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譯者序
- 居魯士大帝(美國國家圖書館珍藏名傳·古代史2)
- (美)雅各布·阿伯特
- 1423字
- 2024-04-18 17:33:28
本書作者雅各布·阿伯特(1803—1879)出生于美國緬因州哈洛韋爾,是19世紀美國著名傳記作家。他一生獨著過一百八十多部作品,與他人合著過三十一部作品,可謂多產。在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非這套二十二冊的美國國家圖書館珍藏名傳叢書莫屬。叢書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居魯士大帝》是叢書中的一冊。
居魯士大帝是古代波斯帝國的締造者,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居魯士沒有出生時,他的外祖父米底國王阿斯提阿格斯做了一個噩夢。他夢見女兒芒達妮引發了一場可怕的洪水。大水奔涌,惡浪滔滔,很快吞沒了米底王國。阿斯提阿格斯認為,芒達妮是不吉之人,如果將她留在王國,大災難隨時會降臨。于是,他將芒達妮遠嫁波斯國王岡比西斯一世。
不久,阿斯提阿格斯又做了一個噩夢。他夢見一條葡萄藤從女兒身上長了出來。沒過多久,葡萄藤就鋪天蓋地,遮天蔽日,席卷了米底王國。經過占卜,阿斯提阿格斯認為,芒達妮將生下兒子,而這個孩子將成為米底王國的終結者。于是,居魯士一出生,阿斯提阿格斯就派人來謀殺他。
居魯士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白駒過隙,斗轉星移,他長大成人了。居魯士高大英俊,舉止優雅,聰敏、慷慨、謙恭、友好,而且具有很強的領導力。公元前559年,居魯士的父親岡比西斯一世駕崩后,他成為波斯人的首領,開始南征北戰。在米底大臣哈爾帕哥斯的策應下,他打敗了外祖父阿斯提阿格斯,征服了米底王國。他用駱駝軍,滅了呂底亞王國,然后掉頭向東,滅了新巴比倫王國,占領了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巴比倫城。
居魯士建立了赫赫戰功,打下了大片江山,使波斯王國從一個小部落發展成強大的帝國,從而成為對亞洲西部產生深遠影響的一代雄主,史稱“居魯士大帝”。然而,歲月不等人,這時他已至暮年。老驥伏櫪,壯心不已。他人老志不移。公元前530年,居魯士再次率領大軍出征。這次,他的目標是高加索山附近的半開化民族——馬薩格泰人。然而,誰又能想到,居魯士的“滑鐵盧”竟然不期而至。最終,他命喪馬薩格泰女王托米麗司之手。托米麗司割下居魯士的頭,將其扔進盛滿波斯人血的壇子,以此來侮辱波斯人、懲罰波斯人。
波斯人是好戰的民族,居魯士是好戰的君主。然而,當我們追憶這位雄主的戰斗人生、嘆息這位戰死沙場的大帝時,一個難題擺在了我們面前:如何評價這位波斯帝國的創建者呢?居魯士的性格是復雜的,經歷是曲折傳奇的,功業是壯美絢麗的,因此寥寥數筆,很難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價。讀者朋友們不妨一評。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過,正是這么多的“與眾不同”,恰恰合了這部傳世名著《居魯士大帝》的“意”。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居魯士大帝在短時間內通過武力征服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廣袤土地,但倉促之際,國家認同沒有形成,文明整合沒能實現,制度建設沒有開展。馬上可以打天下,豈可馬上治天下?居魯士大帝駕崩后,疆域遼闊、民族眾多的波斯帝國隨時面臨分崩瓦解的困局。然而,歷史告訴我們,居魯士大帝開創的波斯帝國非但沒有分崩離析,反而漸漸形成了國家認同,慢慢實現了文明整合,快速進行了制度建設。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在叢書另一冊《大流士大帝》中有非常詳細的論述。如果讀了《大流士大帝》,細心的您也許會想到,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居魯士大帝種了因,大流士大帝通過努力收了果。譬如,居魯士大帝在位期間主張民族寬容和文明寬容,征服新巴比倫王國一年后,即公元前538年,他恩準猶太人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城市和神殿。而大流士大帝恰恰繼承了居魯士大帝的衣缽,開創了一代盛世!
張桂娟
于西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