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號:給自媒體人的60條實操干貨
- 池騁
- 1147字
- 2024-05-24 17:38:46
從現在定位
關于自媒體的定位,我的建議是:基于熱愛,選擇一條“長”的路徑,并盡量先從“窄”的地方起步,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但如果讀到這里,你依然對定位沒有思路,大概率是因為“你的過去”無法給你足夠多的線索。
沒關系。
接下來,我再分享兩個“基于現在找到定位”的方法,相信會給你新的可能。
通過拆分每天的時間找到定位
用心回憶一下:有哪件事情,你每天都在花時間做?
那么,既然這件事情你每天都做,為什么不讓它變成你的自媒體定位呢?
也許你的答案是:我每天都花時間睡覺、吃飯、上班。那我的定位,總不能是“直播睡覺、拍攝每天吃什么、分享上班的日常”吧。
當然不是。
想用好這個定位方法,你必須要讓時間的“顆粒度”變小一些,梳理出每天都會用“10~30分鐘”完成的事情。
從起床開始,到睡覺為止。
比如,每天早上的化妝,晚上的卸妝?穿搭的選擇?做早餐、宵夜?整理自己的桌面?沖一杯咖啡?讀書?遛狗,陪貓咪?觀察地鐵上的人?
甚至,你可以讓“顆粒度”再小一些,梳理出每天都會“糾結3分鐘”的事情。
比如,今天穿什么顏色的襪子,搭配哪雙鞋?背哪個包?選哪個英雄(王者榮耀等MOBA[1]型手游)?點哪家的外賣?幾點睡覺?幾點起床?
只有讓顆粒度變小,你才更容易發現符合“長”“窄”“愛”的定位路徑。
落地到實戰,你可以做一個以15分鐘或者30分鐘為單位的日程表,用一周左右的時間,通過完成這個表格,找到一件小事情,將其變成你的賬號定位。
通過羅列穩定的空間找到定位
如果理解了“顆粒度越小,越容易發現驚喜”,那么當我問你,你每天都會出現在哪個空間里,在那個空間里會做什么事情時,你應該不會回答自己每天都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了吧。
首先,在“家”這個空間里,包含了哪些“顆粒度更小的點”?
臥室、書桌、鏡子前、衛生間、廚房、衣帽間,甚至包括“門口”……那么你想想看,在以上每個“空間點”,是不是都有可能發生一些“理所應當,卻很極致”或“匪夷所思,沖突十足”的事情,并可以轉化成一條定位路徑呢?
如在“臥室”偷吃零食的帶貨號,超級少女心的“桌面”搭配號,“鏡子前”的治愈系卸妝博主,上班之前在“家門口”自拍一張的穿搭號……
以上每一件事情,如果換一個“空間點”,可能又有了新的定位、新的風景。
接下來,我們換到辦公室的“空間點”試試。
比如,讓同事們給零食打分的帶貨號,辦公室簡約風的桌面搭配號,在工位上化妝的美妝博主,每天下班之前去洗手間換一套衣服的變裝博主……
以上這些小事情,有沒有任何一件,你在過去也做過,只是沒有從“賬號定位”的角度進行完整的策劃?
選擇內容賽道時,我曾給過你一個建議:不要選擇自媒體的賽道,而是選擇生活中的賽道,并通過自媒體,150%地還原這個賽道。
當賽道被150%地還原時,這就成為一個定位。
內容賽道,是100%的生活。
賬號定位,是150%的生活。
[1]多人在線戰術競技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