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皆大歡喜的永平府之行!
- 大明遼東王,建文求著讓位
- 聽風落畫
- 2266字
- 2024-05-16 16:00:00
“價錢都記錄下來了吧?”
朱植低聲詢問著身旁記賬的郭銘。
“王爺放心,我都記下來了。”
“好,這次一共賣了多少銀子?”
“共計五百四十四萬兩銀子”
“咳咳....永平府這些富商是真特么有錢啊!”
聽聞這個驚人的數字,朱植忍不住破口大罵。
五百萬兩白銀啊!
而郭銘人都是懵的,他從一開始腦袋就有些混亂,現在已經是徹底麻木了。
五百萬兩銀子究竟是什么概念?
他們遼東一年的軍費也不過才一百萬兩啊!
其中的造價成本又是多少呢?
一批五百件玻璃器,總成本才不到四十余兩,湊個整數,我們按照五十兩的造價成本來計算。
本次拍賣的五十件玻璃器,造價成本才不到五兩銀子。
可以說,凈賺一百多萬倍的利潤?!
這,這也太離譜了吧!
“本次拍賣會,圓滿落幕。”
朱植如沐春風道:“本王觀諸位皆得到了至少一件玻璃器,本王在此為諸位道一聲喜。”
眾人也是喜笑顏開:“不敢,我等還要感謝王爺想出的妙計。”
“沒錯,此計不但讓王爺賺到了銀子,也沒有讓我們空手而歸。”
“是啊,空活了幾十年,還是頭一回如此盡興。”
“若是再有拍賣會,王爺莫要忘記叫上我們。”
朱植笑著說道:“本王已經將本次拍賣會的成交價都記錄了下來,待明日一早,本王會命人逐一造訪,銀貨兩訖。”
“天色也不早了,本王就此別過諸位。”
眾人紛紛起身行禮:“恭送王爺!”
“恭送王爺!“
··········
等到他們出了望月樓,方才欲言又止的郭銘終于有了機會,開口問道:“王爺,玻璃器售價這般高昂,這些人為何如此開心?”
“為何不能開心?”
朱植輕笑道:“這些人在本王這邊花費五百萬兩銀子拍得了這五十件玻璃器,你信不信他們轉頭就能以八百萬兩的高價售于大明各府?”
“這,這有人會買嗎?!”聞言,郭銘有些難以置信。
“當然,有人賣,自然就會有人買。”
朱植接著道:“這本來就是一次互惠互利,他們開心,本王也開心。”
“等著吧,不出半年的時間,玻璃就會聞名于整個大明,世人都將知曉玻璃。”
“屆時,玻璃的價值上去了,買家自然會蜂擁而至。”
“啊?”
郭銘頓了頓,疑惑道:“王爺,我們為什么不將玻璃器賣給那些出價更高的人?”
“天底下,哪有賺錢的生意都讓一個人做了?”
朱植搖頭失笑道:
“若是這錢都讓本王一人賺了,那玻璃的價值也就不會高了。”
“對了,明天交易完成之后,本王有事需要你去辦。”
正說著,朱植好似想起了什么事情。
“請王爺吩咐。”
“明日你親自帶人將七十萬兩送到皇宮內帑,再取出二十萬兩送到燕王府。”
郭銘一臉茫然:“這是為什么,那可是我們辛辛苦苦掙的錢啊!”
朱植淡淡的說道:“難道,你就不擔心陛下將本王圈禁起來嗎?!”
如果這次交易的,真是五十萬兩的小數目,朱植拿了也就拿了。
但是,五百萬兩能是小數目嗎?
這個驚人的數字真的能夠瞞過天下人的耳目?
遼王府帶了五百萬兩銀子回遼東,你說老朱晚上能睡得安穩嗎?
取出七十萬兩銀子給皇宮內帑送過去,就是要讓朱元璋放心。
讓老朱覺得朱植這兒子還是不錯的,賺錢了也不忘孝順他爹。
而為什么是送到內帑,不是戶部,那是因為內帑是皇帝的小金庫。
皇宮內帑的銀子能夠轉到戶部,而戶部的銀子卻不能轉到內帑。
將銀子送到皇宮內帑的含義是,兒子賺錢了,也不忘孝敬他爹。
有這么一個孝順的兒子,老朱心里能不開心嗎?
而拿出二十萬兩銀子送到燕王府,這是由于永平府到底是燕王朱棣的封地。
并且在朱棣的封地做生意,還掙了一大筆銀子,朱棣的心里能痛快?
這不就相當于,割朱棣田里的韭菜嗎?!
盡管這田里的韭菜,朱棣也不好割,但再怎么說,也比眼睜睜的看著別人收割要好。
不過就是拿出二十萬送給燕王府,好歹讓朱棣的內心不至于太過憋屈。
為何他們要辛辛苦苦的跑到燕王府做生意,不就是因為他們遼東太過貧瘠了嘛!
軍事戰略層面,燕王府的地理位置可能遠不及遼王府。
整個大明,就沒有哪個藩王的封地如同遼東這般關鍵,也沒有哪個藩王的軍隊如同遼東軍這般精悍。
然而,遼東的缺點也十分明顯,那就是窮。
遼東為軍事重鎮,平頭老百姓可能都沒有幾個,又怎么可能會有商人呢?
沒辦法,朱植只好前往與遼東相近的永平府出售玻璃。
而朱植送給朱元璋和朱棣的銀子,兩者加起來也不過才九十萬兩,對他來說多嗎?
說實話,有點多,還必須得送。
對朱植而言,永平府之行他一共賺了五百萬兩銀子,除去送給朱元璋和朱棣的,還有四百五十萬兩銀子。
雖然送出去的九十萬兩不是個小數目,但效果也是十分顯著的。
朱植能用這九十萬兩,為他自己免去很多麻煩。
如果連這九十萬兩銀子都不愿意掏,那朱棣的內心肯定不痛快,今后免不得在朱植再來永平府做生意的時候,暗中使絆子。
由此及彼,朱元璋也會懷疑朱植別有用心,等朱植帶著銀子回到遼東,難保不會下令圈禁朱植。
但是朱植選擇掏出這九十萬兩,效果也十分顯著。
老朱收到朱植的銀子和孝心,內心肯定高興。
往后不管是對遼東的政策,或是朱植的生意,京城都會大開方便之門。
而朱棣收下了二十萬兩銀子,待朱植下次再來永平府做生意的時候,肯定是歡迎之至。
朱植嘴角微揚:“我們總算不用再為銀子而發愁了。”
五百萬兩白銀,足以實現他在遼東的部署。
并且,這只是一個開端。
玻璃加上饑餓營銷,一年就賣這么一次。
明年,朱植再來永平府出售玻璃,價錢只會越來越高。
朱植這一趟永平府之行,可以說是皆大歡喜。
基本上,大家都得到了好處。
盡管拍賣會只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圓滿結束了,但這五百萬兩銀子,卻用了足足半個月的時間運回遼東。
數目太過龐大,他們大意不得。
永平知府專門召集了七百余士卒,再加上朱植帶來的兩百名遼東鐵騎,這才將銀子順利的送到遼東與永平府的交界處,山海關。
與此同時,山海關外,一萬五千名遼王衛嚴陣以待,差點就讓鎮守山海關的指揮使覺得有敵人要攻城了。
那個場景,當真是恐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