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岡比西斯(公元前530年至前524年)
- 大流士大帝(美國國家圖書館珍藏名傳·古代史3)
- (美)雅各布·阿伯特
- 6583字
- 2024-04-18 17:33:26
Cambyses(B.C.530—524)
公元前6世紀前后,一個龐大的帝國幾乎統一了亞洲西部。這個帝國的締造者是居魯士大帝,因為他是波斯人,所以他的帝國就以“波斯”命名,稱“波斯帝國”。
居魯士大帝雖然已經征服了西亞多數的文明國家,但依然不滿足,晚年的時候,他想通過征服阿拉斯河以北的一些半野蠻地區,從而開拓更廣袤的疆域,建立起更加不朽的功業。因此,他組織了一支大軍,出兵征討一個由蠻族女王托米麗斯統治的國家。征途中,率兵親征的居魯士大帝遭遇了各種危險。因為《居魯士大帝》一書詳細記載了這些事情,所以在此我不贅述。不過,我覺得有一件事很有必要再次提及,即居魯士大帝剛渡過阿拉斯河的那個夜晚做的一個怪夢。在夢中,他看到,站在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大流士長出了巨大的雙翼。向兩邊伸展時,巨大的翅膀遮蔽了整個世界。大流士是居魯士大帝宮廷中的一位軍事貴族希斯塔斯帕的兒子。當時,二十幾歲的他并沒有隨軍出征,而是留在了波斯的首都。
為了解釋這個夢,我們不得不說一下居魯士大帝的兩個兒子:岡比西斯和司美爾迪斯。當時,居魯士大帝雖然已經決定親征,但在出征前,他似乎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因此,為了確保國家的穩定,為了確保王位的順利傳承,他命兩個兒子留守首都。后來,當他率軍行進到阿拉斯河時,渡河之前,他更是傳旨,把波斯帝國的大權交到了兒子岡比西斯的手中,命其攝政監國。我想,當時身為父親的居魯士大帝所想的一定是如何讓自己的兒子順利即位,并幫自己戰勝可能出現的困難,而這很有可能就是那個怪夢的根源。
醒來之后,居魯士大帝覺得這是不祥之兆,這個夢預示著大流士將在未來統治整個世界,而在此之前,大流士可能會篡權奪位。后來,居魯士大帝更是進一步懷疑:或許此時的大流士已經有了野心,正準備篡位。于是,居魯士大帝立刻命人叫來了隨軍出征的大流士的父親希斯塔斯帕。希斯塔斯帕來到居魯士大帝的營帳后,居魯士大帝說:“我命你立刻趕回波斯,并在我班師之前,嚴密監視大流士的行為。”隨后,接受命令的希斯塔斯帕返回了波斯首都,而已有應對措施的居魯士大帝也不再憂心忡忡。
最終,繼續前進的居魯士大帝戰死疆場,再也沒有回到波斯,而他的那個怪夢雖然變成了現實——大流士最終統治了歐亞大陸的廣袤土地,但在他死后的那段時間里,大流士并沒有篡奪王位的想法。因此,當居魯士大帝的死訊傳到首都時,岡比西斯順利繼承了王位。
岡比西斯統治時期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向埃及發動戰爭。這次戰爭的根源卻非常奇怪。或許是土壤的原因,又或許是氣候的原因,埃及的環境容易使人的眼睛發炎,埃及人飽受眼疾的困擾。當外國軍隊進入埃及時,軍中的士兵也會受到當地環境的影響。因為眼睛發炎,成千上萬的外國士兵失去了戰斗力,有些人更因治療不及時而失明。
在古代,人們相信,如果某個國家或地區經常出現某種疾病,那么這個國家或地區一定有最擅長治療這種疾病的醫生。因此,如果有人得了眼疾,如果條件允許,他一定會派人去埃及一趟,專門請一個埃及醫生來為自己治療眼疾。
有一次,居魯士大帝也得了眼疾,于是派使者前往埃及,請當時的埃及法老雅赫摩斯派醫生來為自己治療眼疾。與當時擁有絕對統治權的其他統治者一樣,雅赫摩斯也把臣民視為完全任自己支配的奴隸。雅赫摩斯從宮廷中選出一個出色的醫生,準備派他去波斯。這個醫生不愿意接這個任務,因為他不想與家人分開。但是,君命難違。心生怨恨的他于是決定設計報復埃及法老。
居魯士大帝熱情款待了這個醫生。因為高明的醫術,他取得了居魯士大帝的信任,成為能夠影響他的人之一。后來,這個醫生想到了一個報復埃及法老雅赫摩斯的辦法。雅赫摩斯有個貌美如花的女兒,他非常疼愛這個女兒,因此,這個醫生便建議居魯士大帝派使者去埃及求親,讓雅赫摩斯把女兒嫁過來。因為居魯士大帝早有家室,所以如果雅赫摩斯同意把女兒嫁給居魯士大帝的話,那么他的女兒只能做一個妃子,屈居人下。同時,這個醫生心里更清楚的是,因為波斯的強大,雅赫摩斯肯定不敢拒絕居魯士大帝。這樣一來,這位既不愿意嫁女兒,又不敢拒絕的埃及法老便會陷入兩難的境地。這便是這個醫生想出來的辦法。他準備借居魯士大帝之手來懲罰雅赫摩斯。
對醫生的建議,居魯士大帝非常滿意,便派使臣前往埃及求婚。不出醫生所料,法老難以忍受與女兒的分離之苦,卻又不敢得罪居魯士大帝,不敢明目張膽地拒絕。最后,他想出了這么一個辦法:當時,埃及還有一位年輕貌美的公主奈特提斯,而她的父親阿普瑞斯則是之前的一位埃及法老。后來,雅赫摩斯殺掉了阿普瑞斯,奪取了埃及法老之位,奈特提斯則淪為俘虜。奈特提斯長得非常漂亮,因此,雅赫摩斯計劃讓奈特提斯扮成自己的女兒,然后把她送到波斯,嫁給居魯士大帝。送走奈特提斯之前,他還專門賜給了她許多價值不菲的華美衣服,送給了她很多禮物,還派了很多人服侍她。之后,奈特提斯被送到了波斯。
居魯士大帝非常寵愛這個新來的妃子。這讓他的王后卡桑達妮非常嫉妒奈特提斯,而因為卡桑達妮的緣故,她和居魯士大帝的兩個兒子岡比西斯和司美爾迪斯也開始痛恨奈特提斯。
某一日,一位波斯貴婦來到王宮求見王后。看到卡桑達妮那兩個身材頎長、英俊瀟灑的兒子時,她羨慕地說:“王后娘娘,您真幸福!”卡桑達妮卻說:“不,恰恰相反,我很痛苦,雖然我是這兩個孩子的母親,國王卻無視我的存在。現在,他全部的心思都在那個埃及女人身上。”聽到這番話,岡比西斯立刻開口說:“母親,別擔心,我會為您報仇的。繼承王位之后,我便會滅了埃及。”
在岡比西斯看來,他即位后,埃及將是他征討的第一個國家。居魯士大帝雖然被來自埃及的奈特提斯迷住了,但他更惱怒于埃及法老的欺騙行為,因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岡比西斯,讓其產生了征討埃及的想法。另外,當時的波斯帝國已經征服了西亞幾乎所有的文明國家,因此,居魯士大帝如果想要繼續擴大波斯帝國的版圖,就只能將目光投注到歐洲和非洲,而埃及便是距波斯帝國最近、最容易攻打的國家。因此,居魯士大帝雖然年事已高,也沒有做好征服埃及的準備,但還是很樂意看到他的兒子有此遠大抱負。
岡比西斯是個熱情、沖動和任性的男孩,他繼承了父親的野心,但他又特別任性,不愿受到束縛。長大之后,他越發變得目中無人,不但魯莽,而且殘忍。一般來說,開國之君因為戎馬一生的拼搏,性格會變得越來越糟糕,但他仍然懂得自我節制;而繼承了他王位的后代卻很難繼承他的品質。縱觀歷史,居魯士大帝和岡比西斯可以說是這種情況的典型:居魯士大帝一生謹慎、持重、睿智、慷慨、寬容,而長大成人的岡比西斯卻任性、浮躁、無法無天。
居魯士大帝陣亡后,剛剛即位的岡比西斯便開始為征討埃及做準備。首先,岡比西斯需要決定用什么樣的方式把波斯大軍運送到埃及。埃及非常像一個狹長的“峽谷”,它的一邊是遍布沙漠和山巖的阿拉伯半島,一邊是廣闊的撒哈拉沙漠。因此,海路是通往埃及的便捷途徑,但岡比西斯手中并沒有一支強大的海軍。
岡比西斯籌劃征討埃及的當口兒,雅赫摩斯軍隊中的一個逃兵,從埃及來到了波斯的首都蘇薩城——當時,岡比西斯就住在蘇薩城。這個逃兵名叫法涅斯,是個希臘人,而且還是雅赫摩斯雇用的希臘雇傭軍的將領。后來,他因與雅赫摩斯不和,雙方大吵一架之后,他逃出了埃及,來到了波斯。為了報復埃及法老,他決定加入岡比西斯正在籌建的海軍。
首先,法涅斯講述了他是如何九死一生地逃出埃及的:“雅赫摩斯聽說我逃跑之后,便立刻派遣了一艘航速最快的三列槳戰艦追捕我。那些人窮追不舍,并在小亞細亞,也就是我登陸的地方,追上了我。抓到我之后,領隊的埃及將領立刻派一些人把我看押了起來,接著,他們便開始準備返航的事情。被看押時,我首先以非常理解看守士兵的語氣與他們交談,博得了他們的同情,取得了他們的信任;然后,我找個機會請他們喝酒;最后,將他們灌醉后,我立刻逃脫了牢籠。接著,我一路潛行,小心翼翼地躲避著士兵的搜捕,終于成功地逃到了您所在的蘇薩城。”
接著,法涅斯向岡比西斯提供了大量的重要情報。這些情報包括埃及的地理環境及哪些地方適合選為進攻點;埃及法老的性格特點及如何利用這些情況來安排作戰等。之后,法涅斯又建議道:“岡比西斯陛下,我建議您通過阿拉伯半島,由陸路進入埃及;同時,為了保障陸路安全,我建議您派使者去見阿拉伯酋長,與他們商量借道行軍一事,而您開出的條件不過是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一些幫助而已。”岡比西斯接受了他的建議。阿拉伯人也非常愿意參與到征討埃及的行動之中,于是,他們與岡比西斯的使者結盟了——他們通過最莊嚴的儀式訂立了盟約。
岡比西斯的盟友不僅為波斯大軍開辟了一條自由通道,還給它提供了如下幫助:在穿越沙漠的過程中,大軍面臨的最大問題便是缺水。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岡比西斯的盟友們首先準備了很多裝滿淡水的大革囊;然后,為了將這些革囊運輸到合適的地方,他們又組建了很多駝隊;最后,在大軍到來之前,他們便命人帶著這些駝隊進入沙漠,把革囊放置在早已約定好的地方。
通過這種方式,在獲得了充足的淡水之后,波斯大軍安全、順利地通過了沙漠,來到了埃及邊境。然而,此時岡比西斯發現雅赫摩斯已經駕崩,他的兒子薩摩尼特斯繼承了法老之位。而薩摩尼特斯在得知岡比西斯陳兵邊境之后,便率軍迎敵,與波斯人進行了一場惡戰。不過,戰爭的最終結果是埃及大敗。既不甘又憤怒的薩摩尼特斯不得不率領殘兵走水路,從尼羅河逃到了孟菲斯。
實際上,此時的岡比西斯已經失去了向埃及發動戰爭的理由,一方面,因為欺騙他父親的埃及法老已死,他沒有任何理由怨恨埃及法老的兒子或埃及民眾;另一方面,薩摩尼特斯決定給入侵的波斯人一點顏色看看。不久之后,埃及人俘虜了波斯人的一艘戰艦,憤怒的埃及人直接殺掉了戰艦上的二百個船員。這件事激怒了岡比西斯。戰火由此再起。
事實上,在征討埃及的過程中,目睹岡比西斯慘無人道、不計后果的愚蠢行為后,人們都認為他已經瘋了。雖然在戰爭開始的時候,他還有所節制,但到后來,他已經變得極端殘暴。
最終,戰敗的薩摩尼特斯及其家人都被岡比西斯俘虜了。幾天后,岡比西斯特意讓亡國的薩摩尼特斯看到了下面的凄慘處境。
當時,薩摩尼特斯心愛的女兒穿著奴隸的衣服,與一群埃及宮廷的貴族及其他顯貴的女眷們走在一起。她們要帶著沉重的罐子去河邊汲水。而薩摩尼特斯與那些顯貴則被帶了出來。殘暴的岡比西斯強迫他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那被貶為奴的女兒如何痛苦地生活。這些少女一邊走,一邊抽噎,而她們的父親也非常痛苦。岡比西斯微笑著看著這一幕,一副非常享受的神情。但薩摩尼特斯似乎無動于衷,只是安靜地、一動不動地看著眼前的情景,臉上并無痛苦的表情,好像處于一種麻木、絕望的狀態。看到薩摩尼特斯的樣子,岡比西斯有點失望,因為他發現他的手下敗將并沒有感到不堪忍受的刺痛,所以他也變得怏怏不樂。
少女隊伍走過后,又來了一支隊伍。這是一群年輕人,他們脖子上套著繩索,即將被拉去刑場行刑。岡比西斯已經下令,為了替被埃及人殺死的二百名船員報仇,他要殺死兩千個埃及人——這兩千人大多來自埃及的顯赫家庭,而走在最前面的那個人便是薩摩尼特斯的兒子。
剛才,那些人剛剛看到自己的女兒變成了奴隸,不得不從事一些苦力勞動;現在,他們又看到自己的兒子排著長長的隊伍,即將被押到刑場。看到這一幕,剛剛承受心理重擊的父親們放聲大哭。但薩摩尼特斯依然安靜地一動不動,面部表情與之前一樣空洞。岡比西斯再次失望不已,他這么做的主要目的就是折磨俘虜,而現在,他最重要的俘虜薩摩尼特斯卻沒有表現出他所希望看到的痛苦表情。
這群俘虜走過去之后,又有一群悲慘的人迎面走來——一座城池被攻陷后,這樣的人總是不計其數。這群人中有一個弱不禁風的人。薩摩尼特斯認出了他,那是他的一個朋友。薩摩尼特斯清楚地記得,在此之前,他的這個朋友身居高位,擁有大量財富,經常出入王宮,出席他舉辦的宴席。但現在薩摩尼特斯發現,這個朋友此時正陷入非常悲慘的境地——為了充饑,他居然哀求人們施舍一點兒食物。這個人的悲慘情形似乎把薩摩尼特斯從空洞的絕望中喚醒了。他痛苦地呼喊著朋友的名字,淚如雨下。
看到這種情形,岡比西斯派人去問薩摩尼特斯:“當你看到自己的女兒像奴隸一樣干活時,當你看到自己的兒子被拉去處死時,你為何無動于衷?當你看到他時,你為何又痛哭流涕?”其實,任何有同情心的人都能理解薩摩尼特斯,但岡比西斯毫無同情心。薩摩尼特斯的回答如下:“看到我的孩子們時,我太過傷心了,悲痛到了極點之后,流不流淚都無所謂了;而當看到朋友的慘狀時,我便情不自禁地落淚了。”
聽到這些話,岡比西斯周圍的波斯人都非常同情不幸的薩摩尼特斯,于是紛紛為他求情,求岡比西斯饒過薩摩尼特斯的兒子。讀過《居魯士大帝》的讀者都知道克羅伊斯,也就是那個被俘的呂底亞國王。居魯士大帝臨終前曾命岡比西斯照顧克羅伊斯,因此,岡比西斯遠征埃及時,克羅伊斯也跟著他來到了埃及。此時,他也開口為薩摩尼特斯求情。最終,岡比西斯同意了他們的請求,派人去制止行刑,救下薩摩尼特斯的兒子。但岡比西斯的使者晚了一步——當使者趕到時,不幸的王子已經被處死了。最終,獲得滿足的岡比西斯沒有再為難薩摩尼特斯,也沒有再傷害他的家人。
在沿尼羅河逆流而上的過程中,岡比西斯縱容大軍做肆意劫掠之事。最后,找到雅赫摩斯的陵墓后,他命人挖開了他的陵墓。命人從石棺中拉出了雅赫摩斯的遺體后,岡比西斯更是喪心病狂地下令鞭尸,之后命人將其銼骨揚灰。
占領埃及后,岡比西斯還利用各種機會侮辱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他經常帶兵闖入埃及人的神殿,肆意破壞神殿中的圣物。在埃及人的宗教圣物中,有頭名為“阿匹斯”的神牛——神牛生活在一座豪華的神殿里。那里的人為了供養它,專門制作了一些黃金器皿。后來,當岡比西斯率軍抵達神牛所在的城時,當地祭司們正在歡慶某個神圣的節日。當時,岡比西斯已經陷入不利的境地之中,因此,踏進這座城時,他正處于一種憤怒的狀態,而埃及人的歡樂慶典深深地刺激了他。于是,他殺死了主持慶典的祭司,在殺死他之前,還讓人帶他去神殿中看看那頭神牛。到達神殿后,他先是出言不遜,嘲諷、侮辱待在神殿的信徒,接著,他又命人殺死了那頭神牛。
岡比西斯的行為既讓埃及人恐懼,又讓他們憤怒。所有埃及人都認為,殘暴而瀆神的岡比西斯遲早要遭天譴。
待在埃及時,岡比西斯還瘋狂地進攻埃及周邊的國家。由于使者從埃塞俄比亞[1]帶來的答復不能讓他滿意,于是他怒而興兵,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便率軍征討埃塞俄比亞。因為準備不足,他的大軍剛剛行進了不足五分之一的路程,軍中的糧草便耗盡了。但他依然固執地進軍。不得已,士兵們只好在行軍途中挖野菜充饑;后來,在找不到野菜的情況下,士兵們便開始殺自己的坐騎;最后,實在餓得不行時,軍中開始出現人吃人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岡比西斯不得不撤軍。
還有一次,他突然命一支軍隊穿過沙漠,去尋找沙漠中的阿蒙神殿,并命將士們立刻出發,而當時這支軍隊什么都還沒有準備。后來,人們再也沒有得到過這支軍隊的音訊。據說,在沙漠中行進時,將士們遇到了沙暴,最終全軍覆沒。
普列克撒司佩斯是岡比西斯的發小,是岡比西斯最信賴的朋友,當時正充當岡比西斯的親兵。他的兒子是一個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的美少年,因此,岡比西斯給他的兒子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具體工作是給岡比西斯斟酒。要想做好這件事情,心思一定要縝密,考慮一定要周到。
某天,岡比西斯問道:“普列克撒司佩斯,外面那些波斯人都是怎么評價我的呢?”普列克撒司佩斯回答道:“他們都在稱贊您,稱贊您的各個方面,不過,有一點例外。”岡比西斯就問例外的一點是什么。普列克撒司佩斯說:“他們都說您太愛喝酒了。”這個回答冒犯了岡比西斯,于是,沖動的岡比西斯決定懲罰普列克撒司佩斯——一般情況下,沖動的人常常會遷怒他人,而沖動的君主常常會懲罰那些說了逆耳忠言的人。他命令普列克撒司佩斯那個負責給他斟酒的兒子靠著房間另一頭的墻站立,然后,他拿起了弓箭,并把箭搭在弦上。他說:“現在,我就來檢驗一下那些人說的話。如果我的箭沒有射中他的心臟,那么他們說的就是對的;如果我的箭正中他的心臟,那么那些人就全部是錯的。我還沒有過因為喝酒而拉不動弓、射不準箭的情況。”說完,他拉滿了弓,射出了箭。箭矢正中那個可憐孩子的胸膛。看到孩子倒下之后,岡比西斯仍然不滿足,冷冷地對一個侍衛說:“去,剖開那個人的胸膛,讓普列克撒司佩斯看一看,看看我的箭是不是射穿了他的心臟。”
以上這些殘暴的行為無不說明岡比西斯已經瘋了。
注釋
[1]舊稱阿比西尼亞。——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