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麒麟城自衛隊指揮部內,剛剛從玉玨島回來的徐光熙與左三懷等人聚議未來,徐光熙先對左三懷和孔顏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后對陸上自衛隊的建設提出一些指導性意見。
左三懷問徐光熙:“晉王,提高咱們孤島實力是優先發展島防建設還是經濟建設?”
徐光熙說:“當然是經濟建設,沒有經濟支持,就不能有五龍島的強大,尤其是綜合實力的強大,就不可能有島防的強大。沒有強大的島防實力,發展經濟就是無根之木,難以持久。”
“如果咱們島嶼被其他國家侵略怎么辦?”左三懷看著巨幅地圖問徐光熙。
徐光熙說“當一個島嶼被其他國家侵略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強軍事防御:修建和擴建島礁,使其具備一定的防御能力。通過擴建和裝備防空武器系統,提高島嶼的防御能力。
國際法和歷史依據:強調對島嶼的主權依據,包括歷史和法理上的依據。
外交談判:通過外交手段與侵略國進行談判,爭取和平解決領土爭端。
武力收復:在談判無果的情況下,可以采取武力手段收復被侵占的島嶼。
國際支持: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和理解,通過國際組織和多邊機制維護自身權益。”
左三懷說:“誰要侵略我們,我們必定以牙還牙,以血還血。”
徐光熙說:“打鐵還需自身硬,雖然咱們是自由經濟王國,但是我們也不是‘羔羊’。”
“自由王國好!”左三懷笑著說。
徐光熙說:“有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現在神龍教是暗黑勢力,我們怎么辦?”孔顏問徐光熙。
徐光熙倒了一杯水說:“推陳出新。”
“怎么說?”左三懷問徐光熙。
徐光熙說:“這壺茶已經成為了過去,我們用新茶思維去懲惡揚善、度化世人,讓人們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孔顏說:“清新、自然、無垢。”
“可以這么說,順民者永生,逆民者如這壺舊茶。”徐光熙說。
“得民心者得天下。”孔顏說。
“三足鼎立,各自為政,不利民生。”左三懷說。
“這就是想要的人人都吃得飽、穿得暖的五龍島。”徐光熙說。
左三懷點上一支煙說:“內部問題需要的手段要比對外手段更加復雜,并且需要考慮長期影響和結果,而且不能無所不用其極。而外部問題,很多時候并不需要考慮長期影響。”
“亂蒼山還是太亂了。”孔顏說。
“我們雖然有維和營,但是維和營不是雇傭軍。”徐光熙說。
“現在咱們沒有能力只有他們爭斗,只能中立。”孔顏說。
徐光熙看著左三懷問:“你是陸上自衛隊司令,對南北城的明爭暗斗你怎么看?”
左三懷說:“雖然咱們的警備隊是鞭長莫及,但是自保還是可以的。臨時景觀風云變幻,等我們有實力左右五龍島的時候,再去實現我們的目標。”
徐光熙說:“我們處在緩沖地帶,先要讓在這個地帶中的人們安居樂業,然后帶領他們奔向幸福和文明,最后是建設求大同存小異的和諧社會。”
“現在我們要居安思危,如果不能未雨綢繆,那么到時候會手忙腳亂。”左三懷說。
“我知道怎么做,安定團結才能發展經濟。”徐光熙說。
“咱們現在只是一個企業團體,雖然有自己的自衛力量,但是還不能與有幾十萬人的城池抗衡,在與他們的交往中還是中立為好。”孔顏說。
徐光熙說:“中立并不一定是好的選擇。中立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看似能夠避免得罪人,但實際上可能會在無意中得罪所有人。在五龍島上,保持中立可能會被認為是不可靠或沒有立場,從而導致兩邊都不得罪但也不得人心。在五龍島各城的關系中,中立可能會讓各方都對你保持距離,甚至遭到各方的忌恨,因為中立意味著不站在任何一方,這使得你在他們博弈中難以獲得任何一方的真心支持。
然而,中立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在道德領域,中立意味著不偏不倚,不帶有任何感情色彩,既可以是明哲保身,也可以是堅持道德原則。在實際中,中立在他們戰爭中不參加任何一方的戰爭,不給任何交戰方以援助,這是一種法理上的中立狀態。
因此,中立的好壞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判斷。在某些情境下,中立可能是一種明智的選擇,能夠避免卷入復雜的斗爭和沖突;但在其他情境下,中立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果。”
“目前咱們只能選擇中立。”左三懷說。
徐光熙說:“選擇中立有其利弊,具體取決于情境和目標。中立態度可以避免直接卷入爭議或沖突,減少因立場不同而引起的矛盾和摩擦。中立立場有助于保持客觀性和公正性,特別是在需要平衡各方利益或做出公正判斷的場合。不站隊可以減少偏見和誤解,避免因支持某一方而得罪另一方的情況。
在某些情境下,保持中立可能會被視為不真誠或不可靠,因為人們通常更信任那些明確表達立場的人。過度中立可能導致他人認為你缺乏立場或不支持他們的觀點,從而產生疏遠感。在某些情況下保持中立可能會讓你錯失表達自己觀點或參與討論的機會,從而影響個人或團隊的發展。
適度中立可以幫助平衡各方情緒,避免沖突升級。適度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有助于建立信任和合作關系,但過度中立可能會被視為缺乏領導力或不支持團隊目標。在特定情況下中立立場可能難以維持,且可能帶來復雜的后果。”
“那我們怎么做好?”左三懷問徐光熙。
徐光熙說:“不過話又說回來,選擇中立對我們有好處嗎?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中立的好處為能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壞處為主動放棄、限制一些權利。從經濟上說,永久中立能節省大量的費用于促進國家發展。也有助于促進和平。缺點是限制一些權利要放棄,不能參加任何一個政治聯盟;即便是對于恐怖分子也不能先發制人的予以打擊;更不向海外派出艦隊巡航;甚至很被禁止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等。
無論是在和平時期還是戰爭時期,都必須奉行中立的政策,不允許主動發動戰爭,也不能參加、承擔、進行戰爭義務的條約。不允許參與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也不能進口任何尖端武器。不能允許任何人在本去建立軍事基地、外不軍隊過境、參與對唐人的經濟抵制或封鎖、也不得接受任何有損害中立地位的援助。”
孔顏說:“在重大沖突面前,真正的中立好像都是不存在的。因為中立就代表著沒有卷入各路紛爭的欲望,但世界競爭根本不可能讓誰‘一廂情愿’”,想要有說‘不’的勇氣,必須要有說‘不’的能力。
簡單來講就是有足夠的實力才會讓其他人對你望而卻步,承認你的中立地位。然而想要有這樣強大的實力,現實世界又必須迫使你不能像中立那樣躺平,不參與紛爭,這本來就是一個自相矛盾的命題。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在沖突當中實現了中立,那就有超然的地位和強悍的綜合實力,我們要有足夠的能力不受外部環境的裹挾,以獨立自主的姿態來看待沖突這個問題。
保持中立不拉偏架,不會陷入到戰爭的漩渦之中,但這樣對我們真的有好處嗎?”
徐光熙說:“要知道保持中立最終只會讓我們越來越形單影只,這種非友即敵的論調已經嚴重擠壓著我們的中立空間,畢竟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大家都懂,最后等到打的如火如荼的雙方偃旗息鼓,只留下一個無所收獲的‘中立’被‘邊緣化’,亦或是戰爭雙方聯合起來拖你下水。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還頂著中立的帽子繼續靜觀其變,或許真就因為不愿意得罪任何一方最終被兩方同時敵對,他們不會讓你真的座大。”
“為什么?”左三懷又問徐光熙。
徐光熙說:“保持中立未必安全,明顯保持中立會讓人們認為,你在試圖掩蓋這樣一個事實,即你的觀點與你對其講話之人的觀點相左,即使這些觀點并不相左,從而讓你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哪怕那些人與你的觀點相同。
當然,深思熟慮的中立立場肯定有其一席之地。在我們的研究中,如果中立的信息看似反映了真正的不確定性或中間立場的想法,而不是給人一種戰略回避的印象,那么參與者通常對中立的信息更寬容。
有些人一直喜歡保持在一個中立的位置,對于他人、對于自己,或者是對于過去、對于未來,好像一直保持中立就可以避免沖突,也不必去擔心自己會因此變得搖晃起來。不宣揚好,自然不會有相對應的壞;不贊揚美,所以丑也顯得不那么丑了,至于對于過去的種種遺憾。如果我們把它擺在一個中立的位置,那么遺憾就僅僅是人生中的一個進程,這么看來,中立是一個非常好的品德。
‘平衡一切’聽起來就倍感壓力的一個措辭,但我們更想要看見因為‘中立’而變得輕盈的部分,而不是看著生活像一座重山。我們就可以來去自由,也可以愛恨隨意。”
孔顏說:“中立當然是最好的,不站隊不表態,甚至在兩邊都會覺得你是個好人。只要站隊只要表態就會必然受到一方的偏見,我們島上就這樣,干活最多的不如啥也不說的。”
徐光熙說:“中立關系不會惹麻煩,不過有時候會不好,有人會想你太冷漠,覺得你在島上里像個外人,不過我個人覺得還是中立關系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