那三災,直享那長生之福。
只是若失卻了這神位,屆時三災齊發,還需自身苦挨,方能看你是否能得享長生。
命人收拾好了席宴,四位龍君已然換好袍服,可卻不見哪吒何在。
敖廣當即令敖乙、敖丙率人尋找,最后在那水晶宮的藏酒閣中發現哪吒,卻原來是哪吒自與敖真分別后,一股腦亂走,竟是迷了路。
聞聽這話,四海龍王皆是哭笑不得。
不過時候也不早了,四海龍王當即就要騰云上天,可這時哪吒卻拉了一下敖廣,道:“龍王,你有沒有合適的騰云之法,我還沒有學過騰云。”
哪吒這話出口,令那敖廣有些沒反應過來,再三確認了一下,這才知道原來哪吒只會簡單的爬云之術。
龍宮寶物眾多,尋一門騰云之術倒也不難,其實若非敖廣四兄弟讓哪吒騎在他們身上去了天界,在眾仙面前怕是會有損自家形象,他們早就馱著哪吒上天了。
哪吒也不愧是天生神圣,神體完滿,一竅通百竅通,那一門騰云之術,他只是學了短短半個時辰,就能自如運用。
這惹得眾人眼底精彩連連,其中那敖丙更是羨慕道:“三太子這等天賦,日后定是大神上仙!”
一番夸獎,反倒讓哪吒有些不好意思了。
.
敖真與龍女湖心亭飲荼講法。
一番對談下來,敖真感覺收獲極大,也讓他對于這一個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只是面對接下來的修行,敖真倒是有些犯難了。
之前敖欽對他說了,要送敖真去一位道門仙老處修行,屆時自然是要搭配著道門之法修行的。
從龍女所言,功法以及自身天賦不差的情況下,最多不過幾十年就能神體完滿了,之后就是為五百年后天雷之災做準備了。
這個時候,敖真犯了一個真龍都很難不犯的錯誤。
似乎這么躺平也沒什么不好的吧?
敖真又不似那些壽數短暫的生靈,哪怕是沒有躲過三災,光是神體完滿使得壽數延長的好處,便已可以算是不虧了。
但敖真若沒有躲過三災,這就好像......有點虧啊!
敖真現在才五歲,就算他一百年完滿神體,再過五百年的雷災,那個時候他也才十一歲。
十一歲就死了的話,稱作夭折也不過分了。
敖真這么想著,心中懶惰之心漸盛。
只是當他的目光與龍女接觸的時候,心中不自覺涌出一股自慚形穢之感。
龍女拜入菩薩門下修行的時候,也才只有八歲,于其座下修行三百年,如今也不過十一歲,如今也是神體完滿,待躲三災。
很明顯對方并沒有因為三災艱難而懼怕,反而是迎難而上,沒有畏懼心思。
這一點上面,敖真自愧不如,回想起來自己這成就真龍之身,也不是自己本來上進,而是因為畏死向生,這才讓他做出去尋菩薩的機緣的行為。
事到如今,敖真如過往諸多真龍一樣,面對著安逸的生活他的心境就有動搖,生了懈怠。
龍女見敖真在與自己說完話之后,也是若有所思的樣子,只是后來看了自己一眼,卻又低下了頭。
她素來聰慧,菩薩也多番贊譽龍女有甚深慧根,一眼就看出了敖真的心思。
只是這心思也不是什么壞心思,人非圣賢焉能無此等念頭?
不過理解歸理解,龍女也還是勸道:“在家有家中之好,四時八節常受用,珍饈美味樣樣足,然不過自守凡胎臭皮囊,到了成空一場夢。”
龍女言盡于此,若是敖真執迷不悟,她也不會多說什么了。
修行看緣法,亦看個人,強求不得,不入門庭終非道友。
敖真聽龍女的勸告,其實他內心也是很矛盾。
一方面是對于長生不老的向往,一方面又是對行道艱難的恐懼,一時間敖真很難下定決心。
在與龍女隨意聊了幾句,將荼湯喝完,敖真就起身離開了。
此時四海龍王與哪吒上天而去,敖乙、敖丙那邊敖真不想多加打擾他們,于是他一個人離了水晶宮,打算在周圍海域轉一轉。
不覺間,敖真忽然想起了花果山,想到了那丹崖之上的仙石。
于是敖真腳下乘風,不多時就來到了那花果山處。
與敖真之前所來時不一樣,當時是黑夜,萬籟俱寂,他在丹崖上打坐一夜,偶得天地造化,體悟了這天生地長的靈胎造化,這才僥幸化得人身。
現在來到這花果山,正是白天,山林間猿猴摘果嬉戲,巢中還有不少猴兒酒。
敖真神情微動,他伸手一拿,手上一股酒液就從猴兒洞中飛出,于半空盤旋飛舞,最終落入敖真口中。
這猴兒酒滋味甚美,敖真覺得純以口味來說,這花果山的猴兒酒已經不輸那龍宮內的仙釀了。
品著這猴兒酒,敖真來到了那丹崖處,站在那靈石之前,仔細觀摩。
這石頭跟敖真前幾天來的時候并沒有太多的差別,畢竟也沒過去多少天,要是有什么大的變化,那反而就有古怪了。
敖真看了會兒石頭,便隨便坐在了崖邊,雙腿在懸崖上空晃蕩著。
清風徐徐,吹動敖真身上長衫,也吹散了他鬢邊幾縷長發。
敖真這人身是天地造化所生,自然容貌乃鐘天地之靈秀,觀之若仙。
坐了多時,敖真忽有所感,垂眼朝下方一望,就看到幾艘小舟在海上晃蕩,上面還趴著好幾個人。
見到這一幕,敖真輕咦一聲,他忽然想起來之前在傲來國的時候,國中百姓曾說過,他們那邊有人來此地采藥的。
敖真看這些小舟上的人,身旁都有綁著一個背簍,想來應該就是采藥之人了。
說起來這花果山上的確是有不少藥材,蓋因此地靈爽氣足,孕生不少藥植。
不過這些藥材對于尋常修行之人,或可彌足珍貴,但敖真身為南海龍太子,便是往年還未曾修成真龍之身的時候,他的吃用也比這些藥材珍貴多了。
因此敖真二上花果山,他都沒有去理會這些藥材。
如今他見這底下采藥人漂洋過海而來,心中起了觀看心思,于是他隱去身形,飛至他們身側。
此時海上風浪并不算很大,只是這幾個采藥人似乎因為長時間飄渡,整體精神看著很是不好,氣力不濟,根本不能操控小舟,近乎完全靠著風力推動。
敖真看著這情形,本想順手幫他們一把,然而這時其中一個采藥人忽然高聲大喝道:“有鯊魚!”
周圍幾個采藥人聽到鯊魚,原本衰竭的身體,不知從何處,再次擠出一點力氣。
他們一個個雙手劃動水面,竭力朝著那花果山而去。
只是敖真微微皺眉,他看了看周圍海域,他剛才可沒感覺到有什么鯊魚啊?
敖真見其余幾個人已經賣命得快要劃到了岸邊,而那叫喊有鯊魚的人,已經是虛弱至極,轉眼間怕是就要性命了結。
一轉念,敖真就想明白了原因。
怕是因為這個采藥人故意叫喊有鯊魚,想要幫自己這些同行之人,在生死一線的情況下,激發出潛能吧?
不過這個采藥人是絕沒有生還的可能了。
敖真心中一嘆,起法力將這采藥人攝走,落到了丹崖之上。
這平地忽起一陣大風,那其余的采藥人更是懼怕,又恐剛才所言的“鯊魚”,于是竭盡全部力氣,終于到了岸上。
可隨著他們到了岸上,這才驚覺哪里有什么鯊魚?!
那采藥人為敖真攝走,此刻正躺在丹崖的地面上昏睡。
敖真打量了一番對方,見對方衣衫襤褸,同時一雙手上長滿了繭子,像是平日多是干粗活。
這時,敖真見這人其余的幾個同伴已經上了岸,可因為體力消耗甚巨,所以都還聚集在原地未曾走動。
敖真心念一動,攜了那昏迷之人,施了一個障眼法,將其放在沙灘上,隨后慢慢撤走障眼法。
沒過多久,這昏迷之人就被其余同伴們發現,他們一個個圍簇上來,將這人抬到了遠離海水的地方。
在敖真法力之下,此人也是很快醒了過來。
在發現自己沒有事情之后,他也是歡喜非常,同時口中念誦道:“仙人保佑,仙人保佑!”
見到對方這等虔誠,敖真倒也生出一股滿足感,同時繼續好奇地看著這群人接下來要干什么。
觀察久了,敖真發現對方似乎并不是第一次登島。
那幾個人在原地歇了好一會兒后,漸漸恢復了些許,于是他們一眾選擇了一個方向結伴而行,在走出了沙灘沒多遠,他們就來到了一處依托山崖的石洞。
這個石洞是天生而成的洞穴,敖真之前也是發現了的,但他一直沒有進去看過。
此番這一群采藥人進了洞穴,敖真這才注意到在這洞內竟是有著一口小水潭,潭水清冽,連地下暗河,內里還有不少游魚。
采藥人們似乎知道這水潭的水能飲用,他們并沒多查探,直接是走到了潭邊掬水飲用。
不過光飲水卻是不能抵餓,所以這群采藥人在采藥之前倒先做了一回漁翁。
在捉了幾頭魚后,敖真確信對方不是第一次來這里。
因為他看到這些人竟是自這洞壁邊一處角落,掏摸出來火石,以及這洞中存儲著木柴用以點火。
看起來此地是他們早就準備好的上岸補給點了。
雖然沒有什么調味品,但是對于饑餓的人來說,這簡直是比山珍海味還要好吃!
在解決完幾條魚后,眾人也開始分配起來各自的任務。
其中有的人要去山中收集新的柴火,有的人則要去找尋其他的食物,有的人就要留守在洞中。
之前那個呼喊“鯊魚”的,被選擇作為留守人員,所有人也都沒有意見。
于是在安排妥帖后,眾人都是出洞而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