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合縱連橫
- 1635南洋霸主
- 新釣的河
- 2201字
- 2024-07-02 12:00:00
不過現在計算不出,不等于以后也計算不出。
朱燁可是為他的學校購買了全套的各類型教材。
雖然不如后世的那么全面,可是水平也能達到17世紀末18世紀初期的水平。
實在是再往后面的教材涉及的知識太多,價格更是水漲船高,遠不是現在的他能夠覬覦的。
說這些其實就是一個核心思想,“牛爵爺,你的定理很好,但現在它們都是我的了!”
朱燁在這里念叨著英國人,同樣在千里之外的馬尼拉,也有一個英國人正在聊著朱燁相關的事項。
......
馬尼拉總督府內,總督塞巴斯蒂安·烏爾塔多·德·科庫埃拉坐在主座之上。
兩旁分別是馬尼拉教區主教和從西班牙王室中派遣出來的王室特派員。
西班牙人姓氏中的德,寫作de,其實同德語中的馮,von,一樣,都是代表“來自”的意思。
后面的姓氏一般也會是莊園或者封地的名字,擁有這種間詞姓名的人,就可以粗略的歸類為貴族。
科庫埃拉就是如此,他祖上就被分封到科庫埃拉地區,如今他的爵位便子爵。
他今年剛剛同王室特派員一起,坐船來到菲律賓殖民地就任殖民地總督一職。
特派員同他有些拐彎抹角的親戚關系,所以兩人相處的也還算融洽。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他的總督任期,應該不會和上屆總督與王室特派員一樣內斗不止,讓國內的權貴們引為笑談。
可所謂前人砍樹,后人遭殃。
子爵科庫埃拉光是收拾上任總督留下的爛攤子,就消耗了他大半年的時光。
甚至連沿海地區,被尼德蘭人扶持的明人海盜騷擾,他都暫時騰不出手來制止。
實在是島內的叛亂此起彼伏,那些本地的土國部落們,仿佛有無窮無盡的精力一般,戰爭規模不大,但數量和次數卻異常頻繁。
有時候甚至連一棵果樹的歸屬,都能鬧成兩個土國之間的戰爭,而戰爭就會影響王國的稅收,這實在讓人心煩。
科庫埃拉本就心情不佳,又見這個奸猾的英國人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談,更是心頭火起。
他才從王國來到東方,可是太清楚這些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海盜做派。
大陸戰爭中一直在給新教陣營的國家輸送資金和雇傭兵,打著不參戰的幌子肆意拉偏架,大賺特賺。
“艾登,如果你只是來寒暄的,那不如讓我們大家都放松一些如何?”
科庫埃拉不耐道,他從不知道昂撒人什么時候竟然同法國人一樣饒舌。
被叫做艾登的英國人,裝作沒有聽出西班牙總督話里送客的意思,“當然不只是寒暄,尊敬的子爵大人。”
“我來此的目的,就是為了祝您身體健康,另外也帶來了迪門總督的問候。”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巴達維亞的總督叫做安東尼·范·迪門,范就是van,同理這人也是個貴族。
這話聽在科庫埃拉的耳朵里,就像是赤裸裸的嘲諷,正話反說不但華夏人會,西班牙人也用的純熟。
“你是在挑釁我嗎?”
位于西班牙總督左側座位的主教,本就不熱衷于政務,在經歷上一屆總督和王國特派員的惡斗之后,對政治更加深惡痛絕。
一直埋頭研讀圣經的他,聽到那個令人厭惡的新教徒的話,也詫異的抬頭看向他。
與他同樣不解的還有那個王國特派員,這人看起來相當年輕,甚至都不到三十歲的模樣,臉上帶著種玩世不恭的笑意,現在他笑的更開心了。
那個叫艾登的英國人絲毫沒有慌張,開口解釋道:
“尊敬的子爵大人,我絕不是在說反話,我可以以主的名義起誓,對您絕對沒有不敬之意。”
“那你給我解釋解釋,馬尼拉灣外面的艦隊又是為何而來?難道它們都是迪門總督送給我的就任禮物嗎?”
科庫埃拉聞言嗤笑,他的雖然沒有清掃那些騷擾的海盜,并不是能力不足,只不過是習慣于收攏拳頭,想要畢其功于一役而已。
如今海盜沒碰到,但拿尼德蘭人練練手,他也是不介意的。
馬尼拉可與建立不過十來年的巴達維亞不同。
西班牙人雖然對建設殖民地不怎么上心,可是修建防御工事維護統治這種事情,還是盡心盡力的。
所以長時間的大興土木過后,如今的馬尼拉已經成為一座軍事堡壘,其擁有的炮臺和艦船足以應對任何勢力的挑釁。
艾登也知道外海的艦隊,不可能在別人家的地盤上瞞過其眼線,所以打開天窗說亮話:
“子爵大人您說笑了,雖然艦隊不能送給您,但迪門總督也給您帶來了其他禮物。”
他遞給旁邊的侍者一封信和禮單,才繼續道:
“巴達維亞的艦隊主要是為了北上東番島,那里將要有一場戰爭,我是說同東番島上的明人朱燁勢力,而不是貴國的福爾摩沙(基隆)和圣多明哥(淡水)殖民地。”
科庫埃拉深深看了一眼和尼德蘭沆瀣一氣的昂撒佬,對他的話并沒有全信,旋即低頭看起手上的信。
那份禮單依舊躺在侍者的盤子上,顯然總督大人對那并不感興趣。
“封蠟完好,是迪門家的家徽。”
接過科庫埃拉手中的信封,王室特派員仔細檢查后說道。
他也是個不錯的紋章學者,對各國主要貴族的家族紋章都有研究,更不必提西班牙在東方主要的競爭對手,尼德蘭人的迪門家族了。
科庫埃拉聞言點頭,繼續用自己的信息去印證信上的話。
在信上,安東尼·范·迪門直言他們荷蘭東印度公司此行的目的就是為熱蘭遮城站臺,最好能夠拔出明人在東番島的勢力。
至于原因他在這里明顯撒了謊,迪門的說法是:
為了占領熱蘭遮城的北部地區,擴大東番島的殖民地。
而科庫埃拉通過來馬尼拉貿易的明人得知,他們在東番島同尼德蘭人干了一架,幾乎消滅了對方全部的陸軍。
這分明就是個尋仇報復而發動的戰爭。
當然科庫埃拉對尼德蘭人去入侵別人并不感興趣,反正都是異教徒,他才不管別人的死活。
他想的是,能不能趁機毀了巴達維亞城,打擊甚至拔除這個王國在東方最大競爭對手的根基。
只可惜迪門在信中也有提及,荷蘭東印度公司這次只派出東方艦隊的不到三分之一的戰船。
僅憑這樣的艦隊顯然是無法攻擊馬尼拉的,可同樣的,剩下留守的三分之二,實力也同西班牙在東方的艦隊相差不大。
科庫埃拉也無法趁他病要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