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制的力量:律師事務所管理模式與實踐
- 楊強
- 783字
- 2024-06-06 12:39:30
二、合伙人聯合體
合伙人聯合體是一種每個合伙人建立、聘用自己的作業團隊以完成作業、服務客戶的運行體系,其運行基礎是客戶獨享。
律師業界通常認為合伙人聯合體不是行業發展方向,律所的內部組織應該更緊密一些,更一體化一些,以確保為客戶提供的服務產品的品質能夠大體齊整。但在現實中,選擇這種機制的律所有很多,許多律所也因此而擴張得很大,發展的速度很快,主要原因是核算清晰、即時激勵、自己做主、貼合律師文化及律師心理,包容的能力、擴張的能力都很強,并且,合伙人聯合體很容易實現規模化。目前知名度高的一些大所,采取的基本上都是這種機制。
合伙人聯合體是共享一個品牌,按固定數額、按份或按創收比例分擔公共成本,合伙人自行承擔其團隊成本。在該種機制下,合伙人以各自為戰為主,各自帶領團隊,依靠自己的作業實踐,形成一些專業上的分工,每個合伙人對自己的客戶負責。實行合伙人聯合體機制的律所,成本分擔機制基本相同,公共成本的分擔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
(1)每個合伙人的收入預先扣除一定比例用于公共成本開支,年終時多退少補;
(2)公共行政成本+實際房租成本分擔;
(3)成本點數制,權益合伙人、薪酬合伙人、律師、律師助理分別計算不同的公共成本點數,公共成本是動態變化的;
(4)成本包干制。
隨著規模擴張以及市場發展,各個律所開始在一體化方向上尋求一些變革措施,比如統一招聘、統一薪酬、統一晉級體系,力圖使合伙人之間的合作更緊密一些,律所對合伙人規制的一致性更強一些[1],但是這種一體化方向的努力并沒有,也不能改變合伙人之間根本的成本分擔方式。因此,其一體化的努力方向都是外在的、倡導性的,并沒有改變律所中最本質的東西——如何根據客戶需求在律所中統籌配置作業資源。統籌配置作業資源,必須具有統籌配置作業資源的經濟基礎,沒有經濟基礎,統籌配置就是一句空話,即使有項目中的統籌,該統籌也是零散的,而非體系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