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智囊全集上(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作者名: 何漢杰譯注本章字數: 2252字更新時間: 2024-04-26 15:48:19
假書
秦檜當國(1),有士人假其書謁揚州守(2)。守覺其偽,繳原書,管押其回。檜見之,即假其官資(3)。或問其故,曰:“有膽敢假檜書,此必非常人。若不以一官束之,則北走胡、南走越矣(4)?!?/p>
【注釋】
(1) 當國:執掌政柄,即擔任丞相。
(2) 假其書:偽造秦檜的親筆信。
(3) 假其官資:授予他官吏的資格職位。假,授予。
(4) 北走胡、南走越:秦漢時成語,胡指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越指居于閩、越的幾個小國。此語意謂逃亡外邦敵國,將為中國之患。
【譯文】
秦檜當權時,有個讀書人偽造秦檜的信去拜見揚州太守。太守發覺是假信,收繳偽造書信并押送他到秦檜處。秦檜見了,當即授予他官職。有人問秦檜這樣做的原因,他說:“這人膽敢偽造我的信,那一定不是普通人。如果不用一個官職來約束他,那么他將逃往外邦,為害中國?!?/p>
西夏用兵時,有張、李二生,欲獻策于韓、范二公(1)。恥于自媒(2),乃刻詩于碑,使人曳之而過。韓、范疑而不用。久之,乃走西夏,詭名張元、李昊,到處題詩。元昊聞而怪之(3),招致與語,大悅,邊批:元昊識人。奉為謀主(4),大為邊患。奸檜此舉,卻勝韓、范遠甚,所謂“下下人有上上智”。
【注釋】
(1) 韓、范二公:韓琦、范仲淹。
(2) 自媒:自薦。
(3) 元昊:李元昊,黨項族,西夏國主。1038—1048年在位。是西夏真正的建國者。
(4) 謀主:主持定謀略的人。
【譯文】
北宋與西夏作戰對峙時,有姓張、姓李的兩個書生,想要向韓琦、范仲淹獻計。二人恥于自薦,就把詩刻在碑上,讓人拖著經過韓、范府門。韓、范二人認為形跡可疑而不任用。過了很久,二人跑到西夏,化名張元、李昊,所到之處皆有題詩。西夏國主李元昊聽說后覺得很奇怪,招他們來問話,談罷十分高興,邊批:元昊能識別人才。尊奉他們為主持制定謀略的謀士,成為邊疆大患。奸臣秦檜的這個舉動,卻遠遠勝過韓、范二人,這就是所說的“下下等人有時有上上等智慧”。
有人贗作韓魏公書謁蔡君謨(1)。君謨雖疑之,然士頗豪,與之三千,因回書遣四兵送之,并致果物于魏公??椭辆]公謝罪。公徐曰:“君謨手段小,恐未足了公事。夏太尉在長安(2),可往見之?!奔礊榘l書。子弟疑謂包容已足,書可勿發。公曰:“士能為我書,又能動君謨,其才器不凡矣?!敝陵P中,夏竟官之。邊批:手段果大。
【注釋】
(1) 贗(yàn):偽造。韓魏公:韓琦,字稚圭。曾任樞密使,拜相。為北宋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執政。封魏國公。蔡君謨:蔡襄,字君謨。以龍圖閣學士知開封府,后知福州、泉州、杭州。
(2) 夏太尉:夏竦,字子喬。歷仕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官至樞密使。宋樞密使執掌兵政,故此以古代最高軍事長官太尉稱之。
【譯文】
有人假造韓魏公的信去拜見蔡君謨。蔡君謨心中雖然懷疑,卻覺得此人十分豪邁,就送他三千錢,于是寫了回信并派四個士卒送他,同時送果物給魏公。此人到京城拜見魏公,當面請罪,魏公緩緩說道:“君謨做事缺少氣魄,恐怕沒辦法完成你所求的事情。夏太尉在長安,你可以去拜見他。”說完立即為他寫一封信。子侄們不解,認為對此人已經足夠包容了,信可以不必再寫。魏公說:“這個讀書人會模仿我的信,又能說動君謨,他的才氣格局必定不凡?!贝巳说疥P中,夏竦果然給了他官職。邊批:果然手段高強。
又東坡元祐間出帥錢塘(1)。視事之初,都商稅務押到匿稅人南劍州鄉貢進士吳味道(2),以二巨卷作公名銜,封至京師蘇侍郎宅(3)。公呼訊其卷中何物。味道恐蹙而前曰(4):“味道今秋忝冒鄉薦(5),鄉人集錢為赴省之贐以百千(6),就置建陽紗得二百端(7)。因計道路所經場務盡行抽稅(8),則至都下不存其半。竊計當今負天下重名而愛獎士類,唯內翰與侍郎耳(9)??v有敗露,必能情貸(10),遂假先生名銜,緘封而來。不知先生已臨鎮此邦,罪實難逃。”公熟視,笑,呼掌箋吏去其舊封,換題新銜,附至東京竹竿巷,并手書子由書一紙付之,曰:“先輩這回將上天去也無妨(11)?!?span id="hp00gn4" class="content-word-small">邊批:真欲令人刻骨銘心。明年味道及第,來謝。二事俱長人智量者。
【注釋】
(1) 東坡元祐間出帥錢塘:指蘇東坡于元祐年間做杭州太守。元祐,宋哲宗年號(1086—1094)。
(2) 都商稅務:掌收京城商旅之稅,以輸國庫。南劍州:在今福建。治劍浦縣(今福建南平)。
(3) 蘇侍郎:蘇轍,字子由。蘇軾弟。哲宗時拜尚書右丞,進門下侍郎。
(4) 恐蹙:恐懼而局促。
(5) 忝冒:猶言濫竽充數。忝,有愧于。常用作謙辭。鄉薦:應進士試前,先要經過鄉試,通過者稱鄉薦。
(6) 贐:以財物贈行者。此處指所贈路費。百千:一百千,即十萬。
(7) 端:古布帛長度名,二丈為一端,二端為一匹。
(8) 場務:宋代掌管征收茶鹽酒鐵等稅的機構。
(9) 內翰:蘇軾元祐時曾為翰林學士、知制誥,故稱內翰。
(10) 情貸:根據實情給予寬恕。貸,寬恕,赦免。
(11) 將:攜帶。
【譯文】
又蘇東坡在元祐年間到杭州任太守。上任之初,掌管收稅的官吏抓捕到一個逃稅的人,是南劍州鄉貢進士吳味道,他冒用蘇東坡的名銜,密封了兩大巨大的卷軸送到京師蘇轍府第。東坡問他卷軸里裝的是什么,吳味道恐懼而局促地說:“我今年秋天僥幸通過了鄉試,同鄉人籌集了十萬錢作為赴省趕考的路費,我去置辦了二百端建陽紗。因為想到沿路經過的稅務官署都要抽稅,那么到京城后只剩不到半數。我私下設想當今天下有大名望且愛獎掖讀書人的,只有先生您和蘇侍郎了。縱然事跡敗露,您必能體諒而寬免,于是假借先生的名銜,把它封起來來到此地。卻不知道先生已經來鎮撫這里了,罪過實在難以逃脫?!碧K東坡仔細一看,笑著呼喚掌管文書的官吏去掉舊的封條,換上新名銜,附上至東京竹竿巷字樣,并親手給蘇轍寫了封信,交給吳味道,說:“前輩這回就是拿到天上去也無妨了。”邊批:真欲令人刻骨銘心。第二年,吳味道考中進士,前來答謝。這兩件事都是能增長人才智胸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