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022:科學教派
- 朕曰:星空之下皆是我大秦領土
- 目白高峰
- 2147字
- 2024-03-21 21:50:15
天空剛泛魚肚白時,嬴州便匆匆地走入書房與歐幾里得見面。
他穿著地中海國家標志性的亞麻長衫,脖子上還披著大紅色的圍巾,白色的山羊胡幾乎快要與胸部平齊。
看一眼就能感覺到非常熱。
要知道前些日子剛剛大暑,尤其是隴西這樣的半沙漠地帶,地表溫度至少達到30左右了,聽起來遠遠不如后世動輒40度起步的極端氣溫。
但對于沒有風扇和空調的古代,這已經是十分難以忍受的酷熱了,但這個老雅典人似乎具備極強的耐熱性,甚至裹了裹身上的衣服。
“聽說閣下想要成立學院,是嗎?”他說中文的語調十分奇怪,帶著濃重的后鼻音,聽起來完全就是另外一種語言。
嬴州點頭。
“太好了,那您一定要將這本書列為教材之一。”他從矮凳下方抽出了一本紙質書,嬴州定睛一看,上面歪歪扭扭地寫著“幾何原本”四個中文大字。
“在我年輕的時候,老師柏拉圖為了讓雅典人民提升數學水平,曾在自己的學校里立了這樣一個牌子‘不懂幾何者,不得入內!’。后來我為了研究幾何,孤身一人去了亞歷山大,在那里和我的學者朋友們共同寫下了這本“幾何原本”。”
數學到底重不重要?
在后世看來這是毋庸置疑的,它已經成為一項必修課,從小學到大學,甚至研究生博士階段依舊在研究。
但在古代,尤其是華夏的古代,“數學”算的上是一門異類學科,被儒家壓在五指山下千余年,直到近代才慢慢被人重視。
要知道“九章算術”在秦就已經出現了。
而周髀算經也在百余年后出現,所以說古代時期的學者們是明白數學的重要性的,但華夏的體制讓更多讀書人更傾向去讀四書五經,沒人愿意研究自然科學。
這也間接導致華夏在科技方面慢慢落后于西方,在明清開海之后,這種劣勢被無限放大。
所以有人調笑中西差異說:“華夏人更會做官,而西方人更會搞研究。”雖然片面,但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歸根結底,華夏人在問題出現之后,更多會想要怎么做才能解決問題,而西方人卻會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問題。
而數學,正是這種刨根問底精神的必要基石。
“為什么要把這個給我?你完全可以自己當老師的。”嬴州盤腿坐在草席上,翻閱著幾何原本,死去的數學公式開始無情的捶打著他疲憊不堪的大腦。
“閣下說笑了,我更希望把時間花費在研究上,而非維持人際關系。數學的美無窮無盡,與它在一起就像是在老師身邊一樣。”
強迫歐幾里得嗎?完全可以。
但嬴州最終決定這件事得自己做,不僅僅是為了開宗立派,修萬世之名,同樣也是為了“系統升級任務”。
根據系統的評級,嬴州現在所處的“秦”文明屬于0.69級文明。穿越前的華夏文明屬于0.75級文明。
而想要提升文明等級,不僅僅是提升科技就行。
科技,政體,宗教,人口,宜居度,文化值。
這六方面必須全面達標才算提升文明等級。
提升文明等級后就能夠購買更多更先進的設施,物品,人才。
而嬴州建立的這個小基地,就差宗教和文化值這兩項空白了。
彌補這兩項后,他就能夠升級到0.7級文明——中世紀文明。
而他完全可以把“科學”當做一種十分先進的教派。
數學牧師,物理教皇,化學主教,生物代行者。
想想就相當朋克,有種異世界的美。
拿著數理化生四大套,加上歐幾里得剛剛給他的“幾何原本”,嬴州走在喧鬧的街道上,考慮著招生的事。
直接開辦義務教育學校不是很現實。
一方面是平民百姓根本不識字,另一方面是理科需要邏輯思維,這些個學科對于現代人來說確實是手到擒來,但對于第一次接觸“科學”的古代人來說,和天書差不了多少。
所以,他需要培養第一批老師。
這批人必定是世家子弟,或者是家世殷厚之前請過先生的,因為只有這些人才能聽懂他在說什么,書上在講什么。
“還是得早點掃盲啊……”嬴州按著太陽穴,感覺接下來的日子又要忙碌起來了。
“六殿下。”這時,一道溫潤儒雅的嗓音喊住了他。一個手持羽扇的翩翩公子,昂首挺胸地朝著這邊走來。
這是嬴州自穿越以來第一次感受到文人的“傲”,而且這人不僅傲,身上還帶著淡淡的敵意,這份敵意絲毫不加掩飾。
“你是?”嬴州皺眉問道。正好兩人就在茶館前,那人側身指向茶館,便在前面的領路了。
見狀,嬴州冷笑一聲跟了上去。
兩人在隴西天字一號的頂層定下了最豪華的單間,坐在桌子另一邊的嬴州百般無聊地看著這位公子的茶藝,時不時望著窗外的風景,而桌上的菜他一樣沒動。
過了好一會,那人才幽幽說道:“在下張良,見過六皇子。”
“我還以為你突然啞巴了呢。”嬴州冷著臉,心中卻翻起驚濤駭浪!刺殺秦始皇的元兇,劉邦的左膀右臂怎么會在這里?
他不是很了解張良的性格,但他知道這位韓國公子對秦國的意見不是一般的大,見面眼紅的那種。
而且韓人獨尊法家,而法家有一條核心思想就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劉邦的陰狠很難說和張良沒有關系。
“看來得先說清來意。”張良此時卻笑了,“人想做到公私分明很難,哪怕知道滅我韓國的是你父皇嬴政與他的將軍士卒,這本與你無關但我依舊仇視你,這大概就是人的短板吧。”
“前幾日,我與朋友四處游歷,聽到了你的‘新勞作法’,不免感到好奇,便來到這隴西一探究竟。結果令我心悅誠服,你做的出乎意料的好。”
說到此處,張良不由得感慨的嘆了口氣。
“我就與好友說,想不到那殘暴的秦王居然會生出這樣的兒子,將這邊疆地區治理的勃勃生機,我聽說那六皇子想要制定一套完整的法案……”張良頓了頓,似乎是在想和好友對話的細節。
同時默默地觀察著嬴州的表情。
見他一副古井無波的樣子,這才說道:“良為法家人,自然是愿意助殿下一臂之力,只是不知道殿下的想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