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里,彪悍的牧馬人騎在馬背上,瀟瀟灑灑馳騁草原。現實中,林婉兒騎馬才一會兒就感到腰酸背痛。為感受牧民生活,在馬背上就坐了四小時,這滋味,興奮還是難受?都有。
武尉屯村,碧空如洗,原始森林茂密,馬牛羊成群游弋于萋萋芳草地,清澈的溪河從險灘間蜿蜒流過,河邊,一棟棟木屋無聲守望著四季,從大雪覆蓋,到春暖花開。那景色,一個字:美!
林婉兒騎著馬兒翻過山坡,這個山坡并不高,但是平地海拔三千多米,大清早要翻過去也得氣喘吁吁地,走一段停一段。
陪同林婉兒的宋玉嬌說:“林小姐,我這樣走恐怕要走到日落才能到達鹿兒溝。”
林婉兒把頭發挽起說:“不會的,等我適應了很快就能夠到達目的地。”
出了圍場后是一片荒涼,兩邊的沙丘望不到邊,三女騎著馬沿著戈壁荒溝地帶前行,在幾個水泡子邊見到野駱駝和鹿蹄腳印,眼尖的李麗霞發現狼爪印。
“林小姐,我們必須快速通過,如果我萬一不幸遇上狼群,那就大事不妙了。”李麗霞擔心地說。
“不用怕,我們有獵槍和弓箭,在馬上不會被狼襲擊的。”宋玉嬌說。
沒有見過真狼的林婉兒說:“如果狼來了,我要抓一只回去養著。”
李麗霞笑著說:“林小姐,你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等你見到兇惡的沙漠狼以后,就不會想把它們當寵物了。”
“狼不可怕,我在寺廟里還見過僧侶飼虎呢,只要你有佛心,就能夠化解一切戾氣。”林婉兒說。
“化解戾氣也難覓得祥和,狼性兇殘、狡詐、多變,往往令人防不勝防。”李麗霞說。
林婉兒反駁說:“狼性通常被認為是一種‘團隊’精神,主要強調創新精神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是一種主動奉行自然界優勝劣汰規則,優化集體的危機意識,從而在有限或劣勢環境和資源條件下求生存和求發展的手段。
狼性文化,是指將狼野性、殘暴、貪婪、暴虐的特質變通為一種拼博的精神運用到事業之中。
狼性的四大特點:貪、殘、野。暴;都應在團隊文化中得以再現,那就是對工作、對事業我們要有‘貪’性,無止境地去拼搏、探索;狼性的‘殘’用在工作中,便是指對待工作中的困難要一個個地、毫不留情地把它們克服掉、消滅掉;狼性文化的‘野’,便指這種在工作中、事業開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則是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對待一個又一個難關,不能對難關仁慈。
一個團隊要發展,沒有這種:貪、殘、野、暴的精神是不行的。如今的時代,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只有在競爭中才能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那么,沒有這種‘貪、殘、野、暴’在殘酷的企業競爭中就會被撞得頭破血流,敗下陣來。因此團隊推崇提倡的狼性文化,就是要在浪尖上求生存,浪谷中圖發展。也只有這種狼性團隊文化,才能在競爭中生存、發展、立于不敗之地。”
宋玉嬌說:“蒼狼主殺,代表殺戮和戰爭;鹿象征溫順和平,是吉祥。”
李麗霞說:“狼,沒有獅子老虎強壯,也沒有大象那龐大的身軀,但至少:我從來沒在馬戲團看到過他們的身影。”
林婉兒說:“狼不是不可馴服,狼是太好馴了。
狼是最容易馴服的哺乳類動物,因為它滿足容易馴服的動物的一切條件:比如懂得配合、有依附性、嚴格的等級制度、智商較高。你看,訓練有素的狗,是不是正是具備了這些特點?而狼,是充分具備這種潛力、可開發為人所用的動物。
因為各種狼都普遍生活在比較高寒、食物相對匱乏的地區,氣候與環境相對嚴苛,每年都有大量的狼凍死、餓死。除了提高繁殖率,不是很強壯的狼必須嚴密協作才能生存下去,所以進化出了非常高的團隊性和階級性,團結就是力量。不管是在獵食中,還是生活中,都是互相幫助、密切合作的。
狼群的階級性讓狼本身就具有服從的本能,利用馴獸技術很容易讓它對人類建立向更高階級的服從性。狼向高階層者示弱的動作也是躺在地上,露出肚子,跟狗一樣。套用人類感情來看,狼是種很有奴性的動物呢。
狼被人馴化的時間比任何動物都要早得多,有1.5-2萬年左右,而馬6千年,貓只有5千年,雞才4千年。如果不是實在太好馴,它怎么會率先成為被人類馴化的第一種動物?
事實上當時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每一種狼,只要碰上人,都很快被馴化了,總共被馴化了三十多種之多。后來在漫長年代里經過各種選育和混血,才有了越來越多的狗的品種。所以在生物學上很難考證狗是從何時起從哪一種特定的狼馴化而來。
眾所周知狼的單體戰斗力不太強,并不會非常兇猛,人也根本不在狼的食譜上。一般來說在野外遇見一只狼,它大多會選擇回避。如果慢慢長期接觸且方法得當,它們有可能會熟悉和接納人類的。
有人老拿馬戲團沒有狼來證明狼的桀驁不馴,其實馬戲團里見得不多是因為狼表演實在沒啥觀賞性,遠看真跟馴哈士奇似的,個頭沒有獅子老虎大,缺乏那種沖擊力和獵奇感,柔韌性也不及貓科動物,不善攀爬跳躍,可表演的項目有限,不夠精彩。也許還因為狼這種動物要養就得養一群,養一只的話精神容易出問題,總之馴養狼花費的成本,和馴養成功后帶來的經濟效益估計是不成比。在此我表示反對一切馴獸表演。”
林婉兒還舉出了一些馴狼的例子:10歲女童與狼共舞;俄羅斯少女與狼親密無間,3匹狼被馴化似寵物;美一家庭收養10只狼,馴化成寵物;德男子飼養29頭狼,雪地里與狼嘴對嘴分食生肉。
由此可見,狼并不是不可馴服的。無論是怎么去看待狼圖騰還是看待狼性,都應以辯證的方式去思考。正如同狼這種動物本身一樣,不僅有面對獵物的窮追不舍,更有與親友之間的含情脈脈。與其將“狼性”這樣的概念強加在狼這種動物身上,不如更多的關注創新意識和頑強精神等概念的本身。
無論狼是否真正具有狼性,我們都是人而不是狼。將一種杜撰出的動物的思維模式強加在人類的身上,本身也不是可取的。因而在面對“狼性”時,我們應該理性思考,正確對待,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將其精髓為我所用。
宋玉嬌看了看李麗霞對林婉兒說:“林小姐,我帶你‘掏狼窩子’去。”
“為什么要‘掏狼窩子’?”林婉兒問宋玉嬌。
宋玉嬌說:“一些人掏狼窩是為了生存或得幼崽進行‘馴化’。因為人進了狼窩之后狼會很害怕,不會攻擊人,這時獵人把小狼崽和狼打死,扒下的皮拿到集市上賣錢。
到了春秋時分,正是狼群進行繁殖時期,母狼在洞穴里產下狼崽,所有成年狼都會出去狩獵,人們就趁此機會,將狼崽捉走。因為馴化沙漠狼最好是幼崽,喂大后比較聽話,從根源上減輕了狼性對人畜的威脅!”
“好,我們去掏狼窩子。”林婉兒說。
宋玉嬌把一個荷包遞給林婉兒和李麗霞二女說:“行,正好我帶了‘絕蹤散’,把這個帶上就不會遭到母狼的報復。”
有掏狼窩子經驗是宋玉嬌,很發現快找到隱蔽的狼窩,用行軍鏟把1.5米深的狼窩給豁開,剛出生10天左右的6只狼崽,帶走兩只相對健壯的幼崽。
三女到了鹿兒溝養殖場,鹿場的獸醫給狼崽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同時用驅蟲湯藥灌服和洗澡體表驅蟲與消毒,最后用紗布蒙住狼眼進行滅菌照射。全套馴化前藥物阻斷病菌繁殖注射以后,獸醫又注射了馴化免疫血清,進行二次紫外線消毒,
獸醫告訴林婉兒:“林小姐,如果狼崽過了72小時的藥物排斥期后,那么你們就能夠安全進行馴化飼養,不過一個月以后還要注射藥物,三個月以后可以完成抗病菌防疫。”
“謝謝了!”林婉兒看著狼崽對獸醫說。
宋玉嬌說:“林小姐,根據老輩的規矩,狼崽必須喂狗奶,這樣可以減少它的狼性。”
“收集狗奶你負責。”林婉兒對宋玉嬌說。
宋玉嬌答道:“是。”
武尉屯至鹿場的金鹿大道修建,吳燕妮交給林婉兒負責,施工工人是武尉屯的村民們。橋梁的建造工作由都金勇負責,施工人員是退役老兵。
金鹿大道西連接武尉屯村堡東門的青龍路,冬至鹿兒溝養殖場北門,寬5米長24千米的黑色公路需要修建大中小5座橋梁,橋梁線總長300多米,鄉村三級公路公路造價840萬元。
村堡西門至養雞場的大道長三千米,該路段的改造有耿繼忠負責;北門至新養豬場的大道有張軍負責帶人建設;南門牛羊養殖場的大道有李袞和劉福明負責;北苑養豬場、西苑養雞場、南苑牛羊養豬場的外圍綠化和圍欄建設由徐達、王衛兵、孫德海、張菊香負責。
通古思特3600平方千米的沙漠、戈壁、綠洲公路密度僅有0.01km/k㎡,武尉屯的交通仍舊是十分落后,但是通古思沙漠特經過幾年是治理,綠化率達到15%,綠化面積達到540平方千米。
看著綠意一點點向外延伸,吳燕妮感到無比自豪,把母親、王梓妃和陳安祥接到武尉屯來,安潔一家也駕機來武尉屯與瑞娘和嫂子團聚。
陳玉麟笑著說:“姐,公路兩側是沙棘已經掛果,面積有3萬多畝,利潤能夠過億,你數年的心血沒有白費,養殖場利潤也達到數億,可喜可賀。”
吳燕妮說:“小麟,咱們現在不缺錢,像舅舅說的缺少的是‘愛的奉獻’,如何讓青春放光華,就是無私地奉獻。”
陳玉麟問吳燕妮:“現在嘉禾助村的五六個村子人口過萬,我們算是‘萬戶侯’了,是不是得進行長遠規劃?”。
吳燕妮說:“武尉屯是我的第二故鄉,我要把這里變成真正的‘世外桃源’,在我青春的歲月里譜寫最美篇章,別的村子我無能為力,也不負責,具體怎么做是你的事情。”
陳玉麟說:“我們的自治村區周邊沙漠高達5000多平方千米,人口稀少,缺少的是資金、人才和科技。”
吳燕妮說:“沙漠是惡魔,你弱它就強,我們絕不能向‘惡魔’低頭,勇,可冠三軍;退,則一事無成;拼的三尺熱血敢叫天地換顏色,人生短短幾十秋,成敗我們自己把握,成則無悔青春,敗則愧對天地。”
瑞娘做好飯說:“人是鐵飯是鋼,身體是本錢,沒有本錢你們會一事無成。”
“娘,我與姐姐在繪制藍圖。”陳玉麟說。
“人生在世穿衣吃飯是頭等大事,干活也得量力而行,好高騖遠不如腳踏實地。”瑞娘說。
劉紅艷說:“樂善有恒,大愛無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陳玉麟點點頭說:“一粥一飯,當思之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布衣韋帶,弱年所安,簞食瓢飲,不覺不樂。”安潔說。
吳燕妮說:“如今,已建成的6萬余畝戈壁大果沙棘基地,有效緩解了AHQ縣植被稀少、生態環境脆弱等問題,讓荒灘披上了綠裝。沙棘對于當地而言,是特色林,是生態樹,亦是支柱產業,通過統一規劃,統一組織,沙棘產業逐漸成為鞏固農牧民脫貧成果、增收致富的新產業。”
宋金珠說:“盛果期沙棘面積逐年增加、生產規模逐步擴大,帶動2000名農村富余勞動力參與沙棘種植、采摘,一批批沙棘果農鼓起了‘錢袋子’。沙棘成熟季節,每個人每天能夠采摘近50公斤沙棘果,如今凈果收購價每公斤7元,枝條果每公斤4元,創收9600余萬元。
加工廠年加工量超5000噸,開發了沙棘油、沙棘原漿、沙棘果汁飲料等10余款系列產品,在WLMQ、成都、無錫等地專賣店都能找到我們生產的沙棘產品。還不斷完善小微產業園區,營造良好的招商環境。通過‘企業+基地+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延伸‘強農、惠農’產業鏈,形成一條集沙棘種植、產品加工、市場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走出一條發展生態產業、實現經濟效益的特色之路,帶動更多農牧民增收致富。”
王梓妃說:“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公公對新農村經濟形勢進行科學判斷,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新農村經濟思想,對推動嘉禾集團在正確的軌道上闊步前行具有重要作用,你們是實際運作者,要根植于新時代農村,長期堅持、持續推進,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
吳燕妮說:“按照‘農牧業穩農、特色產業富農’的理念,瞄準市場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農產品市場才能迎來轉型升級。為了向戈壁要產出向沙棘要效益,武尉屯引入沙棘深加工企業,我們不僅最大程度開發沙棘的附加值,還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農牧民走進工廠成為產業工人,帶動更多農牧民發家致富。
我們聯合XJ農大、江南大學、黑龍江農科院鄉村振興科技研究所成立XJ沙棘精深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立足國內市場,積極拓展海外市場,讓更多人品嘗到我們的沙棘產品。”
瑞娘笑著說:“食不言,寢不語。”
“是,娘。”陳玉麟等人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