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法院2022年度案例2:物權糾紛
- 國家法官學院等
- 9字
- 2024-06-06 12:22:01
一、物權保護糾紛
(一)物權確認糾紛
1 親屬之間一方全額出資購房登記于另一方名下時房屋所有權的認定
——尹某才訴陳某風等所有權確認案
【案件基本信息】
1.裁判書字號
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2020)遼02民終2736號民事判決書
2.案由:所有權確認糾紛
3.當事人
原告(上訴人):尹某才
被告(被上訴人):陳某風、尹某華、尹某榮
【基本案情】
涉案房屋登記所有權人為尹某良,尹某良于2017年4月9日死亡。尹某良與陳某風系夫妻關系,二人育有長女尹某榮、次女尹某華、長子尹甲、次子尹某才;尹某良的父親母親和尹甲都已經病故。尹某才于2012年5月9日、2013年4月1日先后向尹某華的賬戶轉入30萬元、23萬元。尹某華于2013年3月18日向尹某良賬戶轉入53.5萬元。次日,尹某良將53萬元轉給付某裝飾地產公司。尹某才自述2012年因尹某華向其借錢,其給付尹某華30萬元。在2013年尹某良購買房屋時,尹某才和尹某華達成合意,由尹某華直接向尹某良支付房款以抵頂借款,并視為由尹某才出資。尹某華同意尹某才的上述陳述。
【案件焦點】
尹某才全額出資購房登記于父親尹某良名下,在尹某良其他繼承人存在異議的情況下,能否確定尹某才享有房屋所有權。
【法院裁判要旨】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當事人對于自己的訴求,應當提供證據予以證明,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尹某良于2013年3月購買涉案房屋,登記所有權人為尹某良。尹某才并未提供其他證據證實其與尹某良對于案涉房屋的所有權達成了合意,由尹某才享有所有權。尹某良育有多位子女,尹某才如確需借名買房,有條件更有必要對房屋所有權進行約定,對于無約定導致的不利后果,應當由尹某才承擔;且尹某才和尹某良系父子關系,尹某才資助尹某良購房符合常理,故對于尹某才請求確認房屋所有權的訴請,因證據不足,不予支持。
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人民法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1]第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二條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尹某才的訴訟請求。
尹某才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尹某才主張尹某良購房款項均來自尹某才,但支付購房款尚不能證明尹某才對案涉房屋享有物權。案涉房屋登記的所有權人為尹某良,尹某才系尹某良次子,尹某才主張其借尹某良之名買方,但未能提供其與尹某良簽訂的關于借名買房的協議。尹某才主張買房時全家人已達成口頭協議,認可房屋權屬歸尹某才所有,但尹某才未能提交證據予以證明,且尹某榮對此不予認可,尹某才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尹某才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
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后語】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第二百零八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登記。不動產登記具備公示公信效力,原則上不動產物權登記人即為物權人。實踐中存在實際所有權人與登記所有權人不一致的情況,應根據是否存在權屬爭議選擇不同的處理方式,雙方不存在權屬爭議的,依《民法典》第二百二十條第一款辦理更正登記,即不動產物權人或者登記機關發現登記的錯誤而進行更正的登記;雙方存在權屬爭議的,依《民法典》第二百二十條第二款提起所有權確認之訴。
出現權利主張人與登記所有權人不一致的情況,雙方之間往往具有特殊身份關系,如親屬、朋友等。由于當事人之間一般具有較強信任感,大多以口頭形式達成所有權歸屬約定,在產生糾紛時,當事人往往對所有權人的認定標準及舉證責任分配存在爭議。實際所有權人一般會從房款的實際支付、房屋的實際使用等方面提供證據以證明其主張,而名義所有權人往往會否認所有權歸屬約定的存在,通過提供房屋買賣合同、產權登記信息等證據進行抗辯。
法院在處理此類糾紛時,應當充分查明案件事實、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同時注重維護物權公示原則。首先,應對權利主張人與登記所有權人不一致的基礎事實進行審查。其次,對于存在借名買房基礎關系的,審查是否有所有權歸屬協議,有協議的對其效力進行判斷。最后,沒有所有權歸屬協議或協議無效的,法院一并處理;所有權歸屬有效的,應判定當事人的訴請是否成立。本文重點解讀基于權利主張人與登記所有權人不一致的基礎事實,如何確定實際所有權人。
首先,應審查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所有權歸屬協議,如果有協議,原則上應當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根據所有權歸屬協議確定不動產的權利歸宿。在不存在所有權歸屬協議的情況下,按照下列步驟逐步分析。
其次,審查借名買房的原因。主張權利人“自甘冒險”借名買房,主要基于以下原因:替代出資、借名、抵賬等。名義所有權人一般主張雙方之間存在借款、贈與、抵銷等法律關系,對此應當承擔舉證責任。在雙方均無書面證據的情形下,法院應當依據常理、常情進行合理性判斷。例如,當實際所有權人經濟狀況一般時,名義所有權人主張實際所有權人的出資為贈與就與常理相悖。
再次,查明購房款實際支付情況以及貸款償還情況。權利主張人應對其出資情況承擔舉證責任。法院應當結合實際所有權人出具的包括銀行交易流水、刷卡記錄、貸款還款記錄的證據綜合認定出資情況。只有在全額出資且出資系為購置不動產時才能認定出資購房人系實際所有權人。
最后,對不動產所有權認定具有實質性影響的出資因素確定后,應結合不動產的占有使用情況、裝修情況、借名登記原因等,判斷是否存在借名登記的客觀需要或者未及時變更所有權登記的合理性因素,考察購置不動產時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圖,對不動產所有權進行認定。一般情況下,不動產由權利主張人占有使用,且由其對不動產進行裝修或者改造,或者即使不實際占有,權利主張人亦保持對不動產一定程度的控制和把持,才可認定不動產由其購置并取得所有權。如果購置不動產后一直由登記權利人占有使用,且權利主張人并未提出異議,通常情況下權利主張人的訴求難以得到支持。可見,占有是繼出資之后,認定不動產實際所有權人的第二考量因素,可以看成“活的公示”,在物權法上的公示和“活的公示”統歸一人時,一般不能推翻公示確認的權利。把握上述兩點審查要素后,結合權利主張人陳述的借名登記,對于實際權利人作出綜合判斷。
結合本案,首先,不存在所有權歸屬協議,在登記所有權人尚有其他子女的情況下,尹某才有條件更有必要在交易行為發生時,通過訂立合同等方式,對于產權的實際歸屬作出約定,未達成該協議,尹某才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其次,關于借名登記的原因,尹某才主張其在異地不方便辦理產權登記,不能視為借名登記的合理原因。再次,尹某才主張有兩筆購房出資,其中一筆因給付時間偏差,無法認定與購房存在聯系,也就無法認定訴爭不動產由其全額出資購買,其舉證在出資數額上存在瑕疵。同時,尹某才與登記所有權人具有特殊身份關系,基于贈與而交付部分購房款符合常理,其舉證在出資的原因上亦存在瑕疵。最后,事實上,訴爭不動產一直未由尹某才占有使用。綜上,尹某才欲確認房屋所有權的主張,無法得到法院的支持。
法院在處理此類案件時,應從正常交易習慣、平衡各方利益的角度,嚴格考察出資情況、出資原因、占有使用情況、未登記于權利主張人名下的原因等因素進行綜合把握,不能機械地適用不動產登記的公示效力,否認真實權利人的權利主張,亦不能僅憑出資確認不動產的實際權利人。
編寫人: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人民法院 張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