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在匠戶們一陣一陣的歡呼聲中離開了軍械所。
下一輪的安排自然就是去巡視軍營和視察裝備。
因為朱厚照打亂了順序的緣故,軍營里被安排演示的士兵們已經等了很久了。
早上巡視的軍陣演武,實際上有一類士兵是沒參與的,那就是大明的炮兵。
這種重武器當然不適合在演武的時候展示,因此專門等到了太子巡視軍營的時候單獨展示。
來到了一片廣闊的空地之上,前面放著一排一排笨重的大炮。
朱厚照等人站在后面十幾米出等著觀看炮兵營的演示。
朱厚照原本以為自己已經見識過大明戰法的先進了,不會再帶來什么驚喜了。
結果沒想到,在十二團營中,四武營(奮﹑耀﹑練﹑顯)中的奮武營出來演示的時候,朱厚照一眼就看出了不同。
不是自己過去在電視劇上看到的那樣,一個炮兵瞪眼一看,然后點火,放炮。
有一個人負責整體的指揮,每一門大炮則是由四個人合作,一個人負責點炮和瞄準,兩個人負責填充炮彈和火藥,還要調整大炮的方向和高度,最讓朱厚照吃驚的是,還有一個觀測員!他會及時匯報彈著點,然后拿著紙和炭筆一陣計算,最后通知前面的兩個人調整大炮的參數!
“我尼瑪!”
這真的不是現代軍隊嗎?這配置自己可太特么熟悉了。
問題是后世的觀測員都是專業性很高的士兵,要懂數學,幾何,還得懂點力學。
可是大明的觀測員是拿啥算的啊?
朱厚照震驚不已,都沒顧上身邊的馬文升,立馬一個人跑了過去,奪過一個觀測員上手的本本一看。
我勒個去!非常標準而簡單的幾何彈道分析圖,下面的書頁上寫著炮彈的類型和參數,似乎是早就印刷好的,空白的地方是觀測員用細小的炭筆畫的拋物線圖!這玩意怎么看怎么像后世的東西!
朱厚照簡直要瘋了!到底是自己穿越來了大明,還是大明穿越到了自己的夢里?
他馬上使勁掐了一下自己。
“誒喲!”
朱厚照捂著自己的大腿,有知覺啊!不是做夢。
旁邊的觀測員嚇壞了,太子這是鬧哪出呢?
跑到自己身邊搶了自己的本子,太子還自己掐自己。
自己只是一個區區的軍戶小兵,太子不至于訛上自己吧?
不過還沒等他跪下請罪,就見太子兩只手激動地握著自己的胳膊,眼睛都要射出光芒了,興奮地問道:“你這是哪兒學的?哪兒學的?”
這觀測員被朱厚照這狀態嚇得不輕,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
旁邊的指揮官卻走了過來,行了個禮說道:“回稟太子殿下,十二團營中有對炮營的專門訓練,這都是我們秘密訓練的內容。”
朱厚照自己清晰地記得,《幾何原本》是1560左右才引入大明的,還差著五十多年呢,怎么這會兒大明的炮營都已經用上了?
朱厚照都有點恍惚了,難道還有前輩的存在嗎?
他繼續問向這位指揮官,“這幾何學,你們是在哪兒學的?是誰創立的?”
他以為可以問出一個名字,或者是一個傳奇。
沒想到那指揮官卻說,“回稟殿下,臣只知道炮營現在用的這種計算方式,我們都叫他形學,自從創建十團營之時就開始學習了。”
“至于這形學是誰創立的的,恐怕不好說,第一個教授形學的是于少保,據說是于少保從前朝的典籍中發現了這門學問,創建十團營之后就專門寫了使用的書籍。”
“因為這門學問對炮營的攻擊準確度提升很大,因此自創建以來就是京營中的不外傳之秘。”
朱厚照聽到是這個答案,心里也說不清是一種放松,還是一種失落。
原來是于謙,于少保從元朝的典籍中發現的知識,并且因為于謙當時管著兵部,自然而然地就把這份知識和作戰結合了起來。
朱厚照雖然心里有一些失望,不過依然不由自主地感慨道:“大明真是英雄輩出啊!”
等回到了后面的觀測臺坐下之后,朱厚照心里也不由地激動起來。
今天來巡營真是驚喜不斷,沒想到啊!沒想到!
大明的戰法居然如此先進,這都不用自己怎么使勁兒了,不用從零開始訓練新軍。
十二團營的人換上裝備就是一支現代軍隊啊!
朱厚照也忍不住念叨,“難怪說明軍不滿餉,滿餉不可敵啊!”
特么的,大明的制度是真特么腐朽啊!
有這樣的軍隊!后面還出了戚繼光這樣的名將,居然一直沒解決女真人和蒙古人!
朱厚照越看大明軍隊的戰法先進,越覺得大明的制度腐朽。
媽的,真是飛龍騎臉都能輸,這是多好的基本盤啊!
難怪,同樣是大明這套制度,朱棣還在的時候,只要能壓制了文官,就能夠飲馬瀚海,打得蒙古人瘋狂北竄。
傳到現在,別說打到蒙古人老家了,連守城都成挑戰了。
想到這里,朱厚照心里暗暗發誓,“大明的腐朽制度,我朱厚照跟你杠上了!”
……
朱厚照結束了一天的巡營之后,回到慈慶宮就開始思慮起了自己的未來,還有大明的未來。
今天巡營著實收獲不了,也帶來了很多的驚喜,可是想到自己那個天生善良又容易被大臣帶節奏的老爹,還有朝堂上那么多的暗流涌動的文官們。
自己目前雖然收買了馬文升,韓文,還獲得了皇帝的支持,但實際上只能稱作一個松散的聯盟,根本算不上一個宗旨明確的黨派,也沒有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
自己一直在背后偷偷運作,又擔心一但冒頭就會加速激化皇權與文官的矛盾。
想著這些,朱厚照躺在床上沉沉地睡了過去。
……
而令朱厚照沒想到的是,因為他這一次的巡營,朝堂內外都掀起了不小的波瀾。
京城,李東陽府中。
李東陽坐在大廳上座,下面形形色色的官員們輪番向他訴苦。
“閣老,陛下使太子代替巡營,聽說一次就賞賜了60萬兩銀子。恐怕是有再動刀兵之志啊!”
“是啊,閣老,這事您可一定得管啊!大明當今的情況大家都知道,這時候再妄動刀兵,難保不再發生一次土木堡之事啊!”
“閣老,我等應當立即上疏勸諫皇上!實在不行,您是士人領袖,就應該領著官員們去死諫!”
“若是皇上再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武將身上,我大明朝好不容易形成的文官鉗制武將的傳統,說不定就要沒了。”
“對啊!”
…………
京城,王華府中。
王家的長子,在聽聞太子巡營并且大肆賞賜之后,也意識到皇上有意重整軍備。
此刻也是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正在奮筆疾書。
而他正在寫的東西,名叫《陳言京營建設疏》,落款“兵部武選司主事,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