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我們的小學全靠混(1)

  • 老院子和少年時代
  • 唐宋遇見元明清
  • 2907字
  • 2024-05-06 16:19:43

在我還沒滿六歲那年,就開始了學習生涯,一直到了五十歲,但愿自己能保持學習到有生之年。我農歷十月出生,入學是在公歷9月,所以入學時,還有兩個月才滿六歲。那時真好,沒有什么入學年齡限制,只要能從1數到100,不論幾歲都可以去報名,否則十歲都不讓你上學。

雖然70后一代,出生年代趕上了物質匱乏的尾巴,但受惠于后來社會每個變革時期的紅利,所以不管你怎么看,我始終認為這一代是享受了社會紅利的一代。1977年9月,教育部在BJ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十余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以統一考試、擇優錄取的方式選拔人才上大學。這次具有轉折意義的會議決定,恢復高考的招生對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干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會議還決定,錄取學生時,將優先保證重點院校、醫學院校、師范院校和農業院校的招生,并招收表現好的赤腳醫生、民辦教師和農業科技積極分子,學生畢業后由國家統一分配。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又勝利召開,宣布科學春天的到來。這一切制度上的準備,為70后們打開了自由學習的大門,教育滲透到了鄉村,讓鄉村教育真正納入并成為國家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

我國封建社會歷程較長,到了晚期,地方社會圍繞鼎盛時期的科舉制度形成了具有較高文化素養的士紳階級,在“皇權不下縣”的權力格局之下,士紳和宗族成為地方社會的實際治理者,在他們的強力支持之下,以私塾、義學為代表的傳統鄉村教育形式開始出現。這種教育意義重大,但覆蓋人群極其有限,真正意義上的現代鄉村教育進入村莊不過百年,它的變遷象征著國家基層社會治理的不斷嘗試革新。1904年,清政府頒布“癸卯學制”,新式學堂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卻遭到以私塾為代表舊學的劇烈反抗,以失敗告終。教育真正下鄉,唯有現代義務教育進入鄉村,才真正打開了鄉村教育的局面,經歷過十年浩劫洗禮的鄉村教育,正是在70后一代出生后,又逐步開始步入正常軌道。

就在唐家老院子的集體曬壩邊,有一所鄉村小學,他就是我的啟蒙學校。學校利用集體大生產時期的保管室改建,全石條砌成的房屋,是全村最堅固的建筑。石墻堅固,但由于石條與石條之間間隙過大,不論冬夏,四面漏風。正是這些縫隙,承載了我們讀書時最大的樂趣,老師在上面講課,我們眼睛貼在墻上,透過石頭縫看世界。有些遲到的學生不敢進教室,就在教室外的石頭縫里看黑板、聽課,大部分時候墻內墻外兩雙眼睛透過石縫就可以玩上整節課的時間。

啟蒙老師姓羅,是羅家院子的人,羅老師是個身材魁梧,形容端正的中年人,小時候覺得有文化的人就該是這樣子。我們這所小學就只有一個班,五年一個輪回,錯過就得等下一個五年,所以我們班的年齡差距正負五歲。我們學校覆蓋一個大隊五個小隊,按院子計,就有唐家老院子、王家老院子、羅家老院子、伍家老院子、莊河溝。也就是說,如果你小時候不是因為窮人乍富可以遷出了我們六大隊,那么方圓三公里范圍內的圍繞自己年齡上下五歲的孩子都是自己的小學同學。

整個小學過程,沒有任何關于上課聽課的記憶,只記得一兩個場景,除下課站在曬壩向低矮水田中比賽扔石塊,看誰扔得遠,惹得整個院子都在罵之外,就只剩下在教室里睡覺的場景。那時教室里沒有什么桌椅板凳,課桌是長長的石條,凳子由各家各戶自帶,什么造型都有!記憶里就沒有上課的場景,只記得每天都睡在當成課桌的石條下面,整整睡了三四年。

可能睡得太投入,老師實在看不下去,決定讓我不要在老院子上學了。羅老師說,大家都說你以后長大了要接你老頭的班,反正都要當工人,你還是去你老頭上班的那個區(鎮)去上學吧,我這里教不了你。這話是對我媽說的,當時我媽就哭了,一邊哭就一邊找竹條,看樣子就要挨打,幸虧我眼尖,知道要挨揍,早跑出八條田埂去了。不知道爸媽怎么商量的,最終我還是來到樂渡區(相當現在鎮一級行政區劃)小學上學了。

按照我們唐家老院子給我定性就是一個“門檻猴”,意思是走不出家門,走出去就是慫貨,這定性基本是對的。對一個睡了三年的小學生,加上“門檻猴”的本性,到一個陌生地方來上學,簡直就是人生噩夢,加劇了我的厭學情緒。小學四年級到了區小學后,我就背負沉重的“三重大山”,這些大山比西行取經的孫猴子背負的五指山還要重,畢竟人家是靈猴轉世,我只是一個普通“門檻猴”。

第一重大山就是純粹農村孩子到了區(鎮)小學,應該算是第一代農村進城的孩子吧,怯生生、眼巴巴望著這個陌生異鄉(其實離家就30公里不到),極其不適應。當時小孩最港火的行為就是一分錢賣一根鹵鴨脖子或者鴨腸,叼在嘴里一邊走一邊啃,太讓人羨慕了,完全沒見過這么新潮的行為,還有街上可以一分錢看一下午的小人書、連環畫,種種新奇的東西,讓我第一次自卑起來。內心的自卑,外在表現就是極度自尊或者叛逆;

第二重大山就是村小學睡了三年的學習基礎,基本是跟不上現在班上的學習節奏。如果說在村小學聽課像坐飛機,那么在區小學聽課就像坐火箭,直上九重云霄;

第三重大山,才是不可承受之重。我的第三重大山就是,供銷社的宿舍樓剛好與小學教室都是二樓,二者之間隔著一排低矮的瓦房,站在父親宿舍陽臺正好與我們教室隔窗相望。這簡直要了老命,由于前兩座大山的原因,我在班上屬于老少邊窮的三不管人群,自卑在孩子身上的外化表現就是:愛搗亂、愛講話、專做討人厭的事情,在我的記憶里,我就沒在自己座位上好好上過一節課,每天一上課就因各種原因,被老師請上講臺旁邊的墻邊站著,人家都叫我“壁虎”。老師們估計都知道我家陽臺正對教室窗臺,他們每天都叫我站在正對我家陽臺的窗臺邊,等待我爸在陽臺邊的檢閱。

父親的耐性真是好,盡管這樣也沒對我動過手,換作同時期的其他父親,肯定早就把我打個半死了。雖然不動手,好臉色肯定是不會有的,只要他沉下臉,威懾度還是挺高的。

父親一輩子均無多言語,謹小慎微,愛看書,愛記事,屬于“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一類,關心時事,甚至國家、省、市的關鍵人物的生辰和主要經歷均能牢記于心的。父親年輕時當過兵,但這當兵的經歷被我媽嘴上“鄙視”了一輩子,甚至父親就不能提自己當過兵的事,不然我媽當即一句我們都聽熟透了的老話:“你當個啥子兵,槍都沒有找到過!”,父親也從不反駁。父親不愛說話,也因為底氣不足,當兵期間確實沒怎么摸過槍。

父親1940年生人,18歲當兵,正值1958年,那時國家各項運動如火如荼進行著,一派時不我待的景象,父親入伍的部隊駐地是WH市現在的東湖旅游區附近,駐扎在一個叫卓刀泉的地方,負責機場的守衛。當時地方缺少各類專業人才,很多部隊年輕人一退役就直接轉入專業院校學習,父親一退役就進入了江津財貿學校學習會計專業,學員學完就奔赴國家需要的各行各業,父親就進入了供銷社。

一干就是一輩子,“唐會計”,是父親主要的職業標簽。在我記憶中,父親在我們縣范圍內的中和、樂渡、石埡等地工作過,我讀書時他剛好在樂渡供銷社。估計我在這里讀書的這一年,也是父親最難熬的一年吧,天天看著視為掌中寶的兒子被學校當垃圾一樣扔在講臺邊罰站,以我現在為人父的心境來看,可能心如刀絞,心如死灰,哀其不幸、又怒其不爭。父親很少罵人,也不動手,一般處理原則就是“給你一個眼神,自己去體會”,但以我當時“死豬不怕開水燙”的脾性,應該也沒體會出啥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口市| 富源县| 临颍县| 大同县| 南和县| 海淀区| 建平县| 始兴县| 广水市| 齐河县| 邵武市| 建德市| 大洼县| 巨鹿县| 揭东县| 彭州市| 绍兴市| 大关县| 北流市| 泰州市| 滦平县| 雅安市| 济宁市| 深州市| 洪湖市| 志丹县| 获嘉县| 宜兰市| 柳河县| 桂林市| 南召县| 儋州市| 弥渡县| 苗栗县| 城市| 沭阳县| 马鞍山市| 南漳县| 自贡市| 汉川市|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