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號:給自媒體人的60條實操干貨
- 池騁
- 2529字
- 2024-05-24 17:38:46
從過去定位
如果你的一位朋友,有一天信誓旦旦地跟你說,他決心要做一位美食博主,在抖音和小紅書上每天分享一道好吃又好做的減脂餐,堅持365天。他還說,自己一年后會擁有百萬粉絲量,每個月通過帶貨、接廣告,一年賺100萬元,問題不大。
你覺得,這靠譜嗎?
如果僅憑這段話,你大概率會嗤之以鼻,也許還會問他:“你最近是被哪位教你做自媒體的老師洗腦了?你千萬別被‘割韭菜’了。”
但如果你的這位朋友是一位“資深的西餐廚師”呢?或者,他是一位“持證營養師”“下廚房超級愛好者”“每天堅持4點59分起床的執行力狂魔”“被眾人夸贊有生活品位的廚具收集控”“給某位千萬級粉絲量的美食博主,做過兩年助理”……
假設,他擁有以上這些標簽中的任何一個,你會不會改變自己的判斷?
我提出這個問題,是希望提醒你:雖然定位是一條不斷向前延伸的路徑,我們應該充分考慮自己的成長性,不以過去和現在論英雄……但我們始終都要直面一個問題:自己憑什么選擇這個定位?
如果你可以基于過去多年的積累,讓自己贏在起點,這自然是很好的選擇。但如果你沒有什么明顯的一技之長,作為一位初出茅廬的自媒體新人,又該怎么辦?
甚至,我還會具體地問你(我也經常這樣問自己):你憑什么讓一些超級IP的粉絲,也能同時喜歡你?
對于這樣的問題,你必須給出“不僅能說服自己,也可以讓朋友們信服”的答案,這樣才能獲得更堅實的創作動力,一步步達成自己的目標。
如果你一直沒有找到定位,不妨先認真看看我下面的三個建議,再好好琢磨幾天。我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多具體的想法。
選擇“長”的定位
要知道,現在幾乎所有的內容平臺都是“算法平臺”。
只要你的內容足夠好,適合你內容的用戶足夠多,有一些創作和運營的小技巧(后面的章節,我會教給你),算法就會讓你的內容出現在大量的沒關注你的用戶面前,你也就獲得了對應的流量。這和你哪一年注冊的賬號,哪一天推送的第一條內容,并沒有必然的聯系(真的別相信那些“起號玄學”了)。
而所謂“長”的定位,就是三年之后、五年之后,你所選擇的定位,依然有非常多的內容消費者、商品消費者、品牌商家。
吃、穿、住、用、行……這些賽道都是經典的“長”的定位,不僅有穩定的流量基礎,更有穩定的商業價值。
這就意味著,無論你什么時候開始做,你都有充足的時間去追趕別人。
比如,你一定刷到過40歲、60歲、80歲的美食博主、穿搭博主、知識博主,更刷到過一茬又一茬“最近才起號”的新人博主。每一年,都會出現幾位“粉絲量從零到幾百萬”的現象級博主以及非常多的“從零到幾十萬粉絲量”的新生博主。
所以“什么時候做自媒體都不晚”這句話,并不是雞湯。
用戶永遠需要新面孔,甲方永遠需要新流量,平臺更是永遠需要新博主。
尤其是對于那些“足夠長,且具有商業價值穩定”的定位。
選擇“窄”的定位
更大的可能性是:如果只選擇“長”的定位,你很難追上頭部博主,只會被他們“越落越遠”。
這并不難理解。
自媒體的發展也遵循“馬太效應”。越是頭部的博主和賬號,越可以通過現金流和資源的優勢,做出更優秀的作品,積累更多的粉絲,實現更多的收益,產生正向的循環。
因此,我們看到了大號之間的各種“內卷”。
而這些內卷,也在不斷提高用戶的眼界,吊高用戶的胃口。比如,2022年爆火的“健身直播間”,就有了更高的內容標準。
那么,你怎么才能追上他們?
我的建議是——朝著他們的方向遠望,找到一條自己的小路。選擇最紅的海,只吃小魚小蝦。
要知道,當一個賬號可以月入百萬元、千萬元時,團隊的運營成本,往往也非常高,甚至可能“入不敷出”。所以,越是頭部賬號,越會放棄一些“小機會”(如十分垂直的內容、非常細分的賽道),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更有可能賺大錢的內容定位上。
也就是說,機會成本的存在,讓大號必須在紅海里放棄“小魚小蝦”。比如,超級大號不會只做眼妝,只講某一品牌汽車,只專注40歲職場穿搭……
而這些,就是你的機會。
因為,只吃紅海里的小魚小蝦,也足夠讓你生存得很好。畢竟,做自媒體的初期,你最大的成本只是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雖然時間和精力也很寶貴,但至少沒有辦公室場地的租賃成本,也沒有團隊的人力成本。
而剛剛提到的幾個細分賽道,做得好,一個月也可以實現幾萬元(甚至更多)的收入。
另外,專注細分賽道,有利于提升你在用戶眼中的專業感和稀缺度,降低大家對內容的“質感要求”(你只是這方面的專家,用戶可以容忍內容質感沒有超級大號那么好),這就給了你“田忌賽馬”的機會。
那么,在剛才提到的吃、穿、住、用、行,以及在許多人想學習的知識領域中,你可以想到哪些“只吃小魚小蝦”的定位?你可以從現在開始,就留意觀察自己的關注列表以及平時刷到的爆款內容,看看有多少“只吃小魚小蝦”的賬號,并努力從中獲得啟發。
最后,回答一些人的困惑:為什么要選擇“吃、穿、住、用、行、知識”這些紅海賽道?
因為在紅海里,機會足夠多,你可以只吃小魚小蝦,但在藍海里(比如在五線城市做氣球派對),你必須成為一方之主,才能活得不錯。這就又要開始“拼過去,拼積累,拼天賦”了。
選擇“愛”的定位
就算你只想吃“小魚小蝦”,不把月入百萬元的博主作為目標,只想做到月入一萬元,可能也沒有那么簡單。畢竟,很多人在職場中奮斗了多年,也沒有月入一萬元,怎么能夠通過自媒體,輕輕松松就達到這個目標呢?
看到這樣的結論,先別灰心喪氣。
還記得嗎?做好定位,是第一難的事情,也是第一重要的事情。要能夠認識到,定位是可變的。定位,是你未來能力的折現。
我們已經學會了選擇高手更少、更容易拿到階段性結果的“長而窄”的定位。
剩下的,就是一個字:追!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無論是基本的器材使用方法,還是拍攝剪輯技巧,包括一些運營套路,你真的不需要什么學費。你只要拿出手機,在抖音、B站、知乎、小紅書上,多主動搜索困擾自己的問題,加上基本的分析能力和優秀的執行力,很多人就能拿到順利起步的鑰匙。
當然,如果你能把這本書認真讀完,拿到鑰匙的概率會更大。
讀到這里,你應該就明白了,為什么要盡量選擇“愛”的定位。
因為對于絕大部分人來說,學習和思考遠不如打游戲、追劇、刷抖音有趣。只有真正喜歡自己選擇的定位,真心期待學習后的結果,才會有更多“追上去”的動力。
熱愛,就是你成功路上的“油箱”。
所以,希望你可以找到一條“長”“窄”“愛”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