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代絕藝振宏聲
“元曲”這一名稱,最早見于明人胡侍《真珠船》卷四“元曲”條,其云:“元曲如《中原音韻》《陽春白雪》《太平樂府》《天機余錦》等集,《范張雞黍》《王粲登樓》《三氣張飛》《趙禮讓肥》《單刀會》《敬德不伏老》《蘇子瞻貶黃州》等傳奇,率音調悠揚,氣魄雄壯,后雖有作,鮮與之京矣。”可見胡侍所謂“元曲”,是北曲雜劇與北散曲的統稱。后來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明確指出:“元曲分三種,雜劇之外,尚有小令、套數。”小令和套數屬于散曲的范疇,所以王國維對“元曲”的界定,也是指元代的散曲和雜劇,而不包括南戲。本書遵循傳統的“元曲”觀念,不對南戲進行介紹。
散曲和雜劇,雖一屬詩歌,一屬戲曲,但兩者的曲詞形式均為長短句,也都按曲調格律譜寫,可合樂歌唱,因此散曲、劇曲有時被稱為“樂府”。元曲是吸收融合唐宋大曲、宋詞、諸宮調、金院本以及金元民間音樂發展而成,所用曲牌有四百多個。自元末明初起,元曲就與唐詩、宋詞并稱,被視為一代文學之代表。

《樂府新編陽春白雪》元刻本(南京圖書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