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指點
- 西游釋厄
- 清香白蓮素還真
- 4073字
- 2025-06-28 12:00:00
敖真走進湖心亭時,見龍女正坐在亭內石桌旁,右手側還有一個泥土燒制而成的小爐。
石桌上擺放著兩只陶碗,談不上精致,碗身凹凸不平,茶碗邊緣甚至還有幾個小缺口。
爐下火早已燃多時,敖真瞧見那爐中水已沸,咕嚕嚕的直冒泡。
在沸水中,有著一片片綠色葉子,正隨著不斷生出的氣泡而翻滾。
這葉子不像是海中所產,敖真不大認得。
在看到敖真進來,龍女眉眼帶笑,笑道:“來的剛好,我這苦荼剛剛煮好。”
說著,龍女端起了小爐,自里倒出兩碗荼湯。
這湯不如那些靈茶的茶湯好看,聞著也沒有香味,不像是很好喝的樣子。
龍女將一碗荼湯遞給了敖真,敖真笑了一聲,道:“當日在珞珈山沒有見到三姐,還頗為遺憾,沒想到在南海沒見著,今天在東海卻見著了。”
“哦,那日你還想著見一見我?”龍女聞言有些好奇。
敖真接過了荼湯,輕輕吹了吹表面的碎末,這才道:“三姐的事,四海龍族哪個不知呀?哈哈,都拿三姐來給我們做榜樣,讓我們學一學你。”
龍女失笑,她之前只知道敖廣多拿她來當做其余弟弟妹妹的榜樣,沒想到卻早就傳遍四海了。
“看起來我這三百年來在普陀山修行,反而是惡名傳四海了。”
龍女捧著自己的那一碗荼湯,放在唇邊,輕輕一吹,隨后直接飲了起來。
敖真也是喝了一口,只是這荼湯入口后,滿嘴苦澀,渾不似敖真過往引用過的那些靈茶。
不過在敖真咽下這一口荼湯后,自那咽喉深處,反而涌出一抹甘甜之意,隨后遍布整個口腔。
“不錯呀,入口雖苦澀,但回味無窮,令人不覺間想要再喝第二口、第三口。”敖真贊嘆了一句,“這苦荼卻沒想到這般好喝。”
龍女似乎很滿意敖真的說法,她眉飛色舞地贊同道:“這苦荼是當年我隨菩薩修行之時,她老人家攜我去往南贍部洲云游,見南洲西南邊陲一帶,有不少人采摘苦荼,拿其煮作羹飲。”
源自于南贍部洲么?
這苦荼,與敖真過往知曉的凡間后世所飲用的茶葉倒是有幾分相似,想來這荼應該是茶之初始形態了。
敖真與龍女再是說了幾句有關于苦荼的話后,龍女忽道:“其實你那日來普陀山,也算是與菩薩有緣,我本來都以為能多一個師弟呢。”
“可惜我本領不濟,菩薩看不上我。”敖真自嘲一笑,“但菩薩一番點化,使我成就真龍之身,方有敖真今日這等造化。此大恩大德,我一直銘記五內,夙夜不敢忘。”
對于觀音菩薩的恩情,敖真一直感念,也是想著能夠回報菩薩。
或許菩薩并不在意此事,或許此事對于菩薩只是隨手施為,但知恩不報,并不符合敖真的為人處世。
“菩薩施恩從不求回報,但關于你的話,小弟你要是想回報,倒是有一法子。”龍女臉上忽然露出了促狹之笑,“前些時日,菩薩自西牛賀洲回山,路上收了一條金鯉為寶蓮池內寵物,菩薩甚喜愛。若是小弟舍得下南海太子的富貴,隨我回珞珈山,也當這池中物,菩薩說不得也很喜歡。”
敖真知道龍女在開玩笑,不過他也是半真半假地回道:“既是如此,那也簡單。若菩薩真想養我在寶蓮池中,那每日我要吃一千丸太上老君的九轉仙丹,還有王......唔唔。”
敖真本在說玩笑話,可突然被龍女伸手一把捂住了嘴,使得后半截話都沒有來得及說出口來。
只見龍女神色緊張,剛才輕松說笑的語氣神態,卻是完全消失了。
“小弟啊,你可真是不知天高地厚,怎么能隨意提及這些大神圣的名號呢!”
敖真一怔,卻也是想起了之前自己無心口出“波旬”之語,結果就導致魔主波旬真的出現在了他面前。
在看到敖真似反應過來后,龍女也是收回了手,不過還是囑咐道:“這諸天神佛之中,那些領悟道果的神圣,他們與道應和,凡念及他們名號,其等皆有感應,遂我等該常懷敬意。老君也就罷了,那一位娘娘素來威嚴,不可輕易提及!”
敖真點了點頭,道:“小弟知曉錯了,再也不敢犯了。”
龍女見敖真態度認真,想來對方應該會注意這一點了。
“禍從口中出,舌動是非生。凡夫俗子便因不注意這一點,這才使得引禍上身而不自知。你也是修行中人,更要注意此事,不要忘了舉頭三尺有神明之說。”
聽龍女說到這里,敖真忽然想到自己之前來東海,跟眾人說陰魔之事,借用了菩薩名頭,期間似也提及了好幾次“觀世音菩薩”,心中微微有些發虛。
于是敖真便將此事道與龍女知曉,龍女聞聽后,也是微微一愣,指著敖真,道:“惹事的潑龍!”
敖真低下頭,作知錯狀。
“不過陰魔事關體大,菩薩應也不會介懷。”龍女說起了陰魔之事,想到自己斬殺了的冬涼,“那蜃龍為我渡化后,其身上那一股黑氣,我觀之便與陰魔有關。此魔定然圖謀東海多日,那冬涼百年前反惑秋泓,使其漸漸為其所用,看來就是陰魔手筆。”
敖真聽龍女提及秋泓、冬涼之事,心中也有些許疑惑未解,于是朝龍女請教道:“三姐,我看那冬涼并未修成真龍之身,但那一手幻術著實厲害。這也是陰魔點化的手段么?”
龍女聽后,想了想,道:“或許是,不過小弟你也不要以為沒有修成真龍之身的,就一定比真龍弱了。就比如那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中,角宿便是一頭蛟龍,其亦是龍種,但非真龍之身,然其修為比之父王與三位叔父厲害不知幾何。”
二十八星宿,原是出自于四大部洲的妖仙,后來投入天庭,這才錄冊仙籍,成為星君。
說到這里,敖真忽然心頭一動,問道:“三姐,小弟年歲不大,對于這世間修行境界不甚了解,以至不知天高地厚,姐姐能否指點一下敖真?”
龍女思索了片刻,這才斟酌開口道:“這世間有萬千修行之法,昔年我拜在菩薩座下,也曾問過菩薩這般類似之語。如那道門有修金丹者,元神者;我佛門也有悟舍利者,參法相者,修金身者,此大多也只能算是還未領悟道果輩。”
龍女慢慢與敖真說講,期間敖真也時不時問上一句。
一番論述之后,敖真也大致了解了此世間修行之道了。
在未曾領悟道果之前,所追求的各種修行,不外乎遵循那“通法性,會根源,注神體,避三災”之說。
法性者,指諸法真實不變的體性。如佛祖曾言,一切眾生皆具智慧如來德相,此乃佛祖所見眾生之法性。
通法性后,便有修行之基,萬法由此起。
“會根源”,便是那堅固自身根基,若是根基不穩,縱一時法力再高,也不過是空中樓閣。
在此基礎之上,你日后所有修行,便是要“注神體”,此乃超凡之起。
世間生靈,大多皆是肉體凡胎,唯有似哪吒這等來歷者,生來神圣,便是指其出生便是有“神體”,只是他尚未通徹法性,根源不固,使得自身能為不能全數施展,然一“通法性,會根源”,哪吒便可一日千里。
當神體已注,便已是非常之道,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機,天地自會降下三災以考驗此超凡之輩,此便是一千五百年之劫。
注神體后,駐顏益壽,但五百年后自有天降雷災,須要明心見性,預先躲過,方能壽與天齊,否則就此絕命。
再過五百年后,天降火災,這火非是天火,亦非凡火,喚做陰火,自涌泉穴下燒起,直透泥垣宮,將你那四肢五臟,燒成灰燼,千年修行,盡為虛幻。
又是五百年,天降風災,此陰風自囟門入六腑,過丹田,穿九竅,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唯有躲過此三災利害,方能住世長久。
“當神體完滿,引動三災,便是一千五百年的苦磨,才能決定是否可以長生不老。”敖真感嘆修行不易,也怪不得西游路上,那么多的妖魔鬼怪,在聽到了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后,這般心動了。
神體完滿,亦是苦磨功夫,在生死簿上壽數盡前,若是不能神體完滿,便會有勾魂使者前來勾魂入地府。
而當神體完滿后,生死簿上壽數不限,可便是要歷經災劫考驗,等閑之人不能過之。
難難難,道最玄!
敖真想起那孫悟空,這猴兒在修行三年之后,便神體完滿。
“三姐,不知您如今神體完滿否?”敖真問道。
龍女一笑,道:“自是完滿,此乃問道之基,只要修持正法,天資不是太差,最遲數十年就可圓滿。唔,不過我龍族修行之法特殊,又因真龍百年算作一歲,生來有百歲,所以差不多真龍之法以求神體完滿,快則兩千年,慢的話就要五六千年了。”
神體完滿后,諸法隨心,非肉體凡胎可比。
這里又不得不提哪吒了。
哪吒天生神圣,神體完滿,諸般法術修來自是得心應手,謂之曰“一竅通百竅通”。
敖真現在神體不滿,修行法術自然不如這些人快速。
在過往歲月當中,除了那個別真龍之外,很多真龍都不想那么快完滿神體。因為他們懼怕三災利害,所以很多真龍都不會選擇很努力修煉。
四大龍王的神體,其實就不曾修煉完滿。
對于常人來說,尤其是那等壽數短暫的野獸或者凡人,自然是越快神體完滿越是好。
哪怕是不能躲過三災利害,至少也能益壽延年。
可如真龍這等動輒數千上萬年的異獸來說,提前神體完滿,某種程度上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兩相對比之下,這也導致龍族其實很大程度上因為自身條件優渥,使得自身很難有上進心。
很多真龍往往都是會在壽數將盡,或者自身把握極大的時候,才會選擇盡快完滿神體。
畢竟神體完滿后,不但學習法術極快,乃至于法術威能都會更加宏大許多。
不過這些年來,龍族似乎也意識到了自身族群的懈怠,四大龍王因自身職責還是沒有選擇盡快完滿神體,但年輕一代中西海敖摩昂、東海敖甲都是已完滿神體的真龍。
之前敖真來東海,在祖堂時窺見敖甲真龍原身,其已凝聚龍珠實體代表真龍的神體完滿,而敖乙的龍珠已成氣珠也代表快要神體完滿,這充分說明了龍族已經開始革新求上。
不過如今還未過去多久,還看不出來什么效果。
據敖真估計,至少也得等一千五百年三災利害后,才能展現出效果來。
“只是這些終究算是長生之法,而非超脫之道。”龍女說道,“超凡脫俗,在于領悟道果,似菩薩這等神圣,便是領悟道果,乃是更上一層辟立洞天法度的存在了。”
據龍女所言,那神體完滿,避過三災,便算是長生不老,壽與天齊,但終究算不得大神圣。
那領悟道果的大神圣,道高德隆,哪怕是天地寂滅而其等亦可跳脫其外,塵世不拘,天地于其等不過是一個存身廬舍。
如道門四大天師,他們都是領悟道果的大神圣。
在龍女提及四大天師的時候,敖真還愣了一下,因為他記得四大天師之中的張天師張道陵,似乎是東漢人物,而如今卻是連孫悟空都還未出世,其被壓在五指山下的時候,也才是王莽篡漢之時,怎的這一位就是天師了?
除此之外其余幾位天師,譬如葛玄葛天師是三國時期人物,許遜天師則是晉代道人。
不過敖真又是想到,在西游記之中,孫悟空在攪亂蟠桃會,偷吃玉液瓊漿,八珍百味,當時就有四大天師朝玉帝奏上:“太上道祖來了”。
敖真也是不知道這是因為什么了。
不過想到那老君也是先在天界,之后下凡入世為老子,敖真隱隱有些猜測。
難道也是因為后世這幾位天師,是原本就在天上,之后下凡教化眾生的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