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左衛將軍
- 罰晉
- 閩南愚客
- 2044字
- 2024-05-12 07:10:50
“仲元,你接下來還歸華林園去么?”路上時,他又向陸夏問道。
“本來是要歸回去的。但弟一路趕來,實在困難,那西師的部旅又跟咱們不熟,不允我等借道而行。弟索性先跟著兄長你在司馬門小住幾日罷。”陸夏煞有其事的說道。
“呵,你是怕回去后,阿翁還會再遣你四處奔波罷?”
“兄長,瞧你說的,弟純粹是想跟著兄長身邊效學軍事嘛。”
隊列抵司馬門,陸蔚分遣高坦和喬邵,各領三百人入門內查探情況。內里仍有一些小股亂兵,或盤踞哀司空府上作威作福,或在三省臺內游蕩撿漏。前后消了一二時辰,將這些宵小或驅或殺,清理了司馬門內外。
爾后,陸蔚入司馬門,穿過三省臺司,直抵由武衛軍把守的內宮門前,向宮門內通報了自己的身份以及接管守衛司馬門一事。
宮門城墻由三署郎的一位中郎將值守。今時今日的三署郎,上下皆是不學無術的高第世襲子弟,尸位素餐,貪腐成性。
聽聞司馬門開進了一支成建制的部隊,那中郎將早已嚇得縮頭躲避,哪里還敢登上宮墻去應答。左右無奈,強推了一名羽林郎上墻對答。
羽林郎在見到陸蔚身后有人手捧“節杖”,又且部旅軍儀整潔,不似前日強攻司馬門的兵賊模樣,大抵還是相信了對方乃后將軍、河北大都督陸機之子。
“陸大郎君……現居何職呢?”羽林郎一時不知該如何稱呼對方,嘗試著問了一嘴。
“陸某暫代長水校尉,加參后將軍軍事。”陸蔚如是回答道。
“長水校尉?”那羽林郎不禁琢磨了少許,他記得五六月時,前一任長水校尉被荊州刺史給斬了,在那不久之后,中樞里的某一位上官,很快遞補另外一名世家子弟接任此職。
這如何還出現了兩位長水校尉呢?
他不及深思,如今朝綱淆亂,各地刺史、藩王、都督什么的,肆意舉官,彼此通訊不及時,遂出現“多人一銜”也不算是什么新鮮事了。
雖說在朝的那位長水校尉是正兒八經錄冊制籍了的,不過時下洛陽已經變天,河北大軍奪了城,待到諸事安定后,這位陸蔚大郎君想要坐實了“長水校尉”,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陸校尉,末將人微言輕,這……這……眼下城中動蕩,這皇城內宮之門,輕易開不得。還請校尉且等候,容末將往禁中通報一聲。”旋即,他支支吾吾的說道。
陸蔚原本只是打算向內宮通報一聲,值此緊張時局,換作誰都不會輕易開啟內宮門,故而,他也壓根兒就沒打算進內宮。
不成想,這羽林郎顯然是起了誤會,以為右軍接管司馬門之后,是要打開內宮門。
他剛欲解釋,那宮墻的人卻已經轉身離去了,不由無奈,這下子是讓自己等在這里呢,還是不等呢?
好在,司馬門的動靜從一開始就有人往宮城里報去了。
不多時,一位身穿全甲的將領在幾名郎將、虎賁的護衛下,登上了宮門城墻。
“城下可是茂元?”那將領聲音渾厚,嚴肅正經。
“正是在下。敢問將軍是?”陸蔚疑惑,這一上來便喚自己的表字,莫非是熟人?
“哈哈,茂元,別來無恙啊,還記得老夫陳眕陳子克么。”
“原來是子克公?晚學有禮了。”
陸蔚聽了,立刻抱拳行禮。
對方不是別人,竟是乃陳群之族從曾孫,時任左衛將軍的陳眕陳子克,與父親陸機一樣,是為元康年間魯公二十四友之一。
不過,在陸蔚的印象中,身為潁川陳氏的陳眕,與父親陸機、四叔陸云的關系并沒有那么密切,這些北方的兩朝大姓,向來自視甚高。
唯元康六年時,發生在金谷園的那次名士聚會上,尚且少年的他,曾在四叔陸云的引薦下,向陳眕請教了一二文章的技法,得對方還算客氣的指點了一二。
因而,自己于陳眕面前,需謙謹的自稱為“晚學”。
彼時的金谷集會,可謂是“二十四友”巔峰盛事。
石崇在金谷園中為征西大將軍王詡設宴送行,所有賓客“逐個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事后石崇把眾人的詩作收錄成集,名《金谷集》,并親作《金谷詩序》,真正意義上奠定了“二十四友”的文學成就。
那日宴會,群賓意氣風發,無論宿怨于否,全部一笑泯之,置之宴酒之末。
陳眕年長陸機五、六歲,如今已年逾半百。他居于宮墻上,與陸蔚又寒暄了一些父親陸機、四叔陸云的冷暖閑話,陸蔚皆如實作答。
“洛中變故,令人寒心,那張方猖獗,竟然縱兵賊直犯司馬門,屬實罪大惡極,人神共憤!此番,多虧士衡公治軍有道,遣茂元來拱衛司馬門。”少許閑話過后,陳眕猶是說道。
“家君奉成都王令而討奸佞,其本意也是為了理正朝綱,捍衛天儀。晚學受命保衛皇城,實為職責所在。”陸蔚以臣下之禮回應道。
“甚好,甚好。如此,我這就令人開宮門。”
“子克公,無需麻煩。中外有別,我部宿于司馬門布防即可。至于內宮之事,就全拜托子克公與中軍將士們了。”
陳眕聽了,撫須頷首,對陸蔚如此恪敬規范、守制知節,心有感觸。
誠實而言,內宮之門非同小可,他適才也只是為表信任而客氣了一言,自己心中同樣有所擔心,萬一這陸蔚與其他囊袋世家子弟無異,一點腦子都沒有,真的要進內宮,那必然會惹上一身非議。
到時候,陸氏一門清譽都將招損。
慶幸,此子大為理智。
“如此,也好。司馬門就拜托茂元了。”
“晚學領命。”
從內宮門處辭出,陸蔚遂令人直接將行轅設在了司空府。
分遣喬邵組織四百陸營兵,于司空府、三省臺廊道左近布防,又遣高坦帶輔兵,將門內門外死于兵亂者進行收斂。
亂兵們的遺體直接用車拉走,禁軍將士則盡量回收名牌,記下以身殉職的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