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禮書“五爵”的稱謂原理:容量化器名

在先秦禮書中,能看到很多用作禮器的酒器之名。禮書的現代注譯者,會為讀者一一解說其用途,描述其器形,甚至提供圖像。就出土及傳世實物所見,商周應有很多典禮含有獻酒或飲酒的環節,因為在此期的青銅禮器中,酒器占了很大部分,且外觀形形色色,精美多姿。一些青銅酒器上的銘文,提供了那件器物的“自名”。更多的酒器上沒有自名,但因考古文物學者長久、細密的分類定名工作,人們仍可以在辭書或論著中,很便利地查到它們的名稱與用途。在詮釋禮書中的酒器之時,注譯者就充分利用了考古文物學者的研究成果。

初看起來,先秦禮書所見各種酒器之名,在讀者那里不會引發太大麻煩了。然而其實未必。比如說吧,禮書所描述的那些典禮上所用酒爵,在公眾心目中,通常都是青銅三足爵。假如告訴他們,那是個錯誤的認識,禮書中的酒爵不可能是青銅三足爵,那對他們的既往認知,就是一個顛覆。其實,古器物類型學對酒器的分類定名,商周酒器之自名,以及禮書所見酒器之名,三者很不一致,各有各的得名之由、分類規則及命名規則。我們首先建立這樣一個意識,循此前行,那么對禮書所見酒器之名,就會獲得一個新的觀察視角。

《儀禮》所見飲酒器,有爵、觚、觶、角、散五種,是所謂“五爵”。“五爵”襲用了商西周的爵、觚、觶、角、斝(即散,詳后)之名,但名同實異,實際已是容量概念了。《韓詩外傳》這部古書聲稱,“五爵”的容量井然有序,共五等,分別是一升、二升、三升、四升、五升,禮學家又傳承著一個“凡諸觴皆形同,升數則異”的歷史記憶。而這就意味著,“五爵”的器形其實是相同的,爵、觚、觶、角、散五名,分別是一升、二升、三升、四升、五升飲酒器之稱。贅言之,在禮家那里,“五爵”之別其實是容量之別,而不是器形之別。“五爵”的稱謂原理,我名之為“容量化器名”。這種“容量化”酒器命名策略,服務于“以小為貴”原則,即容量越小的飲酒器等級越高,以此區分身份、維系等級。

這就是那個“前所未有的觀察視角”。人們一般認為,器物是根據用途與形狀來命名的,若然,我在文中所創制的“容量化器名”概念,就突破了對青銅禮器命名方式的傳統認識。“五爵”的研討,還將展示一種史上絕無僅有的奇特酒器禮制,它通過在飲酒禮上隨時換用大小酒杯,來區分貴賤親疏。由此還可獲得這樣一個印象:周人對等級差異的細膩敏感程度、周人創制整齊等級禮制的卓越能力,在那個時代,無與倫比。下面試做闡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稻城县| 长宁区| 重庆市| 通江县| 龙游县| 恩平市| 武鸣县| 怀宁县| 盱眙县| 齐河县| 淄博市| 金山区| 观塘区| 新龙县| 温州市| 深州市| 泾川县| 商丘市| 望江县| 二手房| 东莞市| 乐清市| 靖西县| 若尔盖县| 资兴市| 承德县| 孝感市| 大埔区| 通辽市| 津市市| 新巴尔虎右旗| 顺平县| 若尔盖县| 兖州市| 墨脱县| 衡东县| 华蓥市| 高平市| 长白| 鄂托克旗| 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