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5.如遭雷擊
- 李世民穿越高平陵事變
- 古今之盛軌
- 2243字
- 2024-05-21 11:00:00
一邊望許都行軍,曹芳也一邊調整了人事。
知道陳泰擅長實事,能力過人,他便將其提升為尚書仆射(管理全國政務的尚書臺的副手)。
而曹羲雖然無甚膽略,不宜做帥才,但好在是自家人,又比曹爽、曹訓等有見識,矮子里拔將軍,便仍然讓他做中領軍,協助自己管理軍馬。
曹芳還分配給他一個任務,便是前往洛陽城南的大將軍別營,那里有三萬兵馬。
曹芳要曹羲將那里的兵馬帶到許都去。
大將軍別營乃是從以前曹真帶過的老部隊中抽調組成,與司馬懿父子的關系不深。
但是司馬懿曾經當過大將軍,又有太后這面招牌,是否已經滲透進了大將軍別營,使得曹羲很可能是羊入虎口,曹芳也不敢肯定。
只是手下暫時無人,死馬當作活馬醫,任何一線希望,曹芳也是不愿放過的。
至于曹羲的結局如何,他不愿多想,就像他以前為了大事,不得不屢次鐵石心腸一樣。
而曹訓原是統領中軍武衛營的武衛將軍,但眼下武衛營已幾乎成了空殼子。
其大部皆在洛陽投靠了司馬懿,隨駕的這一小部武衛營禁兵,看起來也更像是一表人才的花架子,恐已無法再與三十多年前曹操初建武衛營時的威猛之士可比了。
所以,還是讓曹訓繼續當他的武衛將軍管理他們吧。
此外,曹芳又將陳泰、桓范加封為鄉侯,以示籠絡。
左等右等,竟等來御駕隊伍已去往許都的消息,司馬懿頓時如遭雷擊。
方才,他得探子回報,稱御駕已往許都方向狂奔。
當然,由于曹芳封鎖消息,司馬懿還不知曹芳已殺其親信并向曹爽收權的情況。
司馬懿呆立營帳之外,任由寒風灌頂,不禁哀嘆:
“老夫籌謀數年,難道今日竟要敗在曹爽這小子手里嗎?若是他將曹芳挾往許都,大事恐將休矣!”
說到曹芳兩個字時,敏銳意識到不妥,立即低聲起來。
畢竟不遠處還站著幾位朝廷元老,這次還是自己借著數十年養成的名望欺騙他們,謊稱只為罷免曹爽官職,而非是為篡奪最高權力,才讓他們愿意加入政變的。
只不想原本十拿九穩的行動,卻出現這般令人后怕的結果。
心中咒罵曹爽與曹芳數遍,司馬懿方才不得不痛苦地意識到一切可能就要前功盡棄。
不是曹家死,便是司馬家亡,這是他今晨提醒虞松的,此刻,他也再次提醒著自己。
既走上了這條不歸路,無論前景如何,也只有走到黑了。
司馬懿強壓驚怒,很快神色如常,又變成了往日那個人見人愛的長者了。
見旁邊眾老臣的臉色各自驚恐不定,他明白得趕緊安撫人心,鞏固己方陣營思想,否則必定要鬧出分裂的大亂子不可。
自己陣營在這關鍵時刻分裂,其后果,可能要比天子與曹爽逃到許昌更為可怕。
說不定就可能有哪個元老依葫蘆畫瓢,擒了自己去獻給天子立功贖罪。
想清楚后,司馬懿立即派人召集兩個兒子和所有參加政變的大臣前來帥帳,以便統一思想并議定下一步計劃。
待眾人在營帳匯齊,他先通報了最新情況,隨即故意大嘆一聲道:
“唉,陛下和大將軍這又是何苦?我既已發下毒誓,一定會厚待他們的,他們又何必要去許昌呢?”
蔣濟已是驚懼得面如死灰了,原本就很蒼老的他,似乎又老了十歲,仿佛隨時都可能去西天取經似的。
“唉……唉……”,連連哀嘆之后,他又一臉的后悔不迭,“沒想到事情竟會變成這樣,早知如此,我又何必要趟進這種渾水?現在天下人眼中,我等豈不成了反……反叛之人了?想我蔣濟一世英名,今日莫非要毀于一旦乎?”
度支尚書司馬孚乃是司馬懿的弟弟,一向小心謹慎,明哲保身,也暗自后悔踩進了這個坑,不禁埋怨:
“悔不該參與今日事變,以致到此左右為難之地!”
司徒高柔卻是連忙緩頰:
“蔣太尉與司馬尚書也莫要灰心,太傅與我等是為了大魏才行此舉的,誰也不想變成現在這般模樣,現在局面確實不好措手,但既然走了這一步,再去后悔也沒用了,還是得趕緊拿出應對之法才好啊。”
少府王觀與光祿勛盧毓也是紛紛點頭稱是。
他們雖然也有蔣濟、司馬孚那樣的想法,但想著司馬懿一向足智多謀,因此并不認為局勢就已不可救藥。
何況在他們眼中,曹爽惡意調整九品官人法,取消中正察舉薦官的權力,還妄圖取消地方郡這一級,嚴重影響世家利益,何況還輕率伐蜀導致慘敗,后來更是變得驕奢狂妄,不尊老臣。
反觀司馬懿,卻是尊重元老,作風務實,深得眾人之心。
比如先帝在位后期好修宮室,奢侈無度,百姓苦之,而先帝死后,司馬懿便奏請將宮中萬余役者遣散,將雕玩之物封存,節約務農,使得天下稱頌。
而且司馬懿又在兩淮屯田,開鑿淮陽、百尺二渠,修諸陂于潁水,引河水入汴,從此,自揚州壽春到京師洛陽有了直達水路,兩淮糧食可順利運至京師,京師兵馬亦可快速支援揚州前線,且沿途諸多世家莊園與百姓田地因此受益。
此外,司馬懿還多次領兵征戰,打退西蜀與東吳的進攻,還收復了遼東故土。
因此,只要司馬懿的勢力沒有明顯衰落,他們是不愿,也不敢與之為敵的。
更何況高柔、王觀、盧毓等人在曹爽執政前已經位居要職,可在曹爽執政后卻皆是不能得志,因而早已對曹爽兄弟一肚子怨氣了。
司馬師兄弟,以及司馬懿的部將孫禮、胡遵、石苞等,很快紛紛表態支持司馬懿。
司馬師已經利用太后名分,父親和自己曾經長期領導中軍時養成的威望,火速在中軍展開清洗,將中軍各營的曹爽系軍官撤換為司馬家的昔日部屬。
因為曹爽一黨平時多喜空談,更不會帶兵,嚴重脫離中下層,因此事情也是相當順利。
因此,司馬懿父子已實際掌握了皇宮與京師兵權。
這些掌兵者表態擁護司馬懿之后,便若有似無地掃視著未表態者,仿佛在提醒他們,若是站錯了隊,后果可能不堪設想。
連幾位名望素著的元老都是繼續支持司馬懿,再加司馬家兵權在手,其余文武哪里還敢妄言,亦是趕緊唯唯稱是。
他們大多都是練就了官場老油條的做派,就是純粹的行政官僚,誰實力強便投向誰,誰給自己的官更大便投向誰,沒皮沒臉也不要緊的,并不是特別在意誰是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