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躺二代
初更剛過,暮色漸濃。
順天府通州東大街的店門市肆已是上下燭光、照耀如晝。
東大街北口西側的一條灰磚胡同里,一對五色琉璃燈亮起的人家,是李家的合院大宅。
家主李壽成一邊包著元宵,一邊和小廝興來盤算年貨存余。
“豬肉10斤,驢肉1斤,鵝2只,雞5只,鵪鶉10個,雞蛋20個,面5斤,香油2斤……”
“牛奶呢?”
“回老爺,牛奶沒了。”
“前日我看約莫還有三兩斤,怎么就沒了?”李壽成抬手就給了興來一個腦嘣兒,“你個兔崽子,越發不懂規矩了!不知道少爺最愛吃這個啊,多少留點兒!”
“這可不關俺的事兒,都是少爺和哥幾個吃沒的!”興來瞅了眼旁邊床上還在昏睡的少主人,忍不住小聲地嘟囔。
昨兒少爺請哥幾個胡吃海塞的,被灌倒了,足足睡了十多個時辰還沒醒過來。害得老爺擔心,連帶自己受罪,一整日跟自己找不痛快。
“那行,今兒上元節,店也都該開了,你去找張家媳婦再吆兩斤回來。”
興來張了張嘴沒作聲,老爺說得輕巧,哪來的銀子吶!就小年他置辦的這些年貨,一多半還賒著賬呢!如今年也過了,他又得夾著尾巴溜墻根躲著了。
見興來不挪身,只眼巴巴地瞅著自己,李壽成怒了:“看你那張八樣兒,慌啥!有老爺我在,天塌了也塌不到你身上。快去!再苦也不能苦了我兒!”
興來只得愁眉苦臉地領命去了,李壽成則繼續低頭包著元宵。
旁邊床上昏睡的李家少爺——李維其實醒了有一會兒了,此刻他的內心那是相當興奮。
因為,原身的記憶告訴他,這里是大明萬歷三年!
讀史的人大都知道,明雖亡于崇禎,但史家卻常將禍因溯于萬歷。
神宗在位四十八年,匪夷所思的“不作為”,導致朝廷中樞神經長期癱瘓。
政府陷于黨爭,文人甘溺詩酒,社會貧富懸殊。但也不可否認,這段時期商品經濟繁榮,文化藝術創新,社會風氣開放,出了像袁宏道、湯顯祖、董其昌、徐光啟這樣的杰出人士,算得上是世界先進發達的文明地區。
就連歐洲傳教士踏入此時的大明,都不禁驚嘆在上帝關照不到的地方竟有這么一個烏托邦。
然而這個“烏托邦”又是無比短暫的,僅僅二十余年便土崩瓦解,甚至連回光返照都來不及。遼東女真的鐵騎踏入中原,而后世界列強紛至沓來,那段任人宰割的屈辱史,一直是后世國人心中難以釋懷的情結。
撫今追昔,俯首思之。從碩士到博士,對明代中晚期的研究成為了李維的不二之選。他不止一次地思考過,如果能重來一次,這段歷史能否改寫?
而此刻,他就站在了1575年!此時十三歲的少年皇帝朱翊鈞初登皇位不過三年,萬歷的時代剛剛拉開序幕。這讓李維覺得,未來或許值得期待一下,他仿佛聽見了內心波濤翻滾、煙花綻放的聲音。
不過眼下,他只是一個和朱翊鈞同歲的熊孩子。從原主留下的記憶和剛才李父和小廝的對話中,貌似李家情況并不樂觀,所以當下最重要的還是先搞清楚自己的生存條件吧。
他微微側頭看去,床邊這位坐在炭火盆旁,一邊烤火取暖,一邊搓著元宵的微胖中年男子,便是他的父親李壽成。
四十歲上下的年紀,皮膚白皙,面容圓潤。眼下微微松垂,沒留胡子,頭發烏黑。相貌總的來說,溫和親切,是個好人,卻不是個好當家的。
須知這所坐落在通州東大街旁的四合宅院,是靠著李維的祖父藥鋪、茶行經營得法才建造起來的。如今,卻已多處呈現出頹敗之態了。
帷帳顏色暗淡無光,古玩架子空無陳設,墻上字畫不見蹤跡,桌椅器具殘缺不全……這些李維眼中捕捉到的細節,無一不在證實李家的生活曾經舒適安樂,但眼下風光不再。
事實上,李壽成娶親后不到兩年,父親就意外去世,留給了他還算殷實的家財——東大街臨街兩間藥鋪和一間茶行,還有一座四合大宅院。
李夫人在世時還好,出身富有之家的李夫人有著中國婦女特有的落落大方和精明賢惠,將李家上上下下打理得有條不紊。
然而李維5歲那年,李夫人因病去世。自此后,李壽成開始放飛自我。喝酒,玩牌,浪蕩江湖,結交狐朋狗友,幾年下來便將父親留下的家產揮霍一空。由于無力經營,只得關了藥鋪茶行,將門面出租,靠著收租子勉強維持體面。
“哎呦,我兒醒了!肚子空了吧?莫急莫急,元宵這就下鍋!”
見李維醒了,李壽成懸了一整日的心終于放了下來,連忙起身給兒子煮元宵。李壽成雖不是個好當家的,卻是個好父親。每年上元節,他都要親自為兒子包元宵,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拍了拍身上粘著的糯米粉屑,李壽成急忙端起面盆朝門外走去,剛抬腳又收了回來,回過頭笑瞇瞇地瞅著李維,眉宇間流淌著一股老父親的和藹。
“酒好喝可不許貪杯,你這小身子骨不行,莫要再叫為父操心了。”
望著毫不知情的李父,李維心中不禁有些唏噓。前世因一場意外,他從小成了孤兒,是受了孤兒院院長的資助才上了大學,然后研究生,博士。如今李父,讓他又想起了院長。
很快,一碗熱乎乎、甜滋滋的核桃仁白糖餡兒的元宵下肚,李維的周身立刻熱乎起來,他決定起床逛逛,看一看這個自己即將長住的宅院。
萬歷初年臨近小冰河期,地球氣溫開始大幅度下降。正趕上正月,通州的平均溫度只有零下十度左右,雖說屋里燒著炭火爐,但剛一打開溫暖的被窩,李維的身體立刻就被一團冷氣包裹了,雞皮疙瘩頓時暴起,他連忙縮回被窩緩緩。
這哪行啊!冬日還很漫長,回頭必須想辦法給屋里安上管用的取暖設施才行。李維一邊想著,一邊朝屋外喚了一聲,并沒有意想中水靈靈的小丫鬟進來伺候他穿衣,來的又是剛剛那個小廝興來。
“怎么又是你?找個小丫頭來就行。”
讓一個大老爺們伺候他穿衣,怎么都別扭。李維于是隨意囑咐了一聲,可誰知這興來盯了他幾秒后,竟然黑著臉直愣愣地回了句“沒丫頭”。
李維頓感意外,李父不是挺寵兒子的嘛,怎么連個貼身小丫鬟都不給配?他還打算享受一下紈绔子弟的生活呢。
“那叫個大姐來。”
“少爺,咱家沒女的!”興來的臉更黑了。
“……”
李家這是什么情況啊?還有這小廝一臉怨氣又是什么鬼?李維無奈地擺擺手讓興來退下,好不容易套上里外幾層厚厚的棉服,在宅院中轉了一圈后,他發現確實不對頭。
李家三進三出的大宅院,上上下下十幾間房屋,除了興來,外加一個打掃衛生、燒火做飯的老頭,竟沒別的人了。
作為一個明史博士,李維很了解明中后期商鋪的租金情況,他在心里默默算了筆賬。
萬歷期間大明一間鬧市商鋪門面的月租金大約二十兩白銀,李家有三間店鋪,每月租金就是六十兩白銀,一年下來七百兩左右。要知道明朝正二品官員的全年俸銀只有一百五十二兩,當然中高級官員的收入也不靠這區區微薄俸祿。所以,按鋪面租金的收入,李家怎么都算得上是妥妥的中產之家,養幾個婢從還是綽綽有余的。
怎么也不至于是眼前這么一副慘淡凄涼的光景:空蕩蕩的大宅院僅前院亮著幾盞紅燈籠恍若鬼火,寒風中枯樹佝僂著腰枝形容枯槁。夜幕下,置身鬧市中的人家竟然生出幾分蘭若寺的氛圍來。
不妙的預感在李維心中升起,這趟穿越之旅怕是有坑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