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匠戶困境
- 弘治大孝子
- 激光乍現
- 2278字
- 2024-06-16 15:48:11
朱厚照在一陣一陣的“臥槽”聲中參觀完了盔甲廠。
接著參觀了軍器局、針工局、鞍轡局這些地方。
每個工坊基本都有自己獨特的車床和設備。
除了有水力驅動的自動車床以外,還有很多精度比較高的半自動車床,基本都是用手搖或者腳踏的方式驅動。
就說針工局給盔甲縫合的半自動車床,跟后世的腳踏式縫紉機的大致結構基本上差不多,只不過沒辦法自動走線,還有就是齒輪傳動效率比較低。
朱厚照參觀完這些軍械所之后,心里再度對大明的戶籍制度有所改觀。
看來這種世代傳承的戶籍和工作,也有很多的可取之處啊!
這些設備,這些匠人,也太特么優秀了!
全是人才啊!
這一次參觀可太值得了,朱厚照之前還有點心疼這60萬兩銀子。
不過參觀完之后,大明的軍制和匠人們帶給他的驚喜,遠不是這點銀子可以衡量的。
朱厚照參觀完所有“兵工廠”之后,心情大好,當即對馬文升說道:“馬相公,傳我的令,大明的匠人們盡心盡責,為我大明的軍制貢獻了重要的力量,本宮見了之后十分滿意,因此特地請奏父皇撥銀5萬兩,賞賜眾位匠戶們!”
說是奏請皇帝賞銀5萬,其實這錢也就是朱厚照自己出了。
馬文升一路跟著朱厚照參觀過來,也看出來了,殿下每到一個地方必然是一聲“臥槽”,臉上充滿莫名的笑意,就知道他肯定十分滿意。
只不過沒想到這么大方,一次拿出5萬兩賞賜這些匠人。
要知道,匠戶在大明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在“民、軍、匠”中屬于最底層。
大明的軍戶已經是備受歧視了,給軍戶做配套的匠戶,地位則更是低下。
尤其是“輪班匠”,簡直跟半奴隸一樣,基本上都是無償勞動。
太子突然給這些人這么多的賞賜,說實話,馬文升都覺得沒什么必要,因為這些人不給錢也會照樣干活。
“殿下,其實您完全可以省下這筆銀子,花到更有用的地方上去。”
朱厚照臉一瞥,“什么意思?”
馬文升繼續說道:“這些匠戶們的工作都是固定的,且都是低賤之人,您賞賜他們銀錢,對我大明軍力的提升是毫無用處的。”
這話立馬讓朱厚照不舒服了,前世自己也是工農子弟,而且還當過工農子弟兵。
朱厚照立馬拉下了臉,沉聲說道:“什么低賤高尚之人,這是你一個飽讀詩書的國之重臣該說的話嗎?你們不都是說為生民立命嗎?怎么對我大明朝有如此貢獻的匠人們都如此鄙視?你說這樣的話,簡直愧對圣人教誨!”
馬文升突然被朱厚照這么一說,也有點愣,太子這是發的那門子邪火?
大明這戶籍制度從太祖時期就一直使這樣啊,本來就有三六九等。
他馬文升也不是泥捏的,立馬反駁了朱厚照。
“殿下此言差矣!我大明的立國之本就是太祖所制定的戶籍制度,賤籍是寫在我大明制度里的,老臣我只是陳述太祖之制,何錯之有?”
馬文升以為自己搬出了太祖,太子肯定是無話可說了,旁人敢反駁太祖本來就是大不敬之罪,何況你還是大明的太子,太祖的后代,反駁太祖那不是不忠不孝占全了嗎?
結果沒想到,這話像是踩了朱厚照尾巴一樣,朱厚照更加生氣了,直接連太祖朱元璋一起罵了。
“太祖的制度難道就一定對嗎!所謂上善若水,好的制度應該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的!太祖制定的戶籍制度,到現在早就落伍了!如此苛待有創新性的匠人,是束縛了大明的發展!我遲早改了這愚蠢的制度!”
朱厚照聲音洪亮,語氣激動,聽得周圍的匠人們一陣一陣地激動。
太子殿下是好人啊!簡直就是活菩薩,居然如此看重我們這些卑賤的匠人,甚至為了我們跟朝廷重臣吵架。
朱厚照敢這么肆無忌憚地批評太祖制度,馬文升可不敢搭茬了,這話當今世上也就這個備受寵愛的二愣子敢說,旁人誰敢?
馬文升剛才還有些梗起來的脖子,立馬轉到了別處,那意思就是“這話跟我沒關系,別來沾邊。”
朱厚照可不愿意就這么放過他,繼續厲聲說道:“我剛才說了!5萬兩銀子賞賜匠人們!這是命令,你必須給我安排下去!有多少人就分多少份,還是那句話,有一個匠人沒領或者少領,我就扒了他們上司的皮!”
接著朱厚照轉身對著周圍的工匠說道:“大明的匠人們!你們的辛苦,你們的貢獻,本宮都看在眼里!你們是大明最重要的力量!大家放心,回去本宮一定向皇上稟明實情,將來一定不會再虧待大家!”
朱厚照一說完,周圍的匠人們立馬爆發出了一陣歡呼聲。
匠人們世世代代被壓迫的情緒,此刻聽見太子為自己說話,全都按捺不住,顧不上什么禮儀不禮儀,規矩不規矩的,為朱厚照,也為他們自己歡呼起來。
“喔呼!”
“太子萬歲!”
“陛下萬歲!”
……
朱厚照感受著周圍匠人們激動的情緒,興奮的吶喊,內心也忍不住有些激動。
這一刻自己仿佛身在電影中一樣。
馬文升看見周圍的歡呼,再看看太子那一臉堅定的神色的,也識相地沒有再出聲反駁。
不過他此時內心卻是充滿了擔憂,看上去似乎殿下非常看重這些匠戶,不似明君所為啊!
在他的認知中,好的皇帝或者太子,都應該重視士人,注重禮教,怎么能跟這些匠戶們打成一片呢,這不是棄國本于不顧嗎?
此刻朱厚照的內心也有了新的打算。
大明的技術水平其實并不差,雖然不像后世那樣百花齊放。
可大明的匠戶世襲制,讓大明對能用上的技術,經過一代一代人不斷地完善和研究,發展到如今基本上已經摸到工業革命前的生產力天花板了。
大明的各種技術和人才已經是非常地充足了。
現在大明缺的,其實也就是制度上的改變,和成體系的理論支持了。
今天參觀這幾輪下來,朱厚照也發現了,大明蓬勃的創新能力和人才潛力,因為沒有合適的激勵方案,也因為死板的戶籍制度,被死死地壓制住了。
只要自己使他們突破制度枷鎖,自己再稍微一發力,大明開創第一次工業革命,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但這事難就難在要突破制度,馬文升已經是自己通過他兒子徹底拉攏的人了,在對待匠戶的態度上都跟自己唱反調。
某位偉人曾經說過,搞政治,就是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
可這件事連自己人都反對,他還可以找誰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