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密報
- 我,大漢使臣,請萬邦赴死
- 漢武帝的大火箭
- 2155字
- 2024-05-20 00:01:00
繡衣使者傳訊的速度比李當戶估計的快,第三天上午,李當戶的奏報就被送到了長樂宮中。
許昌聽到繡衣使者四個字,本能的一哆嗦,立刻就想撤退。
地位達到了九卿,自然是知道,皇家歷代都掌握著一支監察天下的可怕力量。
這屬于皇家事務,許昌不想參與。
然而太皇太后卻是攔住了許昌,“柏至侯不用避退,隴西傳來的情報是關乎朝堂之事,你來替本宮參詳參詳。”
許昌無法,只得重新列座。
太皇太后身邊的黃門則將李當戶的奏疏一字一句的讀給了太皇太后聽。
當說到儒家所謂的招撫的具體細節時,哪怕自覺見過無數朝局風浪的許昌,也目瞪口呆。
既往不咎?拿錢買和?嚴禁邊釁?斬殺功卒?
雖然大漢也有和親,甚至每一代都有和親,贈送財帛禮物給匈奴,以求和平。
但那不是因為大漢打不過匈奴嗎?
怎么到了儒生這里,明明派遣一個都尉就可以帶兵平滅的戎人部落,卻是要用大量的金錢求取和平。
大漢什么時候連那幫還在用青銅武器的戎人都打不過了?
不去報復,拿錢贖人就算了。
這幫儒生不知道軍功是漢室根基嗎?
居然敢斬殺有功軍卒?
奏疏中的每一個句子都讓柏至侯花了許久才承受住沖擊。
許昌是第三代柏至侯,侯爵之位也是祖上隨高皇帝立下戰功得來的,也算的上是將門之后。
這些儒生的操作過于逆天,完全超出了許昌的理解范疇。
竇漪房已經七十多歲了,是名副其實的老人了,性子就隨意的多了。
當場將自己的龍頭拐棍砸在了地上。
“這幫該死的儒生!!!盡喪我漢家威儀。“
儒生想靠嘴皮子說動戎人結盟內附是在扯淡,但竇漪房在意的卻是這些儒生殺起自己人來這么狠,連軍功邊卒都敢殺。
“太皇太后,要不要下旨,讓廷尉瑕緝拿夏寬等人。”
這些儒生殺軍功邊卒,是把許昌這種靠著軍功封侯的勛貴,臉放在地上踩。
不管是國法還是私仇,弄死這幫儒生朝廷內外都不會有閑話。
作為垂簾十七年的東宮太后,竇漪房在消氣后卻是立刻理出了這件事的利弊,開口問道:“李廣上的奏疏中,有沒有提到此事?”
“沒有,不管是天子近前,還是九卿官署,從未見過李廣的奏疏中有提到過招撫一事。”
剩下的話不用說了。
這幫儒生膽子通了天了,連封疆大吏的奏疏都敢扣押。
此時許昌也有些理解太皇太后剛剛的話了。
魏其侯經不滿足做我的侄子了呀。
黃門見太皇太后和柏至侯都沉默了下來,便繼續讀奏疏。
李當戶奏疏的第二部分是關于安國少季的。
從安國少季的戰功,到安國少季的謀略,再到安國少季的忠義。
原本被儒生惡心到的竇漪房與許昌,聽完奏疏也松了口氣,心情轉好不少。
“我漢家再出大才,這個安國少季,雖然身不在廟堂,卻是將朝廷上下所有人的心態都把握的很準。更為可喜的是,這個安國少季不僅僅滿腹經綸,運籌帷幄,自身還勇力無雙。當真是天佑我漢家。”
許昌善于察言觀色,自然知道此時說什么能讓太皇太后開心。
竇漪房點了點頭,道:“平國公三年前去世后,他的兩個兒子年歲太大,沒法走仕途,倒是六個孫子都入朝為官,但卻是資質平平,難堪大任。卻是沒想到,二代平國公的四子,卻是個文韜武略的,想來是得了先代平國公的真傳。”
“若真如李當戶所說,這樣的人才,的確不應該死在招撫一事上。”
雖然距離平定七國之亂才十多年,但大漢尷尬的面臨著將才不足的囧境。
一來是七國之亂平定的過于迅速,戰爭烈度很低,根本不足以鍛煉出一批將才帥才。
二來和如今大漢最主要的敵人是匈奴,和匈奴作戰和國內平亂是兩回事,漢軍一直找不到克制匈奴的戰術。
那些老將們是沒指望了,戰勝匈奴還是要把希望寄托在年輕一代上。李當戶出身隴西將門,天資聰穎,又善騎射兵法,本來就是竇漪房看中的人選。卻是沒想到,李當戶居然又給大漢尋來了一個更加杰出的人才。
想了想,竇漪房招來了尚書,開口道:“擬旨,擢升中郎李當戶為驍騎都尉,比兩千石,領一部兵馬,監察戎胡,便宜行事。擢升安國少季為軍司馬,秩千石,領一部兵馬,與太中大夫夏寬同掌招撫之事。”
原本李廣的官職是驍騎都尉,竇漪房授予李當戶驍騎都尉也是別有深意。
“太皇太后,為何不直接將夏寬召回治罪?”
太皇太后和許昌在一起的時候,很少偽裝。太皇太后剛剛對那幫儒生的怒意和殺意是真實的。
只是這個安排讓許昌有點摸不著頭腦。
“呵呵,既然朝堂上下,都在哄我那個傻孫子,在加上我一個,又有何不可。”
許昌心下了然。
太皇太后這是要把儒生的真面貌徹底撕開給天子看,同時又不能讓招撫這件事失控。
然而,就在此時,又一道急報送進了長樂宮。
黃門拆開急報,剛準備念,卻是瞬間啞了聲音。
小聲在太皇太后耳說道:“匈奴那邊傳來急報,匈奴國師中行說去了休屠王王帳,似乎與戎人有所密謀。”
這道急報宛如一道驚雷,在竇漪房和許昌耳邊炸響。
柏至侯許昌一時間竟有冷汗從鬢角滴下。
中行說,西漢漢文帝時人。原為宦者,因不滿作為漢匈和親的隨員,對漢朝懷恨在心,轉而投靠匈奴老上單于,后成為單于的重要謀臣。
自歸投匈奴后,中行說竭力勸說匈奴不要太看中漢朝衣服食物的精美,增加匈奴對自己食物、器械、風俗的自信心,還教給匈奴人記數方法。在中行說的支持下,老上單于在給文帝回書中口氣傲慢,對漢朝使臣也威逼利誘,動不動就索要錢物金銀,不給就威脅秋熟后大發兵馬入漢境中踐踏。
后來軍臣單于繼位,對中行說更為寵幸,拜為國師。中行說更是時時刻刻勸說匈奴縱馬南下,入侵中原。
這等匈奴中的重要人物同時也是漢家最危險的敵人出現在了毗鄰戎人的休屠王部,必然準備對漢家有所謀劃。
半晌,竇漪房開口道:“看來,有的人野心大的離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