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弱是人類生存的方式。在我們需要完成某件事情而實力又比不上對方時,示弱可以以退為進,幫助你達成目標。
有一位記者去拜訪一位外國政治家,目的是獲得有關他的一些丑聞。然而,還未及寒暄,這位政治家就對記者說:“時間還多得很,我們可以慢慢談。”記者對政治家從容不迫的態(tài)度大感意外。過了一會兒,仆人將咖啡杯端上桌來,這位政治家端起咖啡杯喝了一口咖啡,立即大嚷道:“好燙!”咖啡杯隨之滾落在地。
等仆人收拾好后,政治家又把香煙倒著放入嘴中,在過濾嘴處點火。記者趕忙提醒:“先生,你將香煙拿倒了。”政治家聽到這話之后,慌忙將香煙拿正,不料卻又將煙灰缸碰翻在地。平時趾高氣揚的政治家出了一連串的洋相,使記者大感意外,不知不覺中,記者的挑戰(zhàn)情緒消失了,甚至還對政治家產(chǎn)生了親近感。而這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政治家故意安排的。當人們發(fā)現(xiàn)杰出的權(quán)威人士也有很多弱點時,過去對他抱有的恐懼感與諸多成見就會消失不見,從而為其省掉很多麻煩。
能放下架子做“弱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人生的一種瀟灑姿態(tài)。
弱與強,在某種時候,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示弱,讓人處于強勢的地位;而強硬,則反而處于弱勢的地位。示弱,可以是個人接觸時推心置腹的長談、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有意以己之短托人之長。如果你碰到的是個有實力的強者,他的實力明顯強于你,那么你不必為了面子或意氣而與他爭強。因為一旦硬碰硬,雖然有可能戰(zhàn)勝對方,但害了自己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不妨示弱,以化解對方的戒心。以強欺弱,勝之不武,是大部分強者不屑做的。
在職場的競技中,聰明的人會隱藏智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守拙”。這是掩飾自己、保護自己、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人生韜略。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鋒芒畢露”,鋒芒本指刀劍鋒利,如今人們用以形容聰明才干。古人認為,一個人如果看上去毫無鋒芒,則是扶不起的阿斗,因此有鋒芒是好事,是事業(yè)成功的基礎。
在適當?shù)膱龊巷@露一下自己的鋒芒是有必要的,但是要知道,鋒芒可以刺傷別人,也會刺傷自己,所以在運用的時候要小心謹慎。物極必反,過分外露自己的聰明才華會導致自己的失敗。尤其是做大事業(yè)的人,鋒芒畢露,盡展自己的聰明和優(yōu)秀,非但不利于事業(yè)的發(fā)展,甚至還可能會因此丟了性命。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其第三子玄燁即位,即康熙皇帝。當時,康熙才八歲。順治臨終時便把索尼、蘇克薩哈、額必隆和鰲拜四人叫來,讓他們做顧命大臣,盡心盡力輔佐小皇帝康熙。
康熙年滿十四歲時,有了親政的能力,鰲拜卻一點還政的意思也沒有。康熙十分不樂意,一心想除掉這位壓在自己頭上的大臣,不愿再當傀儡。于是,他開始暗中增強自己的實力,籌劃這一切。他知道鰲拜在朝廷里勢力龐大,用公開的手段絕對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激化矛盾,引來大麻煩。于是他隱藏了自己的實力,表面上一再容忍鰲拜,有時甚至裝出畏懼鰲拜的樣子,意在麻痹鰲拜。
康熙還一再給鰲拜一家加官晉爵,連鰲拜的兒子也當上了太子少師。對于鰲拜的蠻橫無理,康熙也聽之任之,從沒有異議。不過,背地里,康熙招募了一批童子軍。這些童子軍是從權(quán)貴人家中挑選出的身強力壯的子弟,跟皇帝年齡相仿,平日里天天在一起練習摔跤。
訓練童子軍的事情在鰲拜看來就是小孩子的把戲,他認為皇帝也和這群孩子一樣,淘氣得很,不問國家大事,只知道打鬧玩樂。這更讓鰲拜放松了警惕,心中暗喜不已。
終于有一天,鰲拜進宮匯報這幾日發(fā)生的事,卻見到康熙正在和他的童子軍練習摔跤。這些小孩見到鰲拜突然沖上前來,抱腰的抱腰,擰腕的擰腕,蹬腿窩的蹬腿窩,一下子和這個巴圖魯大臣較起了勁。初時,鰲拜還以為是小皇帝在跟自己鬧著玩,便聽憑那些娃娃掰自己的手腕,揪自己的辮子。等到這群孩子把他扳倒在地,他才覺得不太對勁,斜著眼去瞧指使他們的皇帝。只見康熙一臉冰冷,又聽到小侍衛(wèi)們滿口怒罵,鰲拜方覺大事不妙。這時他再想掙扎已經(jīng)遲了,一下子被捆了個結(jié)結(jié)實實。
康熙正是因為隱藏了自己的真正實力,麻痹了對手,才一舉抓獲強敵鰲拜,獲得最終的勝利。
想要迅速改變自己的實力很難,但可以用示弱的方式,為自己爭取有利的位置,為自己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適當?shù)厥救酰€可以減少乃至消除別人的不滿或忌妒,使處境不如自己的人心理平衡,對你放松警惕。
如果凡事都逞強好勝,往往會弄得頭破血流;但是如果適當示弱,則很容易被別人接受。因此,做人做事,如果懂得適時地示弱,就會成為最后的贏家。三國劉備屈皇叔之尊三顧茅廬,終于得到了諸葛亮的誓死效忠;西漢韓信忍胯下之辱,最終叱咤風云,成為一代名將;等等。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他們都是靠示弱贏得了滿堂彩。
示弱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美德。大海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有寬廣的胸襟,它站在最低處,從不張揚,所以能納百川。人也是如此,有時降低一點自己的“高度”,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成事要點·
對手當前,不能不抗。不抗,你必敗無疑;但沒有絕對的把握獲勝時,也不能硬拼。此時,故意示弱倒不失為良策。在特定的情況下,公開承認自己的短處,有意暴露自己的某些弱點,可以說是高明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