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抗辯博弈:刑事訴訟技巧與典型案例分析作者名: 雷彥璋本章字數: 1798字更新時間: 2024-05-30 15:33:47
序
——刑事訴訟中的黑天鵝推論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天鵝湖》這部史詩般的經典舞劇,碧波蕩漾的湖邊,綠草蔥蔥,藍天白云,悠然的天鵝翩翩起舞,渾然覺得天鵝不僅楚楚動人,且是世界上最懂得愛情的生命體,渾身潔白,讓人遐思。在《天鵝湖》韻律的熏陶中,逐漸養成了一看到白色,就想到天鵝,一看到天鵝,就想到純情、潔白與忠貞愛情的思維習慣,幾乎成了一種潛意識的條件反射。后來讀了一生專注于研究運氣、不確定性、概率和知識的美國作家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的《黑天鵝》一書,才知道澳大利亞棲息著很多黑天鵝。黑天鵝的存在相對于人們習以為常的白天鵝來講寓意不可預測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卻又極易改變一切。人類總是過度相信經驗,而不知道一只黑天鵝的出現就足以顛覆一切。而且很多事情不僅不可預測,還很難通過數據統計來改變世界,因為很多數據的作俑者低估了數據解讀者的智商,認為他們根本不懂得什么叫數據的統計口徑與統計子項解釋。
故事還是從漫步隨筆中開始:
某農場主在三年多的時間里養殖了2000只黑天鵝,但時常發生黑天鵝丟失、死亡事件,由于黑天鵝價值較高,每只都在10萬元以上。當地與黑天鵝有關的刑事案件就有近百起。
案件五花八門,有盜竊案,有搶劫案,有故意殺人案,有員工瀆職案。這樣案件的證據無不與黑天鵝丟失與死亡有關,一旦犯罪嫌疑人確定,檢察院就要提起公訴,當然就會有辯護律師參加辯護,為便于分析,也就不嚴格區分什么司法指定與犯罪嫌疑人委托了。
如果說檢察機關提起的公訴案有100件,則法院對其中的95件裁決有罪,有5件裁決無罪釋放。95件有罪判決中,其中有完全支持公訴意見的,也有部分確認需要減刑的,還有免予起訴的。
無罪釋放中當然包含檢方總找不到重要物證,如黑天鵝尸體或殺害黑天鵝的兇器而按照疑罪從無釋放犯罪嫌疑人結案的。其推測可能是黑天鵝的尸體被犯罪嫌疑人享用了,別說血跡了,可能連骨頭也沒留下,或者是犯罪嫌疑人根本就沒使用兇器,徒手作案,刑偵或檢方走入了證據收集的誤區。
這樣如果按照統計數據來分析律師的勝敗,律師的勝訴率是5%,敗訴率則是95%。
按照法律的正義原則來講,律師的滿意率是100%,不滿意率為零。因為律師勝訴的極限也才是5%,無論誰都會感到這是一絕佳的不可超越的戰績吧。
為什么有這樣的觀點呢?因為本應獲罪的,如果在律師的辯護下而沒有獲罪,那不是對法律正義的踐踏嗎?
如果該獲罪的獲罪了,不該獲罪的釋放了,這樣的辯護不是最讓人滿意的辯護嗎!
還有判案結果與公訴意見是否完全一致(這也許是所謂勝訴、敗訴的參照點吧),主要取決于以下幾點:一是控方的技能水平,職業素質;二是法官的職業素質與業務水平;三才是律師的作用。
如果控方能夠保證辦案質量100%準確,法官的判案準確率達到100%,那么律師的勝訴率是否就永遠定格為零呢?
如果控方能夠保證辦案質量95%準確,法官的判案準確率達到100%,那么律師盡100%努力的勝訴率為5%,因為律師努力的結果是其糾錯被法官采納。
看來律師的勝訴率不僅建立在檢方失誤或業務水平不足之上,還取決于法官的判案水準,而絕非光憑律師的技能水平。顯然,律師的勝訴也具有一定的運氣,這一運氣或多或少地取決于控方與法官的職業水平。
為了說明這一簡單的道理,還是先演示一個簡單、通俗的統計抽樣試驗吧。
我們做一個模擬現場:將95只白天鵝與5只黑天鵝放到一個黑屋子里,由毫無關系的公證人員捉給控方人員確定天鵝的色澤(如果說是,表明其立場是堅持白天鵝),再讓律師來糾偏(如果說反對,表明其立場為黑天鵝),最后讓法官來評判,支持哪一方,反對哪一方,并評述誰對誰錯,在辨別中讓律師來幫助糾偏,糾偏過程是不準律師用眼看的,只能用心去體會,用聲音去感受……
這樣,如果控方捉的黑的說成是白的,律師將黑的說成是黑的算勝訴,否則,其他種情況就是敗訴。這樣律師的勝率不就永遠定格在低于5%嗎?是否真的可推論出95%的敗訴律師都應當受到譴責或責難呢?
如果你要做律師,你就要有被譴責的勇氣。
你要做好律師,你就要下決心去探尋黑天鵝,研究黑天鵝,但生活中的黑天鵝是不可能在一夜之間按照你的想象就能變成白天鵝的,而白天鵝是完全有可能被誤判成黑天鵝的。律師的責任就是要不厭其煩地向別人訴說什么是白天鵝,什么是黑天鵝,黑天鵝與白天鵝之間有什么本質的區別。
試圖找到讓人們能夠理解的真相,揭示事物的真相,還原事物的真相,最后環環相扣,因果必然,向人們呈現事物的真相,這才是控辯法律人的本職所在。
是以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