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我們的小學全靠混(2)

這一年,關于校內的學習經歷除了天天被罰站之外,沒有任何具體記憶,反倒是關于樂渡這個小場鎮的生活經歷倒是印象深刻。樂渡地處長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渠江邊上,也屬于一條較大的河流,是嘉陵江左岸最大的支流,是其重要的水源地,又稱渠河、潛水,古稱巴水,宋以后才定為渠江。據《水經》記載:“潛水出巴郡宕渠縣,南入(長)江”,《漢志》亦記:巴郡宕渠縣“潛水西南入江”。上游在巴中、萬源等大山之中,山高谷深,坡陡流急。

每年夏季,如遇上游降雨,樂渡每年洪水泛濫。幸好沿江均有水文站,能夠較準時地提前預報洪峰到來的情況,這已經給渠江沿線的居民帶來極大的方便,不會因為洪水突然而至給小鎮帶來滅頂之災。對小孩子而言,因為有準確預報讓,洪水侵襲反而成為小鎮集體搬家的歡樂假期。

每當收到洪水到來的通知,集市停擺、生意罷市、企事業停工、學校放假、政府部門也關門大吉(聽說現在如遇此情況,政府需要組織撤離,安排居民有序吃住等),當時的樂渡這個小鎮如因洪水到來,會集體自動進入抗洪狀態,無需什么動員和組織,基本是有序安全撤離,已經與洪水形成了默契,全員自動貫徹“敵進我退、敵退我擾”八字方針,與洪水和諧相處。

時下在新聞中看到某處洪水退后,常見報道軍民共渡難關,淤泥堆積如山,清淤成為洪水退后一大難題。在那時的小鎮樂渡,這一切完全不存在,洪峰開始消退時,男女老少齊上陣,到街上、家里、店鋪里用掃帚攪動水尾,退卻洪水帶走淤泥,洪水退到哪里,清洗工作就進行到哪里,洪水退后,還一個煥然一新的樂渡小鎮,不會留下堆積如山的淤泥。

多年來,小鎮和洪水已經知根知底,和諧共處。形成這種關系的根本是樂渡的地理位置,渠江流經川東順安境內開始九曲回腸,水勢漸緩,樂渡位于S型河道的密集區域,不管多大的洪水,只會水位上漲,不會洪水肆虐。同時小鎮附近還有一條支流注入,樂渡正位于兩水交匯后的回彎處,可以完美避開江水的直接沖擊。

這一特性注定每次洪水泛濫時,就是小孩子們度假黃金期。鎮上每一處均劃有水位線,各家各戶根據預報水位自行搬家,帶走金銀細軟即可,鎮上各單位根據洪水預報,將低樓層搬遷到高樓層即可。搬家完畢,開始購買幾天的食品,一般為面條,四水圍城期間,就靠面條度日。樂渡有所高中學校,位置較高,大部分居民都搬遷至學校操場。供銷社擁有全鎮最高的幾棟樓房,單位大部分職工均住在樓上,可以自給自足。記憶中,那時很少有被水圍困的老人需要被突擊隊營救之類的事,也沒有什么突擊隊,這種小鎮里,不可能有小鎮以外的人員滯留。

一聽說洪水要來了,家里兄弟姐妹多、管得寬松的小孩提前制作好了竹筏,等著洪水漫灌。竹筏一般是兩個輪胎或者泡沫,上面綁竹竿或者木板,洪水漫進街道,就開始靠竹筏進出,到那時一般也不需要進出,歲數大一點的孩子就開始乘竹筏在街道尋找浮財。上游沖擊下來的大件物品一般不進街道,如床、桌子、豬,甚至死人,直接通過渠江干道往嘉陵江沖擊而下。街道漂著的浮財一般都是沒綁牢固而漂浮出來的板凳、柜子等,也不會有什么好東西,就是找個理由在街道上劃船玩耍。

在少不更事的那些年的記憶里,看不到也想不到,洪水超過預報警戒水位或者洪水消退超期等情況之外的應急處理機制,是如何產生作用的,居民們都是怎么應對的。反正我和我爸在三樓(以前住二樓),很少搬家,面條不夠吃,每頓就少下一點,好像不是啥大問題。

我們心里所想的,就是目所能及之事,到縣城上高中之前,我的心沒有飛出過公社和樂渡的范圍,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當我渠江邊玩水時,從沒想過,這條滾滾向前的江水,它從哪里來,將要流到哪里去,它們沖破了多少崇山峻嶺,下游將途經過多少名山大川,將要見識什么樣的城市,滾滾紅塵,人間煙火,都被江水帶走。

從學習角度來說,其實在樂渡小學的這一年,還不如繼續在老院子的村小睡一年,因為我不但學習沒有任何起色,反倒給父親的自尊留下了不小的陰影面積吧。一年后,我又回到了唐家老院子,起因是一次學校起哄瘋跑,和一個高我一頭的哥們迎面相撞,他的牙齒直接磕進了我的眼眶下方,對方牙齒不知道掉了幾顆,反正我臉上縫了9針,至今仍留有疤痕。在這里繼續讀下去,這個兒子怕是都保不住了吧,父親趕快把我送回了唐家老院子。

對于當時的我來說,在哪里讀書都一樣,都聽不懂。一年后,我不出所料地沒考上初中。當時小升初的升學率也不高,在我們所在區域,小升初的錄取率為20%,我們這村小的升學率按我推算差不多也就8%左右。我作為一個標準的學渣,考不上公社的初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因此,我唯一一次復讀經歷是小學,我在五年制小學的時代,讀了六年小學。

如果不是父母的寬容和堅持,我可能走入了人生另一條岔路,小學畢業在家務農,5年后,當我年滿16歲,以接班(全稱“子女頂替就業制度”)身份頂替父親進入鎮供銷社,再10年后,從供銷社買斷工齡下崗再就業。

從心底,我是真心感謝自己所處的每個時代和父母。在我們這輩人之前,小學考不上初中,只能回家務農,然而從我小學畢業那年,公社小學校居然辦了一個小學復讀班,我有幸成為第一批小學復讀生。在當時的條件下,家里能讓我去復讀小學,也是需要極大勇氣,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對所有農村家庭來說,讀書是一個純成本支出項,不像現在說讀書是對孩子的一種投資。投資的預期是獲得回報,但當時超過小學的讀書是幾乎沒有回報的,大家上小學的主要目的就是消滅文盲,無他。

當時讀書這條“魚躍農門”的出路,對農村大部分孩子來說,是一條真正的獨木橋。按照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升學率一疊加,就單個孩子來說,考上中專或者大學的幾率接近于零。小學畢業回家務農,是最理智的選擇,可以立即控制住家庭這項成本支出;相反,在家務農還能參與勞動,就是增加一個收入項。也就是說,小學畢業如果沒考上初中,相比繼續讓你讀書而言,回家務農能讓家庭獲得雙倍收益。

到小學畢業消除一個文盲,是唐家老院子普通家庭對孩子教育性價比最高的投資節點。結合時代背景,每每想至此,我倍加感謝父母給予的學習機會,一個當時考不上初中的資質的孩子,仍然讓我繼續讀書,這是父母給予我的最大寬容。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银川市| 华池县| 芦山县| 新宁县| 赤峰市| 旺苍县| 叶城县| 溧阳市| 浑源县| 教育| 晋江市| 平和县| 盘锦市| 昌乐县| 商都县| 横峰县| 穆棱市| 新津县| 宁阳县| 齐齐哈尔市| 信丰县| 克拉玛依市| 巴里| 两当县| 镇赉县| 宾阳县| 玉溪市| 商都县| 临城县| 长顺县| 岳普湖县| 广东省| 嘉黎县| 凌海市| 麻城市| 威信县| 福鼎市| 那曲县| 信宜市|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