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法律風險識別與防控:以案說法100例
- 段彪永編著
- 1812字
- 2024-06-06 12:17:37
2 公務員投資入股是否合法?
案情簡介
某商務咨詢公司于2010年10月登記成立,注冊資本為100萬元,股東甲出資80萬元,持股比例為80%,股東乙出資20萬元,持股比例為20%。甲與張某(公務員)簽訂《股權代持協議》,約定甲實為掛名股東,其股權均為替張某代持。2012年12月,甲與張某發生矛盾,張某向法院起訴要求公司確認股東資格并享受相關權利。甲和某商務咨詢公司以張某為公務員,《股權代持協議》無效為由,否認張某的股東資格。
法院經審理認為,《股權代持協議》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應為有效合同。《公務員法》第53條第14項關于公務員不得“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的規定,屬管理性禁止性規范,不構成合同無效的情形,確認張某享有某商務咨詢公司80%股權,但對張某要求工商登記的請求不予支持。
律師提示
公務員有廣泛的社會資源,部分公務員也有閑置資金進行投資的需求,中小企業自然歡迎這樣的股東加入。
一般認為,《公務員法》第59條第16項的規定屬管理性禁止性規范,不是效力性強制性規范,公務員若違反了該規范,應由其管理機關追究其相應責任,但《股權代持協議》并不因違反《公務員法》而無效。作為隱名股東的公務員可享受股權代持協議中約定的分紅等權利,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不會將其登記為顯名股東。如公務員隱瞞身份騙取登記,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將取消登記并給予相應行政處罰。
在民事層面,公務員投資入股行為合法有效;但在行政層面,公務員的投資行為極有可能遭受撤職等行政處罰。因此,筆者不建議公務員投資入股,從事營利性活動。
對于已經通過股權代持成為隱名股東的公務員,一方面,應保持好與顯名股東的關系,防范道德風險;另一方面,通過股權代持協議的設計,讓公司及各股東確認隱名股東的股東資格,在發生爭議時,隱名股東可越過顯名股東,直接向公司主張股東權利。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143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153條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但是,該強制性規定不導致該民事法律行為無效的除外。
違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154條 行為人與相對人惡意串通,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156條 民事法律行為部分無效,不影響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第24條 有限責任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出資人訂立合同,約定由實際出資人出資并享有投資權益,以名義出資人為名義股東,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對該合同效力發生爭議的,如無法律規定的無效情形,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合同有效。
前款規定的實際出資人與名義股東因投資權益的歸屬發生爭議,實際出資人以其實際履行了出資義務為由向名義股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名義股東以公司股東名冊記載、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為由否認實際出資人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實際出資人未經公司其他股東半數以上同意,請求公司變更股東、簽發出資證明書、記載于股東名冊、記載于公司章程并辦理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第59條 公務員應當遵紀守法,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散布有損憲法權威、中國共產黨和國家聲譽的言論,組織或者參加旨在反對憲法、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國家的集會、游行、示威等活動;
(二)組織或者參加非法組織,組織或者參加罷工;
(三)挑撥、破壞民族關系,參加民族分裂活動或者組織、利用宗教活動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四)不擔當,不作為,玩忽職守,貽誤工作;
(五)拒絕執行上級依法作出的決定和命令;
(六)對批評、申訴、控告、檢舉進行壓制或者打擊報復;
(七)弄虛作假,誤導、欺騙領導和公眾;
(八)貪污賄賂,利用職務之便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九)違反財經紀律,浪費國家資財;
(十)濫用職權,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十一)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
(十二)在對外交往中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
(十三)參與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賭博、迷信等活動;
(十四)違反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
(十五)違反有關規定參與禁止的網絡傳播行為或者網絡活動;
(十六)違反有關規定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
(十七)曠工或者因公外出、請假期滿無正當理由逾期不歸;
(十八)違紀違法的其他行為。
- 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條文釋義與法律適用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條文釋解與實操指引
- 所有人的正義:中國刑事錯案預防與救濟指南
- 全新勞動爭議處理實務指引:常見問題、典型案例、實務操作、法規參考(超級實用版·增訂3版)
- 鏡頭下的訊問
- 中國法院2018年度案例:人格權糾紛(含生命、健康、身體、姓名、名譽、隱私權糾紛)
- 法治政府建設新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成績單
- 行政復議典型案例評析
- 培訓管理全流程實戰方案
- 中國知識產權指導案例評注(第8輯)
- 房地產糾紛實務問答與案例精析
- 圖解立案證據定罪量刑標準與法律適用:第五分冊·第十四版(貪污賄賂案 瀆職案)
- 2015國家司法考試同步訓練題解:民法
- 私人財富保護與傳承的法律智慧:思維、方法與案例
-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要點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