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先天不足
- 非必要閱讀
- (波蘭) 維斯瓦娃·辛波斯卡
- 724字
- 2024-05-21 17:10:16
多少動物表明它們幾乎一出生就立即準備好過獨立生活!這僅僅是多虧有一種神經系統,該系統像什么樣子,我們根本無法想象;還多虧某些固有的能力,在我們被分配的領域里,這類能力我們必須通過多年的辛苦努力才能獲得!大自然剝奪了我們上千種絕妙的特征。沒錯,以此作為交換,她賜予我們智力,但她顯然忘記這智力將是我們在世界上勉強生存下去的主要手段。如果她謹記這點,她應該會把大量基本信息輸入遺傳領域。如果我們天生就在頭腦里植入乘法表,如果我們呱呱墜地就能至少講父母的語言,隨時可以匆匆寫下一首令人嘆為觀止的十四行詩或即興發表一篇得體的定調演說,那還算公平。這樣一來,每個嬰兒就可以飛速起跑,進入思辨性思維的崇高領域。三歲的時候,他就可以寫出比我好的隨筆,七歲的時候,他將成為《本能或經驗》的作者。我知道,在《文學生活》雜志的專欄里發牢騷,是于事無補的,但我實在有些憤憤不平。德呂舍爾生動地描述神經組織種種令人驚駭的成就,這些成就使動物可以沒有眼睛而能看見,通過皮膚而能聽見,沒有絲毫微風就能聞到危險。而所有這一切都是本能活動的豪華儀式的一部分……每一種本能在我看來都值得忌妒,但其中一種本能最是羨煞人:它叫作抑制打擊的本能。動物們常常在自己的物種的范圍里打架,但是它們的戰斗通常以不流血結束。在某個時刻,其中一個對手會打退堂鼓,于是就沒有下文了。狗不吞噬狗,鳥不把鳥啄成碎片,羚羊不刺穿羚羊。不是因為它們天性溫和,而僅僅是生物機制的運作限制它們打擊的力量或雙頜的收緊。這種本能,只有在被囚禁的時候才消失;而在人工飼養的品種中,這種本能常常不能發展。不過結果都是一樣的。
《本能或經驗》,維托斯·B.德呂舍爾著,克里斯蒂娜·科瓦爾斯卡譯自德語,華沙:大眾科學出版社,196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