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也的確感到有些疲勞了,于是就躺下休息。
李淳風雖然也躺在床上,可是絲毫沒有倦意,還想著秦川傳授的算學內容。
葛那紅率領著自己的騎兵隊撤離了唐軍大營之后,擔心唐軍援軍追上來,一路快馬疾馳,原路返回。
經過一天多的急行軍,確定沒有唐軍追趕,這才放慢了腳步。
葛那紅的心情極為沮喪。自從那個穿著奇裝異服的年輕人出現之后,這已經是他第二次損兵折將,被弄得灰頭土臉了,真是不知道回去后如何向阿史那思摩交代。
阿史那思摩御下極嚴,回去后雖然不至于被砍頭,然而吃一頓馬鞭恐怕是免不了了。
他一邊走,一邊琢磨,如何向阿史那思摩交代,避免被呵斥和遭受皮肉之苦。臨近突厥大營的時候,他終于想好了對策。
進入了中軍大賬,見到阿史那思摩,葛那紅直接就跪在地上,嚎啕大哭,說那個身穿奇裝異服的人是個妖怪,突厥勇士、自己的堂弟格蘭特就死在他的手中。
阿史那思摩一見到葛那紅那一副灰頭土臉的樣子,就知道他此行肯定是栽了跟頭,原本很想教訓一下這個無能的家伙,可是看到他哭得如此凄慘,自己也對他口中那個被稱為妖怪的年輕人,很感興趣,急于知道與他相關的情況。
阿史那思摩也就沒有了責罰葛那紅的心思,不耐煩地喝道:“葛那紅,你真是個廢物。哭哭啼啼的成何體統?趕緊給勞子滾起來,跟我說說到底是怎么回事兒?”
葛那紅聽阿史那思摩的語氣沒有處罰自己的意思了,心中頓時輕松起來。他趕忙從地上爬起來,將自己此行的經歷做了匯報。當然,在匯報的過程中他添油加醋,說自己的指揮如何得當,率領騎兵避開了唐軍的監視,繞道突然出現在唐軍大營,如果沒有意外的情況,完全可以打唐軍一個措手不及。可惜,那個身穿奇裝異服的年輕人仿佛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在自己率領人馬趕到的時候,就已經將唐軍大營里所有的人集結了起來,并做好了防御的措施,導致自己的長途奔襲變成了強攻。
葛那紅繼續說道:“為了能夠完成您交給的任務,屬下指揮著突厥勇士們,向唐軍發動了猛攻。
尤其是我的堂弟格蘭特不畏生死,沖殺在前,打得唐軍人仰馬翻,節節敗退。眼看著就要突入唐軍的軍陣,那個可惡的妖孽卻突然出現,手里拿著一種古怪的兵器,那件兵器冒出火光,并且發出巨響,里面發射出的東西竟然能夠擊穿堂弟鐵甲上的護心鏡,導致他壯烈殉國。那些膽小的唐朝人因此士氣大振,趁機上前掩殺,導致我軍的攻擊功敗垂成。唐軍的防守異常嚴密,實在找不到機會。眼看著唐軍援軍即將到達,屬下只好焚毀了唐軍大營和他們的糧草,然后被迫撤離了。”
葛那紅說到這里,他看了看阿史那思摩的臉色,想再說一些自責的話,來消減阿史那思摩的怒火。他卻發現阿史那思摩眉頭緊鎖,目光望向了遠方,正在沉思,心思根本不在自己的身上。
葛那紅趕忙閉上了嘴,悄悄地退到一邊,垂手肅立。
阿史那思摩自言自語道:“這個古怪的年輕人還真是有些邪門,看來只能請那位高人出山了。”
他抬起頭來,吩咐道:“傳令下去!百夫長以上的軍官到大帳議事。”
很快突厥各級將領紛紛涌入大賬,阿史那思摩沉聲說道:“各位將軍,大家也都注意到了,最近我軍與唐軍的交鋒屢屢受挫,唐軍的戰斗力仿佛一夜之間有了極大的提升,這期間定有古怪。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損失,我決定,我軍暫時后撤到馬山口扎營,等咱們搞清楚唐軍中的古怪之后,再做定奪。”
眾位將領紛紛行禮離去。阿史那思摩吩咐備馬,帶著葛那紅以及數百名騎兵向西北方向馳去。
在長安城兵部的值房里,兵部尚書房玄齡再次接到了程咬金派人送來的軍報。
看完之后,房玄齡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向屬下交代了幾句之后,就起身前往太極殿。
在太極殿的書房里,李世民正在和長孫無忌、杜如晦討論北方的戰事。
他們談到了秦川。長孫無忌說道:“宿國公那里,采取了秦川提供的步兵對付騎兵的戰術,戰局有了明顯改觀,士兵們的傷亡大大降低了。衛國公從宿國公那里了解到了秦川提供的步兵對抗騎兵的戰術、軍中通訊制度的改革,對此也十分贊賞,計劃派人前往酈州觀摩學習。秦川對于軍中醫療體系的改革已初見成效,大大降低了傷員的死亡率。真不知道,這個秦川還能夠給咱們帶來什么樣的驚喜?”
杜如晦捋著胡須,若有所思地說道:“這個秦川小小年紀,還真是位奇人,我現在很期待他送來的那種叫做土豆的糧食,再給咱們再來驚喜。”
李世民也是滿臉笑容,剛要開口,就聽王德在外面稟報道:“陛下,邢國公求見。”
李世民說道:“進來吧。”
房玄齡走了進來,行禮說道:“臣房玄齡參見陛下。”
李世民點點頭,說道:“免禮。”他已經看到了房玄齡手中的軍報,問道:“是哪里來的軍報?”
房玄齡答道:“是宿國公送來的。”說著就將軍報遞了過去。
李世民接過來看了片刻,臉上露出了笑容,說道:“方才正談到這里,想不到秦川又給咱們帶來了驚喜。”說完就將手中的軍報交給了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很快就看完了,又交給杜如晦。杜如晦看完后笑道:“真是說曹操,曹操就到。想不到這個秦川,小小的年紀竟然在軍事上也有這般才華,而且殺伐決斷,還是一個統兵大將的苗子。”
長孫無忌感慨地說道:“是啊,這一次唐軍大營遭到突厥騎兵的突襲,如果不是秦川臨危不懼,處置得當,必定會遭受慘重的損失。陛下,臣建議給秦川以封賞,褒獎他的功績,激勵他再為唐軍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