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書香門第籍青鎮(zhèn)

鴉片戰(zhàn)爭為風云激蕩的中國近代史正式拉開了大幕,已經立國二百年的大清朝,如同一艘千瘡百孔的巨輪在汪洋中顛簸。鴉片戰(zhàn)爭結束后的第一個年頭,中英簽訂了《五口通商章程》,魏源出版了《海國圖志》,洪秀全創(chuàng)立了“拜上帝教”……

道光二十三年九月二十三日(1843年11月14日),勞乃宣出生在其外祖父沈濤所在的直隸廣平府(府治在今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qū)廣府鎮(zhèn))。而上一年,他的祖父勞長齡剛剛去世。

勞家雖非簪纓世家,但也可謂世代書香,科第不絕。先世原籍山東青州府樂安縣(清雍正年間改隸武定府),明初時從樂安遷至濟南府陽信縣城東范家村,后來勞氏族人日盛,村名也改成了勞家店。

據《勞氏遺經堂支譜》記載,其九世祖勞可式(1647—1716)系勞乃宣烈祖父,字敬儀,號讱庵,康熙己酉科舉人,先后任廣東省香山縣知縣,戶部廣西司主事,湖廣司員外郎、刑部郎中,浙江紹興府知府。當時紹興海塘漫溢,勞可式倡導修建海塘,又捐出千余兩銀子,頗有成就。

勞可式的長兄勞可嘉,為邑庠生,“子十一人,三列士林”。勞可式季子勞天寵,雍正丙午科舉人,“乙酉充江南房考,所取皆知名士”。

十世祖勞天錫(1691—1718)系勞乃宣天祖父,字賚九,號省齋,例貢生,候選訓導,可惜在二十八歲時因病去世。

十一世祖勞鳳翔(1714—1786)系勞乃宣高祖父,字虞廷,誥封奉直大夫,兵部車駕司主事。少攻舉業(yè),但功名不利,以監(jiān)生終身,卻對醫(yī)藥頗有研究,“經史而外,百家之書,無一窺尋,而于《千金》《肘后》之秘,尤所究心”,并形成了“以王劉二家為宗”的傷寒與溫病分治的學術思想。

十二世祖勞樹棠(1739—1816)系勞乃宣曾祖父,榜名勞瑾,字寶琳,號鏡浦,乾隆丁酉科副貢,癸卯科舉人,甲辰科第三甲第七名進士。當年會試的副主考紀昀在《重刻活人辨證序》中稱:“侍御勞鏡浦,余甲辰春闈所得士也。”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廷開設四庫全書館,紀昀為總纂官,勞樹棠當時并無功名,但勞家與紀昀一家關系甚密,紀昀稱:“鏡浦家陽信,去余家僅四百里耳,戚誼相連者甚多。”《四庫全書》所收醫(yī)方論諸書,均延其參與校閱。取得功名后,先后為兵部車駕司主事、職方司員外郎、武選司郎中、江南道監(jiān)察御史、江南河庫道、直隸通永河道、江蘇督糧巡道。為官政尚簡清、興利剔弊、所在有聲。性廉潔,疏食敝衣,與寒儒無異。歿后,家無余資,一貧如洗,故一時稱廉吏者,必首屈一指焉。這種書香傳家的傳統(tǒng)也影響了勞乃宣。

自勞乃宣曾祖父起,勞家就在江南定居,而至其祖父勞長齡時則入籍桐鄉(xiāng)縣二十五都南六圖青鎮(zhèn)東柵,即今烏鎮(zhèn)東柵。

勞長齡(1786—1842),字松巖,號小山,監(jiān)生,候選郎中,誥授奉政大夫,晉授中議大夫,是一位書畫收藏家。王時敏《林巒幽村圖》中留下了他的題跋:“近此論六法者,皆推石谷子。溯具所由實得法于煙客,奉常此幅巖壑幽涋,筆墨蒼秀,直追董巨倪黃。陶镕而出,非貌似者可比。況題贈金孝章,尤其經意之作。元堪寶愛珍藏以為山房墨林之冠。”

勞長齡生有七個子女,德成、匡成年輕時即病故,勞乃宣的父親勞勛成是他的第三子。

勞勛成(1813—1856),字汝懋,號介夫,又號桐叔,監(jiān)生,直隸灤州榛子鎮(zhèn)巡檢、天津府青滄減河李村巡檢、江寧布政司倉大使。著有《桐花詞館詩稿》《雙紅豆室詞稿》。在《洺州唱和詞》中有其一首《清平樂》:“鄉(xiāng)襦甲帳,寫韻供清賞。仿佛葉家眉子樣,多個熏香小像。蛛塵重拂瑤奩,墨花和淚猶黏。腸斷瘦吟樓畔,一鉤新月初三。”又有一首《神女樓》詩:“縹緲難尋古畫樓,照眉池涸半潭秋。漢皋冷佩江妃遠,巫峽云深楚客愁。夢境已隨仙境杳,琴聲猶帶水聲流。吳娃主父無窮恨,竟日靈風卷不休。”

勞乃宣兄弟二人,兄長勞乃寬(1836—1902),字偶庵,同治元年(1862)舉人,江蘇候補知府,著有《浣花吟榭詩稿》《燕游草》。民國徐世昌《晚晴簃詩匯》中收錄其《南還示玉初》詩:“機云入洛舊齊名,倦鳥思還約耦耕。愿爾早將塵鞅脫,一帆逐我闔閭城。”又《還嘉興視玉初疾》詩云:“白頭兄弟話鐙前,舊事依稀記昔年。怕上芝橋橋上望,山丘華屋倍凄然。”“宏文館外少人行,寂寞門闌碧蘚生。記得白袍如鵠立,滿身風露聽呼名。”“楊柳灣頭噪晚鴉,金陀故里夕陽斜。莊嚴獨有精嚴寺,卻少墻陰梓樹花。”

勞乃宣的大姐勞若華(1834—1893),號蕙櫋女史,著有《綠萼仙居吟稿》。太平天國時,曾隨父母避居蘇州,與弟妹等結詩社,唱和酬答。詩學宋人,詞則清新婉約。如《夏日與厚庵弟聯(lián)句》:“細葛含風趁晚涼,碧紗窗外又斜陽。竹深坐撫琴聲靜,荷凈閑餐藕味長。炎日銜山云影薄,淡煙籠樹暮天蒼。飄來幾點黃梅雨,沁透詩脾泛玉觴。”

特別要提及的是勞乃宣的外祖父沈濤(1792—1855),原名爾岐,號匏廬,浙江嘉興人,嘉慶十五年(1810)考中舉人后,曾任江蘇如皋縣知縣、直隸正定府(府治在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知府、江西道員等職。沈濤幼有神童之稱,曾從著名訓詁學家、經學家段玉裁游,被段玉裁譽為“他年若數傳經者,門下應推第一人”。生平學尚考訂,兼嗜金石,著述精湛。著有《十經齋文集》《柴辟亭詩集》《匏廬詩話》《交翠軒筆記》《銅熨斗齋隨筆》《說文古本考》《常山貞石志》《論語孔注辨訛》等,并傳于世。由于才氣橫溢,得到時任湖州知府戴廷沐(江蘇元和人,進士出身)的青睞。他將自己的女兒戴小瓊嫁與沈濤為妻。

勞乃宣的外祖母戴小瓊(1802—1859)也是一位才女,著有《華影吹笙閣遺稿》,與沈濤二人舉案齊眉,夫唱婦隨,頗有情趣,兩人詩才,難分伯仲,共享伉儷唱和之樂。如他們作于嘉慶十四年(1809)七月之望的聯(lián)句:

月來皓云際,商聲喧素秋。(沈濤)

怯寒衣袂薄,咽露草蟲愁。(戴小瓊)

樹影踏疑碎,怪禽啼更幽。(沈濤)

夜闌吟不穩(wěn),一葉打人頭。(戴小瓊)

勞乃宣的生母沈蕊(1816—1882),出生在這樣一個書香門第,知書達禮,善作詩詞,著有《來禽仙館詩稿》。其中有《虞美人》:“玉臺人去瑤天遠,寶匣蛛塵罥。畫樓空鎖舊時春,惟有一鉤殘月吊詩魂。蟾蜍露滴香猶膩,密字真珠細。三生石上識芳容,想見繡簾開處不勝風。”

由于四叔勞績成(字汝熙,號功甫)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病逝,因此勞乃宣一出生就出嗣勞績成。而勞績成的妻子李氏,乃道光癸未科進士、四川郫縣知縣李珙的女兒,在結婚前就已病故。所以對于嗣父母的情況,勞乃宣無從知曉。

烏鎮(zhèn),位于浙江北部,備東南之形勝,具吳越之風韻,一個江南千年名鎮(zhèn),原分烏青兩鎮(zhèn),介于嘉興、湖州之間,西為苕溪,東為車溪,二水分流而匯于鎮(zhèn)。“左右環(huán)帶,煙火萬家,盡瀠洄蕩漾于二水中。”為什么勞長齡會落籍桐鄉(xiāng)青鎮(zhèn)?勞乃宣在《韌叟自訂年譜》中稱:“祖正郎公(長齡)寓居蘇州,以浙江桐鄉(xiāng)縣青鎮(zhèn)勞氏為宋時同族,因入桐鄉(xiāng)籍。”居住在蘇州的勞長齡何以會了解到青鎮(zhèn)的勞氏與其同族,因資料闕如,始終未能找到答案。根據勞乃寬致勞乃宣的信件中所說:“祖父之遷南蓋有不得已者,非以蘇州之肥膩也。”也許其中的原因永遠是個謎了。但從勞乃宣同治四年(1865)返回桐鄉(xiāng)參加鄉(xiāng)試時曾去烏鎮(zhèn)一游,由嚴笠溪、嚴迪周等嚴氏家人接待似可看出端倪,那就是勞家落籍青鎮(zhèn)與嚴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青鎮(zhèn)嚴家自明代嘉靖年間遷居青鎮(zhèn)東柵,并在東柵經商賺錢后,建廳造屋,其住處為“嚴廳弄”,其后代中有嚴辰(1822—1893),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舉人,咸豐九年(1859)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任刑部主事,不久辭歸鄉(xiāng)里。經十年辛苦,耗資4000元,纂修《桐鄉(xiāng)縣志》編定付梓。再看勞乃宣的進士朱卷中所載“桐鄉(xiāng)縣二十五都南六圖青鎮(zhèn)東柵”,可見當時勞長齡落籍東柵與嚴家不無關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翔县| 上饶市| 额济纳旗| 海盐县| 宝丰县| 武安市| 鹤庆县| 丰城市| 保山市| 廊坊市| 广东省| 汝州市| 沈丘县| 昌宁县| 东台市| 汽车| 儋州市| 尤溪县| 扬中市| 新沂市| 调兵山市| 宣城市| 淮阳县| 白水县| 称多县| 永康市| 镇雄县| 娱乐| 监利县| 哈巴河县| 阿瓦提县| 庐江县| 昭觉县| 柯坪县| 瓦房店市| 深泽县| 巢湖市| 青海省| 延吉市| 龙南县| 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