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希羅多德與色諾芬(公元前550年至前401年)

Herodotus and Xenophon(B.C.550—401)

居魯士大帝不僅是古代波斯帝國的建立者,而且是有史以來最富有、最強權的君主之一。受奇妙人性的影響,盡管人們普遍地、本能地厭惡被他人操縱、控制,但許多世紀以來,還是有成千上萬的人聯合起來,一起去擁護某個大家族的代表人物實行獨裁。在某種情況下,他會堂而皇之、不負責任地凌駕于百姓之上。為了侍奉他、守護他,百姓甘為牛馬,即使長期處于貧困狀態,即使要忍受無窮無盡的屈辱,也在所不惜。在那片富饒的土地上,受百姓擁護、得百姓膜拜的他便是獨一無二的,可以隨意地讓百姓去做任何事情,哪怕是讓他們去死,哪怕是讓他們去作惡。在盛行君主制的波斯帝國,這種情況就真實地存在著。

回顧歷史,盡管年代久遠,但從波斯的君主制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歷史的波瀾壯闊。約在公元前500年,這股浪潮在亞洲、波斯灣和里海之間洶涌而出、滾滾向前,一直奔流了幾個世紀。在阿斯提阿格斯及其繼任者在位期間,君主制達到了頂峰,居魯士便是第一位被這股浪潮推舉到頂峰的君主。他勇敢、優雅地站立在了歷史的潮頭浪尖,在萬眾矚目下,創造了無與倫比的輝煌,即使到現在,依然吸引著全世界無數崇拜者。我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創立了君主制,或者說是君主制成全了他。本書將對此展開全面的論述。

和東方波斯君主制并存的是西方希臘的共和制,共和制城邦規模不大,但效率很高,充滿活力。希臘有一套易學易用的文字,而波斯則沒有這樣的文字,他們的文字需要專門的人,經過專門的研究才能理解。這種文字并不容易書寫,書寫速度也很慢,普通人也無法閱讀。在波斯,掌握文字的是宗教的神父,他們用文字來記錄神秘事件或者撰寫宗教書籍——這些東西也是他們的國家檔案館中保存的唯一材料。與周邊國家只有官方記錄不同,因為文字的簡便性,希臘人可以用他們的文字記錄當時發生的各種大事,還可以生動細致地描述景色和人物。此外,普通人可以很輕松閱讀它們。于是,希臘作家就成了歷史學家,他們不僅記錄了希臘的歷史,也記錄了周邊國家的歷史,讓它們廣為流傳。因此,雖然與希臘同時代的其他國家因滅亡而遺失了幾乎所有檔案記錄,但因為希臘歷史學家的辛苦勞作,他們記錄的許多歷史得以保存并流傳,使兩千多年來的人們能夠繼續閱讀它們,了解歷史。

有兩位希臘歷史學家記錄了有關居魯士大帝的歷史,他們是希羅多德和色諾芬。不過,這兩位歷史學家的記錄不盡相同。我們究竟該相信誰的說法呢?讀者們也只能見仁見智。因此,我們在此有必要先簡單介紹一下這兩位權威的歷史學家。雖然他們記錄的某些歷史相互沖突,但他們的記錄依然為我們提供了追溯歷史的線索。

希羅多德是哲學家和學者,色諾芬是英勇的將軍。希羅多德游覽了很多國家,一輩子都在追求知識,獨自研究知識;色諾芬則指揮軍隊,熟練巧妙、干勁十足地進行了軍事遠征,聲名遠揚。他們都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中,都取得了顯赫的地位——去世前,他們都已經取得驕人的功績,他們的歷史著作也已廣為人知。他們的精力同樣充沛,魄力十足地走向了冒險而不失浪漫的職業生涯。只不過希羅多德的路是旅行,色諾芬的路是戰爭。

公元前484年,即居魯士大帝駕崩約五十年后,希羅多德出生,他的出生地是希臘城邦加里亞的哈利卡納蘇斯城。加里亞位于小亞細亞的西南部,靠近愛琴海岸。

當時,希臘的教育方式與周邊其他國家的教育方式不同:在其他國家,貴族青年接受軍事、馬術、體育和其他技能等訓練。教育的目的是讓年輕人擁有男子漢氣概,既可以在公共運動會上的各種比賽中獲勝,又可以上陣與敵人搏殺。而在希臘,教育項目不僅包括這些,還會根據階層,給予不同青年良好的心智教育,這是希臘的教育傳統。希臘年輕人學習文字、閱讀,學習語言結構和語言哲學,學習詩歌、演講,學習國家的歷史,等等。因此,整個希臘沉浸著一股探索知識并樂在其中的氛圍。

在希臘,最常見的景象是:演講家們站在演講臺上,為了向觀眾傳播某種觀點并說服他們或者為了激發他們對某事的興趣而進行演講,而觀眾也樂在其中。

在公共慶典上,希臘人不僅會舉辦摔跤、賽跑、游戲和軍事競技等活動,還會進行一些文學活動,而這也是大眾娛樂活動的必要組成部分。在文學活動中,人們會看到希臘悲劇,會聽到詩歌朗誦,如頌歌和抒情詩演唱;他們還會聽到人們對英雄的歌頌——歌頌他們在戰爭中取得的豐功偉績;演講家也會向人們講述周邊國家的地理、歷史等。

可以說,希臘人從孩提時代便開始接受文學活動的熏陶了。很小的時候,他們便跟著喝彩,去欣賞這一切。當然,因為每個人有著不同的性格和想法,所以文學活動對每個人的影響不盡相同。文學活動極大地影響了少年希羅多德,在他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痕跡,他深受鼓舞,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成年后,他開始雄心勃勃地探求新的事物,并在重大集會上與同胞們交流見聞、習得新知。后來,他更是外出旅行,在周游世界后向同胞們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

那個時代,地中海沿岸的周邊國家主要依靠海路交往——當然,陸路交流也是存在的,而在和平年代,交往的主力是來往于各國的商隊。這些商隊在地中海的海路上,依靠船只往來于各個國家間,既帶來其他國家的地理情況、風俗習慣和人文風情等信息,又將自己國家的情況傳播到其他國家。

戰爭的交流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如果是遠征,遠征軍的指揮官和隨行人員會記錄征途上的一些情況,也會簡單描述一下途中經過的國家。不過,這種記錄和描述都比較簡單,流傳下來的內容相對較少。如果有外敵入侵,被入侵的國家便會記錄入侵者的情況,并且這種記錄更加真實、更加可靠。相對來說,比起商人的記錄,軍事指揮官和軍隊隨行人員的記錄更加系統、更加規范。然而,即使這兩種情況相互結合,傳播的信息仍然不充足,無法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因此,希羅多德周游了地中海沿岸和亞洲腹地的諸多國家,考察了它們的地理情況,研究了它們的歷史與制度、它們國民的行為與風俗習慣,記錄下了他們的娛樂活動。他發揮所學,在廣闊的天地里旅行、探索。

希羅多德首先去了埃及。此前,因為當地政府的警惕和戒備,埃及處于一種閉關鎖國、與世隔絕的狀態。然而,當時,因為一些最新的政治改革(以后我還要特別提到它),埃及已經打開了國門,允許外國人進入埃及。于是,希羅多德得以順利進入埃及。

在埃及游歷期間,希羅多德遍訪埃及古跡,詳細地了解了埃及的歷史,考察了埃及的政治及社會狀況,觀察了他認為的同胞們感興趣的其他事情。同時,他把自己的見聞付諸文字,寫成了筆記。離開埃及后,他一路向西,沿著地中海的整個南海岸,經過了利比亞,一直來到了直布羅陀海峽。在此期間,他仔仔細細地記錄了觀察到的一切,沒有放過任何信息。

古人認為直布羅陀海峽是地球的最西端。于是,希羅多德到了直布羅陀海峽后就掉頭往東了。之后,他游覽了推羅及地中海東岸國家腓尼基的幾個城市,然后繼續往東走,來到了亞述和巴比倫。正是在這里,他獲得了與米底人、波斯人及居魯士大帝相關的歷史信息。在這些國家待了一段時間后,他又通過陸路來到了亞洲的中心地帶。當時,人們認為塞西亞是地球的最東端。希羅多德從塞西亞繼續前行,進入了這個遙遠國度里幾乎人跡罕至的荒野。正如他想的那樣,這里遠離愛琴海的文明之光,能激起同胞們的好奇心。之后,他轉道北上,游歷多瑙河北邊的幾個國家后,經由伊庇魯斯和馬其頓回到了埃及。那個時代,這樣的一次旅行相當于探索了全部未知的世界。

認真研究了希羅多德的游記后,許多現代學者都懷疑游記的真實性。不過,希羅多德的本來目的就是在希臘的大型公共集會上朗讀自己寫的東西,吸引同胞們的注意。因此,他有充足理由將它們寫得更加有趣。在游記中,他記錄了自己在大自然中充滿詩意的冒險,無論是短途旅行,還是長途跋涉,他都講得有聲有色。在評價希羅多德的作品時,西塞羅稱贊道:“希羅多德是第一位能夠有聲有色地敘述歷史的作家。”人們往往因希羅多德引用的大量材料來自他的臆想而批評他,有些人更是說,在他公開宣稱的已經全面、徹底地探索的國家中,他恐怕有一半以上都沒有去過。然而,另外一些人則從他那些詳細記錄的細微之處,發現了一些他確實去過那些地方的真憑實據。總而言之,從希羅多德生活的時代開始,人們就一直在爭論他記錄的東西的可信度這個問題。后來,這些人還專門成立了一些團體。不過,這些團體的觀點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有人稱希羅多德為“歷史之父”;而有人說根據他的“功勞”,他更應該被稱為“謊言之父”。在這種情況下,一般人要么支持這一邊,要么支持那一邊;要么相信這邊的觀點,要么相信那邊的觀點。然而,也還是有些頭腦冷靜的人,他們與一般人的不同之處在于:一般人只是看熱鬧,而他們則在綜合兩方的觀點,從兩方激烈的爭論中發現真相。在他們的努力下,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盡管希羅多德對自己的記錄做了很多潤色,但他的記錄大體上是真實的——這也正如西塞羅說的那樣,希羅多德有聲有色地記錄了歷史。考慮到當時的寫作環境,潤色修飾其實是難以避免的。

雖然我們無法詳細地了解希羅多德回到家鄉后的具體生活,但我們知道,回到家鄉后,他陷入了麻煩之中——他卷入了政治紛爭中。之后,既可以說他逃亡了,也可以說他被流放了。總之,他來到了距加里亞不遠的薩摩斯島上。正是在薩摩斯島上,他完成了他的歷史著作。這部作品共有九卷[1],分別以九位神的名字命名。帕特莫斯與這部偉大作品的誕生地薩摩斯島相距不遠,幾百年后,帕特莫斯也迎來了一位放逐者——福音傳教士約翰。在帕特莫斯,約翰用希羅多德使用的語言和文字撰寫了《啟示錄》。

完成前面幾卷作品的撰寫工作后,希羅多德帶著手稿去了奧林匹亞。當時,奧林匹亞正在舉辦第八十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每四年舉行一次,在競賽期間,奧林匹亞會舉辦場面宏大的競技、表演、展覽和游行等活動。四面八方的人都會前來觀看運動會及其他表演活動,還會親自參與其中。奧林匹亞城位于希臘南部。不過,現在那里并沒有留下什么可以紀念的遺跡,只有占地面積不大的雜亂廢墟。

前往奧林匹亞前,他的游歷及他個人的名聲已經傳播開來。因此,到達奧林匹亞時,他發現當地人希望他能夠講一講自己的見聞。于是,他從自己的記錄中選取了大量精彩片段,并把它們朗讀給聽眾們,迎來了大片的喝彩聲與掌聲。當時,奧林匹亞聚集了希臘眾多的政治家、將軍、哲學家和學者。因此,希羅多德一下子便出名了。因為同胞們對他所講的內容非常感興趣,所以在高興之余,希羅多德決定努力完成他的歷史作品。

不過,直到十二年后,他的寫作計劃才最終完成。[2]然后,他去了雅典。當時,雅典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慶祝活動。在那兒,他又出現在公眾面前,朗讀了他作品中的另一些精彩片段,引來了比以前更多的贊嘆和掌聲。不過,在朗讀前,希羅多德有選擇地挑選了一些他認為最有可能激發同胞興趣的內容,這些內容大多為希臘人在對外戰爭中的英勇行為和表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希羅多德對歷史的書寫可能不太客觀公正,他可能還會認為歷史學家和別人有所不同。

因為希羅多德主要講述了雅典人及他們祖先的英勇事跡,所以雅典人非常高興。因為他記錄了雅典的歷史、事跡,所以雅典人認為他于雅典有恩。因此,雅典人不僅給了他無盡的掌聲,還給了他一筆酬金。就這樣,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希羅多德繼續享受著他的作品帶給他的崇高榮譽——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一榮譽有增無減。

色諾芬是另一位著名的歷史學家。我們前面說過,他是一名將軍。因此,他的成名之路與作為歷史名人的希羅多德有所不同。色諾芬出生于雅典,比希羅多德小大約三十歲[3]。也就是說,當希羅多德進行歷史寫作時,色諾芬還是個孩子。大概二十二歲時,色諾芬參加了一次著名的軍事遠征。這支希臘遠征軍的統帥為克利爾庫斯,他們遠征的目的地是小亞細亞。不過,希臘遠征軍是被雇用的,而雇用他們的正是這次遠征的實際組織者小居魯士——他與居魯士大帝同名。不過,他較居魯士大帝晚出生約一百五十年。為了區分二人,人們一般稱其為小居魯士。

小居魯士遠征的最終目標是自己的哥哥——當時的波斯國王亞達薛西斯。他準備發動叛亂,推翻自己的哥哥,登上波斯的王位。不過,當時小居魯士沒有把自己的邪惡目的告訴希臘遠征軍,甚至沒有向其將領們透露。因此,這支希臘遠征軍的軍官和士兵根本不知道這次遠征究竟要做什么。

當時,小居魯士正值年輕力壯、血氣方剛的年紀,按照安排,他的父親大流士二世駕崩后,應該由他父親的長子、他的哥哥亞達薛西斯繼任波斯王位,但野心勃勃的小居魯士不愿意屈居哥哥亞達薛西斯之下——他想取而代之。他的母親帕瑞薩娣絲是個狡猾且不講原則的女人,因為小居魯士是她最小也最寵愛的兒子,所以她也支持小居魯士篡奪波斯王位。因為母親帕瑞薩娣絲的縱容,小居魯士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據說,他曾企圖在哥哥亞達薛西斯的加冕禮上刺殺他。不過,因為有人發現了他的陰謀,所以刺殺計劃失敗了。亞達薛西斯寬宏大量地饒恕了他,不僅沒有以謀反罪懲罰他,還讓他去管理小亞細亞。然而,為了用武力奪取王位,小居魯士開始組建軍隊,準備發動叛亂。為了進行必要的軍事準備,他找了一個合情合理的借口:首先,他假裝與鄰國發生矛盾,然后,他又給身為國王的哥哥亞達薛西斯寫了許多封信,在信中虛情假意地表示他非常擔心哥哥的安危,并提出準備幫助哥哥解決外敵。最終,亞達薛西斯被蒙蔽了,他既沒有約束小居魯士組建軍隊的行為,也沒有對他的軍隊設防,他似乎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國家會像之前的新巴比倫王國一樣被征服。

當時,小居魯士麾下的希臘遠征軍大約有一萬三千人,色諾芬是遠征軍中比較年輕的將軍。據說,小居魯士還擁有一萬人馬。盡管那個時代的希臘人以勇氣、紀律、耐力、頑強的毅力和旺盛的精力而聞名,但小居魯士認為自己麾下的這支萬人部隊才是真正的精銳。部隊渡過赫勒斯滂,穿過土耳其,進入小亞細亞,來到著名的奇里乞亞峽谷。奇里乞亞峽谷是夾在群山和大海之間的峽谷,也是通往波斯及更遠地方的唯一通道。希臘人一直懷疑他們的對手可能是波斯國王亞達薛西斯。行至奇里乞亞峽谷后,他們的懷疑得到了證實,于是拒絕前進。他們不愿前進不是他們因不忠而感到良心不安。在歷史上的任何時代,士兵們都不會因執行長官下達的命令而感到良心不安。希臘士兵很愿意完成這項或者任何一項任務,只不過要他們支持叛亂,他們覺得風險太大,所以他們要求得到更多酬金。小居魯士接受了他們的要求,在做了相應的安排后,部隊繼續前進。

亞達薛西斯集結了波斯的全部兵力(據說有一百多萬人)去迎戰。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突然出現在巴比倫平原上,就陣容而言十分震撼。夜幕降臨,一天的戰斗結束后,亞達薛西斯打敗了所有抵抗的軍隊。而此時,后面的希臘人還在認為,小居魯士戰無不勝。直到第二天,波斯營地來的傳令兵告訴他們,除了他們,小居魯士的其他部隊都被打敗了,士兵們已經四散逃走,小居魯士也陣亡了,而他們必須無條件投降。這時候,希臘人才醒悟過來。

希臘人拒絕投降。他們立刻緊張地組織部隊,在原地盡可能地構筑防御工事,準備拼死抵抗。他們只有一萬多人,但波斯人似乎覺得他們是一塊硬骨頭。因此,波斯人決定和希臘遠征軍進行談判,提出一些條件后,便讓其和平返回希臘。雙方談判了兩三周的時間。其間,波斯人友好地表示要以慷慨的方式對待希臘人。因此,希臘人慢慢地放松了警惕。最后,在一次宴會上,波斯人策劃的陰謀發動了。他們直接扣押了克利爾庫斯和希臘的將領們,將他們變成了俘虜,還以叛逆的名義處死了這些人。這一消息傳到希臘營地時,全軍一片愕然,幾乎陷入了混亂狀態。他們被困敵國中心,離家兩千多英里[4],附近的敵人是他們的百倍,并且他們還沒有糧食供給,沒有馬匹,沒有錢財。他們必須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難,才能最終回到希臘。此外,如果他們向波斯人投降,等待他們的將是令人絕望、令人痛苦的奴隸生活。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色諾芬把營地里幸存的軍官召集起來:首先,他鼓勵他們不要絕望;其次,他又提議挑選幾個指揮官代替已經被波斯人殺害的統帥和將領;最后,他建議在組成新的領導機構后,他們應該馬上動身返回希臘。這些建議都被采納了,他也被選為總指揮。在他的領導下,盡管百倍于他們的波斯人不斷攻擊他們,還牢牢地咬住他們的后軍和兩翼,費盡心機地想包圍他們、俘虜他們,但他們仍然克服了回程中的無數險阻,經過兩百一十五天的艱苦跋涉,終于回到了希臘。

此事史稱“萬人大撤退”,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軍事成就之一。因為此事,色諾芬取得了雙豐收:第一,因為他的軍事才能,他獲得了永不磨滅的軍事聲望;第二,后來他寫了一本書[5]記錄了這次遠征與撤退。這本書給他帶來了文學上持久的聲譽。我們上面講的故事,就是色諾芬在書中的自述。

不久,色諾芬作為軍事指揮官重返亞洲,并且在其他戰役中大顯身手,還擁有非常好的運氣。最后,他在奧林匹亞附近修建了一棟富麗堂皇的別墅,并在這里隱居。也是在這里,他讀到了希羅多德的著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希羅多德在這一領域的努力獲得了成功。因此,受希羅多德成功的影響,色諾芬也進入這一領域。他后半生致力于各種歷史傳記的寫作,并有不少作品流傳了下來。其中最重要的為以下兩部:第一部是記錄他在小居魯士麾下遠征的《長征記》;第二部是記錄與居魯士大帝相關的傳奇或傳說的《居魯士勸學錄》。我們對波斯君主制的所有認知幾乎都來自這兩本著作及希羅多德所著的《歷史》。

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希羅多德和色諾芬記錄了有關波斯君主的故事,至于這些故事的真實性與真實程度,其實不是那么重要。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一千八百年來,世世代代的人們所讀、所聽的故事是什么,而不是考慮這個故事是不是真實的。這種觀點很適用于歷史,尤其是古代史。也就是說,比起記錄的事件本身,天才們所寫的故事對人類的影響要更大一些。這種例子很多,而希羅多德和色諾芬筆下的居魯士大帝便是其中一例。

對現在的讀者來說,歷史事件本身早已不那么重要,或者說沒什么意義,記錄事件并流傳廣泛的故事更重要。不管這些故事是虛構的還是真實的,是公正的還是有所偏袒的;不管它們記錄的是千真萬確的,還是經過潤色渲染的,既然它們能在每個時代、每個國家廣泛流傳,在每個人心靈和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使每個文明國家的文學作品增色不少,那么對每個博識的人來說,這些故事顯然更加重要。總之,對我們來說,真正的居魯士大帝遠不如希羅多德和色諾芬筆下的居魯士大帝重要。因此,在本書中作者打算要講的是他們筆下的故事。我相信我會理解,本書的最終目的不是要精確講述居魯士大帝真實的生活和所作所為,而是忠實地總結過去兩千多年流傳下來的有關居魯士大帝的故事。

注釋

[1]希羅多德的作品為《歷史》,又名《希波戰爭史》,原本并沒有分卷。不過,后來亞歷山大城的校注家們把它分成了具有明顯主題的九卷,并且分別以希臘神話中的九位繆斯(分管各門藝術的女神)的名字作為各卷的卷名。——譯者注。

[2]還有一種說法說希羅多德直到去世都沒有真正完成《歷史》的撰寫工作。——譯者注。

[3]原文如此,但色諾芬比希羅多德小約五十歲。——編者注。

[4]1英里≈1609.34米。——編者注。

[5]即《長征記》。——譯者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顺县| 扶余县| 高平市| 射阳县| 靖边县| 承德市| 漾濞| 武平县| 枣庄市| 元谋县| 哈巴河县| 密山市| 泊头市| 任丘市| 云阳县| 大冶市| 抚顺县| 朝阳区| 屯昌县| 乌苏市| 皮山县| 莒南县| 杭锦后旗| 稻城县| 克什克腾旗| 香港| 凯里市| 贺兰县| 建昌县| 抚松县| 禄丰县| 钟祥市| 烟台市| 巴南区| 吴江市| 宁夏| 曲周县| 甘德县| 海口市| 武义县| 文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