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扶風(fēng)郡
- 漢祚承唐
- 一色彩羽Aak
- 2152字
- 2024-05-27 23:52:35
時光如流水,大軍繼續(xù)向西開拔,三日轉(zhuǎn)瞬便過。
馬嵬驛之變后,右相楊國忠死,天家父子分道揚鑣,太子逃向西面。
而從眉縣走褒斜道經(jīng)漢中人蜀是最短的路線,但御史魏方進上言建議:“不如且行扶風(fēng),徐圖所向。”
李隆基允諾,所以大隊人馬緩速行向扶風(fēng)郡,一路上也是草動風(fēng)吹,倉皇顛沛,驚魂難定,但總算順利。
劉備倒是知道魏方進上言是嚴天石指示的,不知道這家伙又想搞什么事。
扶風(fēng)郡外,大軍烏泱泱的鋪滿了整個曠野,旌旗如云,但大多數(shù)人卻兵不像兵,民不像民的,盔甲殘破,武器不全,個個面黃肌瘦,或騎馬或步行,亂糟糟的聚集在了一起。
河南兵此時已經(jīng)不叫河南兵了,圣人已賜號飛龍軍,也算是有了正式中央禁軍的編制,一路收攏殘兵飛龍軍竟然也有了一千之眾。
比起府兵兵制也有變換,這一千人分成了兩個團,一團五百人,由令狐骨、杜立世杜兩人任校尉主官。
一個團轄二旅,有兵二百人;旅以旅帥為主官,轄二隊,有兵一百人;隊以隊正為主官,轄五火,有兵五十人,火以火長為主官,有兵十人。
但劉備卻還是果毅都尉,這其實有些不倫不類了,嚴天石說封賞馬上就來,也不知道這個馬上是多久。
劉備騎在馬上,腰板挺直,注視著這支屬于他的軍隊。
他身后,一面軍旗在風(fēng)中是獵獵作響。
旗幟上的紅龍張牙舞爪的,張開了血盆大口,露出了銳利的獠牙,顯得異常的威風(fēng)凜凜。
飛龍軍屬于禁軍體系,天子最親近的是天子六軍本是左右羽林、左右龍武和左右神武軍,飛龍軍則原屬于內(nèi)監(jiān)編制,是用來守衛(wèi)禁軍馬廄的,此時拿了出來給了劉備的府兵。
上面還派了名內(nèi)宦監(jiān)軍,監(jiān)軍周承元為原為內(nèi)宮正殿金吾衛(wèi),身形高大,平時卻也和氣,也不怎么管事,劉備暫也并未與其起沖突。
馬嵬驛一役,太子大敗,飛龍軍繳了不少禁軍軍需,軍中也多了很多鐵甲,隊里寶貴的老兵們也終于擺脫了中看不中用的皮甲。
鐵甲的防護能力當(dāng)然要遠遠超過皮甲的,皮甲、獸甲善防箭矢,卻難防刀劈槍捅。
打掃戰(zhàn)場時,劉備特意讓將士放棄了追逐馬匹,而是多尋了能用的鐵質(zhì)胸甲、皮甲、獸甲等。
蜀中地險,馬匹可能真沒鎧甲有用。
劉備身上的鐵甲也非唐軍之中的上品甲胄,許多地方因雨水的浸泡,早已生銹,從而失去了許多光澤度。
但他還有個避雷針一般的頭盔,上面還懸著一串紅纓,平添幾分威武。
一匹白馬靜靜地停在路中央,只等劉備騎乘上去。這才是上好的戰(zhàn)馬,聽話馴服,身上肌肉分明,走動時流暢美觀,靜立時悄然無聲。這匹馬原本屬于死去的建寧王李倓,李隆基特意賞給了他。
劉備騎馬而立,他現(xiàn)在就和這支飛龍軍一樣,雖然塵土滿面,一副風(fēng)塵仆仆的模樣,但無論如何都蓋不住那一股勃勃朝氣。
……
劉備策馬疾馳,驅(qū)馬進入扶風(fēng)郡城中。
李隆基圣駕就在扶風(fēng)郡城刺史府中,他已下令在此歇息幾日。
劉備沒有去找拜見李隆基,而是轉(zhuǎn)向了旁邊另一處較大的宅院。
宅院前,兩個婢女正在打掃前堂。
“聽聞圣人一到扶風(fēng)城,就讓本地刺史尋珠寶首飾,說要討貴妃歡心呢。”
“真是那樣?”
“是的呀,昨天運了一大車進去,今天好像還有一車呢。”
對面婢女聽了,捂嘴笑道:“沒想到堂堂貴妃,也要穿我們這這鄉(xiāng)下地方的首飾呀,真是笑死我了。”
“貴妃的表哥死了,圣人心疼地緊呢,貴妃現(xiàn)在要什么圣人給什么。”
兩人正說著,有敲門聲響起。
婢女過去開門,卻見門外站著一位英挺將官,衣著雖一般,但眉眼里那氣度十分明亮。
她不由禮貌問道:“將軍是誰?可是來見韋相的?”
“在下飛龍軍果毅都尉,求見韋相。”
韋相乃韋見素,原為同平章事,任兵部尚書,前日李隆基拜其為尚書左仆射,算是頂替了原來楊國忠的位置。
婢女應(yīng)了一聲,上前與旁邊門房低語了幾句,門房跑去通傳。過了許久,一名管事打扮的走了過來,沉著臉看向劉備,朗聲問道:“飛龍軍?我可沒聽聞今日韋相要見禁軍將領(lǐng)。”
“營中糧餉不足,我特尋韋相支取,故而如此。”
“胡鬧,禁軍糧餉自從禁軍支取,哪能尋國相,不經(jīng)事!為何不去尋你上級?”
劉備被他責(zé)備,心情不喜,只能皺眉繼續(xù)說道:“大將軍陳玄禮言未有多余糧餉,讓我來尋韋相,此事干系軍心,還請總管通傳。”
“喔~”
管事冷冷斜睨了劉備,卻不言語,也不離開,只是就這樣看著他。
劉備略作思考,透過院門看著院子里堆著的本地官員送來的各色禮品,末了,掏出了一塊碎銀遞了過去。
管事見只有這點銀子,略有些失望,冷冷道:“你且等著。”
韋見素之前靠抱楊國忠大腿,才被任命為武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院學(xué)士,本就是楊國忠的黨羽。
而他才拜相兩日,不知其本人何感,但其家仆,卻已經(jīng)學(xué)會了楊國忠的氣派。
……
過了好久一刻鐘,劉備才見到韋見素。
為防東宮刺客,韋見素身邊有禁軍護衛(wèi),劉備瞥了一眼,卻看到了幾個吐蕃人的身影。
堂中有幾名官員正在議事,其中一人朝韋見素稟告道:“安賊南下,蔡州府首當(dāng)其沖。其后就是淮水,蔡州府此地,防務(wù)最重,有大臣建議此地設(shè)淮南西道節(jié)度使!”
“朝中大臣?”韋見素冷笑一聲,道:“你直言是誰就好了。”
“這……額,在下也只是聽說。”
“此事日后再論,可有太子的消息?”
“好像去了朔方軍治所靈武……”
韋見素一聽,開始咬牙切齒:“郭子儀、李嗣業(yè)、王思禮……這些家伙,哼。”隨著他這聲冷哼,堂里的氣氛頓時也是一冷。
“劍南節(jié)度留后崔圓,已差人送來蜀錦十余萬匹,將沿嘉陵江谷道經(jīng)順政郡循陳倉道而行。計日就可到達扶風(fēng)郡城!”
韋見素聽聞此言,情緒變得極為高興,贊嘆道:“甚好!甚好!我馬上朝圣人報崔圓的功績,讓圣人犒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