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畫壁
- 聊齋志異(青少年版)
- (清)蒲松齡著 竹馬書坊改編
- 1591字
- 2024-04-26 17:28:32
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書生在幻想中和天女艷遇的故事。故事清麗動人,活潑巧妙。朱舉人和天女在幻境中十分快樂,然而他回到現實卻是像木頭一樣僵立,完全沒了在幻境時的愜意。從入幻到出幻,一場腦海生出的幻象戛然而止,不禁讓人產生一種悵然若失之感,感嘆人生的虛無縹緲。人腦海中的欲望原本難以讓人知曉,作者以天女發型的改變暴露朱舉人的欲望,這個巧妙的設計很有諧謔諷刺的效果,蒲松齡是以此警示世人:不要生出“褻心”。
江西人孟龍潭和朱舉人客居京城,一天,他們來到一座寺院。寺院里的殿宇和僧舍都很普通,寺里也沒見什么人,只有一個老僧暫時住在這兒。老僧見有人來了,整理衣服出來迎接。他帶孟龍潭和朱舉人在寺里參觀。
寺的大殿里有一座南朝高僧保志的塑像,塑像兩旁的彩繪十分漂亮,雕畫的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東墻上畫著天女散花圖,其中有一個披發天女,手中拈花輕輕微笑,櫻桃小嘴似啟非啟,眼波流轉。朱舉人凝神細看了很久,不覺心旌(jīng)搖動,神魂顛倒,忽然身體飄了起來,騰云駕霧般飛到了墻壁上。
朱舉人見周圍殿堂樓閣重重疊疊,已經不是人間的景象。有個老僧在座上宣講佛經,周圍圍了很多和尚在安靜聽講,朱舉人也站到和尚群中聽。不一會兒,朱舉人感覺好像有個人牽他的衣服,回頭一看,竟是那個壁上天女。天女沖他微微一笑跑開了,朱舉人趕緊追上去,穿過曲折的欄桿,進了一個小房間。朱舉人站在門口不敢再往前走了。天女回頭,搖著手里的花招呼他,他向前走來。房間里很安靜,沒有旁人。朱舉人一下子抱住天女,天女也不拒絕,兩人親熱了一番。天女關上門窗,叮囑朱舉人不要咳嗽,然后離開了。晚上,天女又來了。就這樣過了兩天,其他天女發現了,一起把朱舉人找了出來。
眾天女調侃道:“肚子里的孩子都老大了,還披著頭發裝未出閣的女子嗎?”拿發簪和耳環,催促此天女把頭發梳成婦人發式。此天女面容羞澀,不說話。其中一天女道:“姐妹們,我們不要老待在這兒了,怕人家不高興呢。”眾天女們笑著離開了。朱舉人再看此天女,只見她云髻高聳,鳳釵低垂,比披發時更美了。他四下看沒有旁人,又和此天女親熱起來,只覺得像有香草沁入心脾。
正當兩人柔情蜜意、十分快活時,忽聽到靴子的鏗(kēng)鏗聲和繩索鏘(qiāng)鏘聲,接著是一片人聲嘈雜。天女驚慌起身,和朱舉人透過窗子往外看,只見一個身著金甲的使者,黑面似漆,手里拿著繩索和鐵槌,眾天女圍著他。使者問:“人都到了嗎?”眾天女齊聲道:“都到了。”使者說:“如有窩藏下界凡人,大家要馬上舉報,不要自找麻煩!”眾天女齊聲說:“沒有。”使者回轉身像老鷹一樣四處察看,像在搜查到底有沒有窩藏。房間里,天女十分害怕,面如死灰,對朱舉人說:“你趕緊藏到床底下。”然后打開墻上小門,慌慌張張逃走了。
朱舉人趴在床底下大氣不敢出,不一會兒聽到靴子聲進了房間,然后又出去了,沒多大會兒,聲音越來越遠,這才稍覺安穩。但是房間外一直有來來往往說話的聲音。朱舉人在床底下藏了很久,很是局促,只覺得耳邊蟬鳴,眼冒金星,實在難忍,但是又不敢出來,只等著天女回來,連自己怎么來的都不記得了。
孟龍潭在殿中轉眼不見了朱舉人,問老僧。老僧笑道:“聽佛法去了。”孟龍潭道:“在哪里?”老僧道:“不遠。”過了會兒,用手指敲了敲墻壁,高喊:“朱檀越,為何久游不歸?”墻壁上立刻顯出了朱舉人的畫像,身子佇立,側著耳朵好像在聽什么。老僧又高喊:“你的同伴等你很久了。”朱舉人飄飄然從墻壁上下來,像木頭一樣僵立,目瞪口呆,神色灰敗,腿腳發軟。孟龍潭大驚,輕輕問他怎么回事。原來朱舉人方才趴在床底下,聽到一陣響動如雷的敲擊聲,于是走到房外偷聽,就這樣回到了人世。
三人再看拈花的天女,已經不是披發,而是螺髻高聳了。朱舉人驚奇,跪下問老僧什么緣故。老僧笑道:“幻象生于人心,貧道又如何能解釋呢!”朱舉人胸中郁悶,百思不得其解。孟龍潭則是又驚又怕,六神無主。然后兩人起身告辭,下了臺階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