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6.五體投地
- 李世民穿越高平陵事變
- 古今之盛軌
- 2784字
- 2024-05-21 17:00:00
司馬懿見絕大部分人仍然站在自己這邊,心中一個石頭落了地。
但他知道有些人仍然是面服心不服的,決定還是要先以大義籠絡人心,先統一大家的思想,而不可過早暴露自己的權欲野心,于是說道: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也沒有什么好奇怪的,我等也不必灰心,但是出現這樣的意外,讓大家受驚,老夫還是感到很愧疚,特別是對蔣公、高公、王公、盧公等素望元老,還有叔達,以及其他不顧身家性命隨我撥亂反正的諸位文武。”
“但是你們要明白,你們不是為我司馬懿做事,你們也不是在圖謀不軌,你們是為了大魏社稷,是為了我們世族,是為了所有黔首,所以咱們,決不應該有任何負擔心理。”
“設想,若是繼續坐視曹爽兄弟敗亂國典,驕奢淫逸,違背先帝遺愿,我等又怎能繼續心安理得坐享朝廷俸祿呢?”
高柔暗笑,對司馬懿的嘴皮子與手段更為佩服,趕緊正色道:
“太傅所言甚是,為了大魏,我等怎可畏難懼險?曹爽如此悖逆,我等又怎可坐視?就請太傅放心,柔堅決支持太傅緝拿曹爽兄弟問罪。”
王觀也是鄭重拱手:
“觀亦愿協助太傅清除曹爽一黨,何況既已走了此路,便斷無再半途而廢的道理。”
大部分人又是一番表態輸誠。
其他反對者不論怎么想的,形勢比人強,根本不敢得罪司馬懿,亦或說決定暫時隱忍著,便都表態跟上。
見已成功統一了本方思想,司馬懿大喜,但面上卻不表現出來,只是一臉洗耳恭聽的樣子,說道:
“諸公愿聽我之言,我至為感激,在形勢平穩之后,諸位之功勞,我司馬懿絕不會忘懷,必定奏請太后,重賞元勛,事不宜遲,我等接下來便著速議定下一步吧。”
當然,他并非真的要聽取眾人的意見,現在已是火燒眉毛了,急需果斷采取行動。
他這般說,不過是為了表演得充分尊重這幫人,贏得他們的心,以便能為需要之時所用。
說完,他立即掃了司馬師一眼,這是他在召司馬師等心腹來之前就交待好了的。
司馬師會意,一臉冷肅道:
“曹爽這奸賊竟敢脅迫陛下東走,可謂罪上加罪,我等怎可坐視陛下被曹爽兄弟玩弄于股掌之中,怎可坐視他們兄弟逍遙法外而安然逃至許昌?”
他故意將事情歪曲為曹爽脅迫天子東走,以將其徹底打成冥頑不靈,十惡不赦的國賊,以為他們司馬家下一步行動張目。
司馬師總給人一副冷漠之態,一開口,往往如同打開冰窖,那股酷寒之意,足以瘆得人直起雞皮疙瘩。
他明白這一點,此刻發言,更是有意無意地予以強化,以致在場眾人,無不先自我矮了三分。
司馬懿與司馬師快速對視一眼,不禁暗自得意。
司馬懿很欣賞這個大兒,所有政變計劃從頭至尾他也只讓大兒與聞,都是他與大兒商定的。
他此前還讓大兒陰養三千死士作為發動政變的骨干力量。
要知道,在曹爽黨羽的眼皮子底下陰養三千死士,還要不會泄密,一朝而集,這是何等艱難,何等危險?
可司馬師,竟真的圓滿完成了任務。
使他成為改變歷史的高平陵政變的幕后主角,也成為歷史上最被低估的角色之一。
也是因為這個大兒,司馬懿才最終下定了不做周公伊尹,而是要為子孫鋪路奪位的決心。
司馬懿提前一夜把政變將要發動的計劃分別告知大兒司馬師與二兒司馬昭時,結果大兒當夜睡眠如常,二兒卻是輾轉反側,顯得憂慮不堪。
因此,他已打定主意,等到形勢稍安,要讓大兒實掌所有兵權,以便等到自己死后,方便由大兒子承父業,繼續掌控魏國,若有天命,便盡可取曹氏而代之了,就像曹操原來做的那樣。
“決不能坐視曹爽兄弟到達許都,一旦他們在許都立足下來,勢必展開報復,我等豈不立刻就要成為他們口中的所謂反賊,而完全陷于被動了嗎?”
司馬昭進一步將眾人前路的危險展現出來,引得許多人再次驚惶。
城門校尉孫禮提起曹爽兩字便是一臉憤恨:
“曹爽兄弟多年來胡作非為,天下人無不切齒痛恨,決不可讓他再脅迫天子逃亡許都,禮愿帶兵將曹爽兄弟截回,聽由太后與太傅發落。”
他曾多次隨司馬懿征戰,以軍功升任伏波將軍、揚州刺史,后又升大將軍長史,成為高官。
后來,曹爽因為孫禮喜歡直諫,對其多次羞辱,加以疏遠,并轉調其為城門校尉。
本朝因為設立了中軍制度,城門校尉的地位,已遠不及前朝。
曹爽將孫禮轉為此職,如同將之打入冷宮。
孫禮因而對曹爽兄弟恨之入骨,此次終于逮著機會,自然恨不能親自將他們擒拿,以便盡情地侮辱折磨他們。
前鋒將軍胡遵也是激動請纓:“胡某也愿前往截回曹賊,讓國法重重治之。”
他追隨司馬懿征戰數十年,勇猛兇悍,以屢次作為全軍先鋒而知名。
在征討遼東公孫淵時,年已五十的胡遵,竟首先登城,從此名聲大噪,人稱“先登將軍”。
他還有兩個遺傳了他武勇基因的兒子:胡奮與胡烈,皆是司馬懿手下一等一的猛將。
石苞、胡奮等司馬懿其他部將,亦是帶著對司馬懿的崇拜與信心,不甘落后地紛紛請命。
蔣濟本不想開口說話的,見此情景,不禁越來越懷疑司馬懿父子的真實用心,忍不住警告道:
“若是使用武力截擊,恐怕要引發內戰的,而且刀槍無眼,萬一傷著陛下當如何?我等現在已是滿身污名,若是再行妄舉,非但身名受損,恐對先帝,對國家,亦將鑄下難以彌補的大錯了!”
說完不禁鳴咽連連,老淚奪眶而出。
這一番變故,這一番大義,又使得不少深受曹氏之恩的文武議論紛紛。
司馬懿父子對此憤怒不已,但懾于蔣濟的聲望與他話中的大義,卻不好當面反駁,臉上不禁青一陣白一陣。
孫禮擔心失了這次向曹爽復仇的千載難逢之機,竟無所顧忌地駁斥蔣濟道:
“蔣公自始至終都參與了的,身上所謂污名,果真還能洗干凈么?”
“正是如此”,胡遵也是板起了臉,“此等非常之舉一旦發動,哪還有停手之理?莫非是想要尋死么?還請太傅速速定奪前往截回奸賊曹爽之人。”
“某亦愿隨父親前往,且愿立下軍令狀,若不能截回奸賊曹爽,甘愿受罰。”
胡遵大兒胡奮也是起身請命。
胡奮這小將不過二十出頭,但論勇武,卻已可在司馬懿帳下武將中排名前二,威名僅次于其父。
且這小子自從知道了司馬懿的智謀和戰績之后,竟對其崇拜得五體投地,以致發展到每日在家中參拜司馬懿畫像的地步。
蔣濟終究只能哀嘆一聲,不敢再言,唯有黯然神傷。
他比起司馬懿的大膽,畢竟還是懦弱了些。
其余反對動武之人見蔣濟不愿領頭,盡皆啞然。
或許他們亦是在等待機會。
司馬懿見眾人再無反對,便火速下令由司馬昭與孫禮帶領輕騎前往截奪天子與曹爽等,務必阻止他們到達許都。
而司馬懿,早已提前準備好三千精銳輕騎,就等著出發了。
臨到司馬昭與孫禮將出發時,司馬懿走近司馬昭囑咐道:
“為父已命人將跟隨曹爽逃亡之軍士的親屬盡數收押,待你追到他們,便可以此相迫,不怕他們不聽你的。”
因為曹操所定質任之制,各大員和諸軍士親屬皆在司州或洛陽集中居住作為人質。
司馬昭聽完又是佩服又是狂喜:
“父親果然足智多謀,無人能比啊,方才一邊集議穩固人心,一邊提前準備追擊兵馬,又同時扣押了曹爽一伙的親屬打擊七寸,如此三管齊下,敵方還能何為?”
孫禮亦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歡喜得連忙拱手道:
“太傅妙計,待曹芳小兒與曹爽傻兒聞知,還不立馬束手就降?太傅便等著好消息吧。”
司馬懿又拉過司馬昭低聲吩咐一陣,顯是又交代了妙計,這才淡淡一笑:
“那孤便等著為你們請功了,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