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沙漠:歷史的起點——埃及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看到,歷史由地理因素控制的一個層面是,由于熱量和水分的分布,在地球表面的某些地方,生命的存在是可能的,而在其他一些地方則不可能。

我們接著要思考的問題是其他地理條件在控制歷史進步的方向上所產生的影響。

1.我們必須注意到,地理條件提供了令進步開始并持續下去的刺激因素。

誠然,由于熱量和水分充足,赤道地區擁有最容易維持動物生存的條件,但事實上,在控制能量的能力方面,取得最大進步的,不是生活在赤道地區的人類,而是在溫帶地區的。值得被稱作歷史的歷史,不是發生在赤道非洲,而是在溫帶的歐洲。這是由于兩個地理條件,這兩個條件之所以重要,因為它們既影響人的身體,也影響人的思想。

(1)首先,正是因為在赤道地區的生存——動物的生存——輕松容易,不需要任何誘因促使人們做出更大的努力,人們就能獲取并吃到維持身體生命所需的食物。在溫帶地區,離赤道越遠,生活就越困難,但正因為如此,如果生命要繼續下去,就必須表現出更大的活力。赤道地區的非洲人不需要穿衣服。而在北歐,即使是野蠻人,也必須穿上某種遮蓋物,哪怕只是用一張動物皮做遮蓋物。在歐洲,食物也不那么容易獲得。要想獲得食物,需要付出辛勞。因此,即使在所有種族都是野蠻人的時候,我們也可能會發現歐洲的野蠻人比非洲的野蠻人“智慧”一些,這只是因為當缺乏來自太陽的能量時需要有更多的精神活動。

(2)第二,在赤道地區,日子沒有多大區別;而在北方地區,每一天都是不同的。溫帶地區季節變換,有夏日和冬日之分。這種不同,要么是因為能量——即熱量——的量不同,要么是因為水分的量不同。在這種情況下,肯定會在某一時期缺乏食物,而在另一時期食物相對充足。因此,在赤道非洲,人們以一天為周期,種族和個人往往都不會看得太遠,而是活在當下,不為未來做準備;而在溫帶歐洲,周期是一年,人們傾向于為未來的日子考慮。

這里的兩組地理條件,是許多甚至可能是所有地理條件的典型,明顯到有可能被忽視,或被認為與世界歷史關系不大;但正因為它們長期持續地甚至可以說是始終不息地有效作用于這兩個地區的每一個男人、女人和孩子,這兩組條件各自本身,加之它們兩者的對比,便能夠深入解釋這兩個地區的歷史差異——歐洲為什么先進,而黑暗大陸黑暗大陸:在歐洲中心主義思想影響下,歐洲白人對非洲的蔑稱。又為什么會黑暗。

這兩個條件的重要性都在于對所謂的溫帶地區節約能量的精神刺激——如果生命要繼續下去,就要節約能量。通過穿衣服,可以防止熱能的散失,并將能量節省下來用于其他目的。被季節性變化影響的緯度地區必然有明確的播種時間和收獲時間,明確的開花時間和結果時間,因此,食物能量必須能夠從充足的時候保存到匱乏的時候。溫帶地區和赤道地區一樣都遵循阻力最小的路線,但對溫帶地區來說,這種刺激就等同于需求,需求則會誕生發明,而對赤道地區來說卻不存在這樣的刺激。因此,由于赤道地區缺乏刺激去思考如何節約能量,所以至少在其他地方的種族已經開始超越單純的動物生活水平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還會發現這里的種族發展相對低下。既然沒有進步,當然也就沒有歷史可言。而在溫帶地區,由于持續存在的刺激,我們應該發現種族持續地進步,不斷從強大變得更強大。所以,我們有理由說:世界的歷史主要是大致在緯度30°到60°之間的溫帶地區的歷史。

2.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這種刺激在某些地方能夠發揮其全部作用,在其他一些地方則不能。當人類把能量變成自己的東西,把它置于控制之下,無論是在原始狀態下通過吃食物獲得,還是在20世紀通過購買煤獲得,人類都能以兩種方式使用它。人類可以用它來控制更多的能量,也可以將其用來阻止自己的能量無用地散逸或產生破壞效果。在某種程度上,人類可能兩種方式都使用。人類可以用自己的能量來獲取別人的能量。當然,通過這種方式,個人能夠控制更多能量,但群體并不能。

顯然,生活在和平中的社群可以最有效地節約能量,它們的凝聚力正得益于聯合所帶來的節約能量的力量不斷增長。這種社區應該不會首先出現在赤道地區。因為那里不僅沒有令人去為未來考慮的刺激,而且由于隨之而來的自然低下的文明狀態,個人之間或部落之間不可能保持和平。部落可能存在,它們的存在是由于地理以外的控制。但在赤道地區以外的其他地方,部落可以擴展成具有更復雜組織的東西。

即使在有刺激條件的土地上,想要發生擴張,保護也是必需的。保護有多種多樣的形式。一個人或一個國家想要自我保護,可以把一些能量用在防御上,但如果可以在不消耗這種能量的情況下自我保護,比方說,如果可以通過地理條件來自我保護,這顯然是一種優勢,我們可以想象,受到最完全的保護的社區、部落或種族會很快擺脫野蠻狀態。

各國在不同時期和不同情況下受到不同地理條件的保護。在一個時代是保護的東西,在另一個時代可能不是保護,但在任何時候,那都會是一種防止其他部落或種族干涉的保護。特殊的防御便是那些人類不能輕易越過的地理特征,人類在越過它們時遇到的困難越大,花費的能量越多,這種地理提供的保護就越強大。

許多地理特征都起到了防御作用:河流、湖泊、山脈、陡坡和沼澤都有保護小社群的作用,但保護能力大到能影響世界歷史的大型地理特征是高到冷得無法生長植物的綿延的高原,干得無法生長植物的綿延的沙漠,和無法提供立足點的海洋。要跨越這樣的地理,需要能量,而這些地方又不能為人類生活提供任何基礎。文明需要取得相當大的進步才可能去成功跨越上述三種地貌類型中的任何一個,因此,在早期,它們所提供的保護是非常完全的。它們是未知的,因此是可怕的,而三者中最未知也最可怕的,是海洋。

3.這里有必要簡要地提及并解釋這些地理條件的控制作用。整個歷史進程——包括歷史的開端——都受到了個人和種族的獨特特征的影響。其中一些特征可以追溯到地理控制的作用,另一些則無法追溯,只能視為理所當然。一方面,曾經發生的歷史中的事件以及由此產生的所有結果,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有人有行動意愿和能力;如果人沒有主動去行動的能力,就根本不會有歷史上的事件。但是,另一方面,人的行為,就像會受到自身身體形狀的制約一樣,也會受到周圍環境的制約,在很大程度上,歷史的大趨勢并沒有受到個體的獨特特征的影響。從長遠來看,地理條件比個人天才更強大,甚至比種族特征更強大,除非這些種族特征是由地理控制造成的。歷史之所以從它開始的地方開始,是因為地理條件。

很明顯,我們對最早的文明形式的了解必然是匱乏的,即便往多里說,也是非常少的。理所當然地,關于人類走出野蠻人狀態之前必然要經歷的逐漸進步的漫長歲月,是不可能有記錄的。我們最有可能依賴的是,我們可能會發現一些遺跡,這些遺跡留存至今經歷了很長時間,所以最初一定是相當強大的;它們一定是一個相當先進的文明的遺跡。

我們所了解的最早文明自然已經達到了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必然是經過數萬年的時間才能達到的。文明的生長自然就像樹一樣,一開始要比后來的速度緩慢得多,因為到了后期有許多點都可能進行擴張。應該記住,在被我們最早視為歷史的時期,一種原始的、小規模的歷史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其長度遠遠超過了歷史進程的其他階段的總和。但也要記住的是,由于它規模小,從世界歷史的角度來看,它就不那么重要。

這種生長的緩慢,是地理條件控制的自然結果。因為地理條件只能起控制作用,而不能起強迫作用。與后者相比,前者的影響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夠感覺到;但從長遠來看,這些控制的結果是顯而易見的,而且也許效力要更加強大。因為某些條件存在,而某些其他條件不存在,所以從長遠來看,采取某種特定的行事方式會更好。對一個人或一個種族來說,自己去發現這一點要比被告知需要更長的時間,但這樣也有好處:能發現這一點,他們的智力水平肯定已經達到了能明智地應用這樣的發現的水平。人造文明(尤指填鴨式的文明)被強加到種族身上的文明,弊大于利,而這樣的文明不會經歷那種風險。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能找到文明的最初曙光的地方特征如下:在那里維持生活可能相對容易,但周期不是按日計算,也就是說,既為現在勞作也為未來勞作的某個地方。此外,我們應該能發現最早的文明種族的地方如下:在那里的社群大到能超越家族或部落,同時又不太大,所以才會形成群體并有整體感,這個社群會得到相當程度的保護,以抵御那些破壞力大于他們的建設力的敵人。同樣,可以料想到,當我們最早開始了解這些種族時,他們已經走出野蠻狀態很長時間了。

現在來看看埃及吧,這是一塊氣候溫和的土地。沒有雨水,因此兩邊都有沙漠的保護,但它有水的供應。這種水的供應雖然是季節性的,但也是持續性的。這些條件看似互相矛盾,但如果了解了埃及的地理情況,就能解釋了。尼羅河有兩個源頭,一個在持續降雨的赤道地區,由于湖泊和沼澤的存在,該地區的水供應非常穩定,全年的流量變化很小。另一個源頭在阿比西尼亞阿比西尼亞:歐洲人對埃塞俄比亞的舊稱。的高原地區,這塊土地的降雨量有季節性變化,因此在春末夏初,洪水會沖到平原,并從平原流向更北邊的干旱地區。

埃及位于尼羅河三角洲和尼羅河下游到入海口約700英里長的谷地,是一條狹窄的帶狀地帶,大部分地區只有10英里寬,沿著大河的路線一直延伸到海邊。它被河水澆灌,受到幾乎無法穿越的沙漠的保護。這種保護甚至比表面上還要嚴密。尼羅河在其下游流經一片石灰巖的土地。從這里,河水沖擊侵蝕出一個河谷,來自阿比西尼亞的洪水裹挾來的沖積物又填充在這里。不過,在現代阿斯旺的南部,尼羅河流過的是砂巖,砂巖下面是大塊的硬巖。在這里很長的一段距離,河流都沒能沖擊出山谷,而只是形成了被瀑布洪流分隔的峽谷。在離河邊一兩碼1碼約合0.9米。的地方就是光禿禿的沙漠,幾乎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生長,沒有人愿意定居。埃及與南方的聯系就像它和東西方的聯系一樣,幾乎完全被切斷。

北面是大海,在大海還不為人了解的時候,它形成了與沙漠一樣強大的保護。在任何其他土地上,我們都找不到如此適合孕育早期文明的條件。

根據我們能了解到的埃及過去漫長歷史的最早的一星半點,我們看到,占據著這里的種族,無論以何種角度來說,都不是最低級的野蠻人。然而,他們出現之后便讓位于另一個肯定具有更高的文明的種族,但我們對后者也所知甚少。這些人在尼羅河流域可能和平地生活了2000年之后,被我們稱作古埃及人的種族才出現在這里。

圖2-1 尼羅河流域的降雨量

上圖表明,尼羅河的南部支流在夏季和冬季都有降水,而東部支流只在夏季有大量的降水。

埃及人大約是從公元前4500年開始統治這片土地的,他們吸收了之前占據這片土地的文明,并比較迅速地把它帶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所以到了公元前3700年原文如此,疑有誤。古埃及第四王朝的存在時間為公元前2613年至公元前2498年(另一說,始于公元前2625年,歷時110多年)。,當埃及第四王朝的國王統治了整個國家,國土從第一道大瀑布一直到海邊,此時,他們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人們的組織性已經達到了有可能建造出最大的金字塔的程度。

然后,正如所有國家的歷史一樣,這一王朝出現了明顯的衰退。政府的機制似乎過時了,因此在許多王朝,中央政府的權力變得很弱;狹長的尼羅河谷自然分成一些國家,這些國家的次級統治者獲得了越來越多的權力,而埃及法老的權力越來越弱,無政府狀態的傾向越來越強,影響了國家總體的發展。不過很可能的情況是,盡管進步緩慢,但仍然相當穩定,特別是在與眾不同的埃及文明形式中,這種穩定的進步依賴的是灌溉方法的改進。在這些早期時代,中央政府的所在地總是靠近三角洲的頂端,因此,當某個較小的國家影響力擴張到鄰近的其他一些國家,變得越來越重要時,新的力量自然會開始擺脫原來的中央政府控制。

圖2-2 古埃及地區

在公元前2500年埃及第十二王朝一般認為開始于公元前2000年,結束于公元前1786年。左右,埃及在第十二王朝的國王統治下再次實現輝煌成就時,埃及人的生活中心轉移到了底比斯,而不再是赫拉克來俄波利斯或孟斐斯。在這些國王的統治下,國家的繁榮程度提高了,與灌溉有關的大型工程興建起來,財富增長。因此從某些方面來說,國家在這個時期達到了最高的發展。

此后,統治再次變得軟弱無力,最終,在沒有任何正式入侵的情況下,權力落入了希克索斯人希克索斯人:又譯喜克索斯人、喜克索人、西克索人。希克索斯一詞,來源于埃及赫卡哈斯威特的希臘語翻譯,意為“外國的統治者”。——譯者注手中,這些部落要么是被三角洲的生活優勢吸引而來,要么是由于其他原因而被迫要找一個躲避敵人的避難所。希克索斯人的部落大體上吸收了這片土地的文明,并被這片土地上所生活的人吸收同化,與之融為一體。然后是來自底比斯的君主們,部分原因還是因為他們遠離三角洲,也就是希克索斯人的權力所在地,他們剝奪了希克索斯統治者的權力并將一些人趕走,然后統治了國家。

在埃及的歷史上這是第一次將入侵者趕走,雖然他們來時是和平的。在大約公元前1600年,埃及歷史上還第一次出現了對外征服的事業,領導者是第十八王朝的國王們,圖特摩斯和阿蒙霍特普,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使埃及的力量向北延伸到了亞美尼亞的山區。在埃及歷史上,有三次達到了黃金時代,這不僅是因為在這些時期文明的漸進式進步更為明顯,而且還因為政府的集權化節省了能量——這種節省也部分緣于一些其他的更快速的進步。在物質財富和繁榮方面,第三個黃金時代標志著埃及文明所達到的最高點。此后,盡管還會出現拉美西斯王朝,但埃及的權力甚至文明都在走下坡路。在此之前,地理條件的控制一直都是最有效的,但此時,其他條件出現,一些非地理條件改變了情況。而其他地理條件也開始發揮其控制作用。亞述王西拿基立亞述王西拿基立:又譯作辛那赫里布、塞納克里布,是亞述國王,公元前705年至公元前681年在位。——譯者注擊敗“埃及列王”是埃及面對的第一次真正入侵,而之后還有許多次。由于這些入侵,埃及接連處于許多不同民族國家的統治之下: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和英國人。自公元前330年以來,埃及從未獨立過。

圖2-3 埃及的地質情況

埃及國家的進步并非由于其居民固有的優秀品質。盡管這片土地被保護得很好,但我們發現,在歷史上已知的時代,有兩個——甚至可能是三個——獨立的種族先后居住在這片土地上,而且每個種族都擁有相對于他們所處的時代來說高標準的文明,并達到了比同一時期其他土地的居民高得多的生活水平。

埃及正是由于前面提到的地理條件,特別是極度受保護的狀態,才得以實現進步。這片土地曾被入侵,但必須注意的是它被入侵的時間長短和入侵次數的多少。很可能在四千年中,也就是說比我們與他們被分隔開的時間還要長一千五百年的時間中,埃及人從未見過入侵者出現在他們中間。除了幾百年的時間之外,統治著這片土地的一直都是本國的國王。只是在公元前2500年之后,本地的君主才顯出弱勢,并在一段時間內讓位給了外國血統的統治者。然而這些統治者又被來自上埃及地區的本地國王趕走,從此之后,他們只承認一個宗主,而且這個宗主沒有被廢黜,還要再過一千年的時間,埃及文明才最終讓位于其他文明,而且,這些文明出現所需的原始刺激其中有許多來自埃及。

想想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歷史,沒有一個國家能有持續一半的時間不受入侵。埃及國家持續時間如此之長,是由于沒有受到入侵,或者說是沒有被入侵的可能性,而這又是由于沙漠提供了保護——正是因為這種保護,在漫長的歲月中,不同形式的文明得以緩慢地自然增長,而在文明過渡時期不受來自外部干擾的影響。

當埃及從其驕傲的地位上跌落時,地理條件仍然控制著它的歷史,其中相當重要的一點依然是沙漠的保護作用,因為在埃及獨立存在的四千年里,居民已經學會了信任這種保護,甚至自己從來沒有能夠抵御過敵人。當其他地理條件促生出更先進的文明時,埃及確實成了有遠見的希伯來先知所預見的那根“壓傷了的蘆葦”典出《圣經·列王紀下》18章21節:“看,你所倚靠的埃及只不過是一根壓傷了的蘆葦,誰倚仗它,誰的手就會被刺傷。埃及的法老是絕對靠不住的!”——譯者注

具有埃及特色的獨特文明形式也最清楚地表明了地理控制的影響。居住在尼羅河流域的人們自然而然地學會了通過不斷改進灌溉方式來節約能量,但受到影響的不僅僅是物質生活方面。精神態度也許可以從另一個方面來更好地說明問題,因為有一點很重要,由于季節性的變化,要為未來做準備的觀念是深入人心的,所以,埃及人留下的主要遺跡是神廟和墳墓——神廟,是活著的人弄清楚他們何時會遇到洪水和干旱、何時播種、何時收獲的主要手段;而墳墓,是他們脆弱的身體可以保存無數年月的空間。埃及非常重要的文學杰作《亡靈書》《亡靈書》:又被稱為《死亡之書》,是古埃及人下葬之時必備的陪葬品之一。該書由古埃及文字書寫而成,后經考古專家破譯發現,其內容多為禱告語,另有文字介紹死者生平,并且提及其死后的輪回過程。,也表明埃及人是一個致力于思考未來生活的民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西省| 开鲁县| 洞口县| 海林市| 灯塔市| 仲巴县| 岳池县| 南和县| 漠河县| 南通市| 邛崃市| 谢通门县| 永福县| 冕宁县| 陇南市| 东山县| 兰州市| 丹棱县| 色达县| 昭觉县| 若羌县| 阿巴嘎旗| 新密市| 资兴市| 古浪县| 玛纳斯县| 澄迈县| 荣昌县| 新建县| 内丘县| 丰顺县| 冀州市| 长沙市| 远安县| 南通市| 大邑县| 延吉市| 屏南县| 清丰县| 保山市| 阜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