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劉裕東還
- 劉宋那些事兒
- 八頁草
- 2035字
- 2024-08-20 01:25:00
風雨飄零之際,漢家的輝煌僅僅存在于傳說之中。
慶幸老劉家再次出現劉裕這樣的傳奇子孫,讓九州歸一,山河一統不再是夢想,而是真的有可能成為現實。
如今天下三分已得其二,憑借關中龍興之地,劉裕完全有信心一統天下,建立不世之奇勛。
在劉裕的野望里,東晉乃是華夏正統,既然“二京”已經收復,怎繼續蝸居江左,建康不管是地理位置還是正統性上都無法與長安或者洛陽相比。
于是,劉裕在未央殿大會文武提議遷都事宜,要向將都城搬至洛陽。
在劉裕看來,長安、洛陽同為晉朝舊都,然而長安被鳩占鵲巢已逾百年,相比之下洛陽的異族較少,統治起來更加容易。
這是一個極為高瞻遠矚的提議,晉廷完全可借助“天下之中”的區位優勢,一舉滅掉北魏和大夏。
不料這一次劉裕的提議卻有種曲高和寡,應和者甚少。
老將王仲德甚至直言反對道:“非常之事,固非常人所及,此時遷都必然引起舉國駭動。如今征戰日久,士卒思歸,遷都之計,未可議也。”
劉裕聽后內心震動,他本以為大伙都希望遷都,最多是在“長安”與“洛陽”兩地產生異議,沒成想大伙壓根不想挪窩。
老將之言又不得不令人深思熟慮。
王仲德出生太原,北伐的堅定意志應該是最為高漲的,就連他都提議南歸,更別提那些“江二代”以及南方土著將佐的想法了。
劉裕站在由蕭何為其先祖督建的未央殿,久久不語。
北方的冬季寒冷干燥,也許習慣了溫潤潮濕江東子弟真的不適應吧。
愛兵如子的劉裕也只得將遷都之事放下不提,可若就此作罷,又怎會甘心。
如今晉軍已澄清關中,蕩滌胡塵收復舊土就在眼前,怎可輕易班師回朝。
劉裕陷入了兩難,于是他決定采取折中的策略,并未著急東歸,依舊留在關中處理軍政事務,打算走一步看一步,看看是否還有轉機。
然,開弓沒有回頭箭,北伐之事需要一鼓作氣,絕沒有停下來緩一緩之說。
其實北伐的軍隊出征不到一年,何來思歸之說,更多的恐怕是這些將士得到了無數金銀財物想要回去消遣是真。
有錢之后開始墮落,就連劉裕自己都不知道,他在這種氛圍之下也有所迷失。
志在天下的劉裕,雖然不愛錢財,但也開始了享受,平定關中后,平時不近女色的他,一眼便相中了后秦天王姚興的侄女小姚夫人。
這位帶有異域風情的美人兒令劉裕一腳踏入溫柔鄉中,差點無法自拔。
好在大臣謝晦及時勸諫主公莫要因女色而荒廢政務,劉裕這才如夢方醒當晚就將姚氏送出宮去。
思想一旦滑坡,想要重拾起來豈會那么容易。
士兵皆已厭戰,貪圖享樂,想要留在關中經略西北將會何其艱難。
“天下之富,什有其六”的關中,雖然富饒,卻同樣是虎狼環伺之地。
當初劉裕伐秦,鄰國紛紛叫好,那是因為都想趁亂分上一杯羹,吃到一口肥肉,如今此地被大晉占據,自然成為了眾矢之的。
當初的精晉分子北涼河西王沮渠蒙遜聽說劉裕滅掉了后秦卻沒有給他一點好吃,表示十分憤怒,當即撕下了虛偽的面具,將真正的精晉分子劉祥就地格殺。
夏王赫連勃勃聽說劉裕滅了后秦,雖然依舊跟劉裕維系著表面兄弟,但是背地里卻秣馬礪兵,訓養士卒,進據安定。
北魏更不必提,雖說劉裕和拓跋嗣兩人都是娶了姚家的女人,但兩人的過節卻不會因“連襟”而有所緩和。索性收留了逃跑大師司馬休之以及司馬文思、司馬國、司馬道賜、魯軌等一干東晉叛徒,用于惡心劉裕。
拓跋嗣甚至公開號召民間百姓凡是救出姚氏子弟送到平城的人,重重有賞,此舉雖然傷害不大,但卻極為高明,頗得當地胡人的民心不說,還加劇當地民族對立情緒。
由是可見,關中形勢不容樂觀。
但是只要有劉裕坐鎮,局面尚可,宵小之輩還難以掀起大浪。
不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劉裕就是再厲害,在有些事情上也分心乏術。
東晉想來有著軍隊打外仗,內部出內亂的光榮傳統。
東海人徐道期乘著北伐欲行徐道覆之舉,召集部眾,攻克州城番禺。
好在始興相劉謙之武力值尚可,將徐道期及時討滅,成功避免了一戰內戰。
雖說此事有驚無險,但足矣令人驚出一身冷汗,他太清楚在那個“城頭變換大王旗”的亂世,一顆小小的火星,便可瞬間燎原!
若此時已經令劉裕產生了東歸的想法,那么另一件重要的事件發生,則直接給了他不得不回建康的理由。
十一月初三。
劉裕一生中最重要的摯友劉穆之突然撒手人寰,享年五十八歲。
消息傳來,劉裕大為悲痛,一連數日驚慟哀惋。
身為北伐軍隊的后勤保障,劉穆之一死,朝中難以短時間尋得可以托付之人。
最重要的朝中會不會有人借著劉穆之之死趁機發難,到時候辛苦數十年的革命成果就會毀之一旦。
比起眼下周圍的這些割據政權,朝中的那些士族門閥才是他最大的敵人。
一身嘆息,劉裕抽出了身上佩刀狠狠的向行軍圖斬去。
關中曾經成就過秦、漢帝業,劉裕多想留在此地徐徐圖之,以他天才的軍事才能,再挑撥北魏與大夏和柔然的敵對情緒,順手滅掉強大的北魏,最后攻取大夏,統一全國也未可知。
然而,如今他甚至還沒有理順關中的形勢,就必須東返。
可憐隴上流戶寓關中者,還冀望晉軍乘勝西進,光復故土。不料一片赤誠等來的竟是空歡喜,皆嘆息失望。
其實失望的又何止他們,北伐大好形勢戛然而止,就連后世無數兒郎無不扼腕嘆息,南宋大詩人陸游就曾這樣感慨:
蕭相守關成漢業,穆之一死宋班師。
赫連拓跋非難取,天意從來未易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