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代序 從詩走進禪,一路好風光

平日教書或者和朋友聊天,談到中國的文學(xué)與歷史,經(jīng)常說到禪,也經(jīng)常被問起:到底什么是禪?

這個問題不容易回答。古代禪師對此會給出很奇怪的答案,譬如“一寸龜毛重七斤”,或者索性給你當頭一棒。他們認為禪不可說,不能用文字來定義。他們所說的種種奇怪的話,都不過是個由頭,是一種引導(dǎo)的方式。

現(xiàn)在談禪的書也很多,但要么只是把它當作思想史的材料,要么說得很玄奧,讓人覺得云里霧里,摸不著頭腦。

禪是那么深奧玄虛而難以把握的東西嗎?其實不然。

禪是一種哲學(xué)、一種宗教,但禪更是一種體驗、一種生命形態(tài)。

禪遠看似乎虛無縹緲,不可捉摸,但真的走進去,它卻平平實實、真真切切。

中國古代詩歌中有許多從具體的人生體驗來感悟禪的佳作。詩和禪一樣,不依賴邏輯分析,不提供定義,只是顯示鮮活流動的情感狀態(tài)。這里面每有象征或啟示,你細心地體會它,就能感受到禪的趣味,看到禪悟的境界。

蒼山空寂,明月清朗,幽潭澄澈,野花自開自落,浮云時聚時散,這里面都有禪意。詩人流連于自然的美景,寫出自由的心與天地造化相融的平靜和快樂。

當然并不是好詩就有禪,禪有它的特別之處。

我們先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了解下什么樣的詩里有禪。

魏晉詩人阮籍常常駕車外出,走到無路可走,便慟哭而返。這一行為留下的詞語,叫作“窮途慟哭”。他的詩常常表現(xiàn)這種人生困頓的焦慮,比如“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窮途慟哭”不是禪,它是用一種固執(zhí)的態(tài)度看待人和世界的對立,在這種對立中感受到生命遭受外力壓迫的緊張。阮籍改變了中國的詩歌傳統(tǒng),使它的內(nèi)涵變得沉重,但這樣的詩不合于禪意。

同樣以行路象征人生,陸游的名句“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給人以更多的愉悅,讓人對生活抱有信心:在看似無路的地方,可能有一片新的天地出現(xiàn),只要能夠堅持,希望總是有的。

但這也不是禪。這兩句詩描寫的是單線的變化,是對預(yù)期目標的等待。人生的道路受各種不可知因素的影響,預(yù)期的目標往往很難實現(xiàn)。如果“山重水復(fù)”之后并非“柳暗花明”,又會怎樣呢?是不是仍舊回到“窮途慟哭”?

王維的詩“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禪。

沿著山溪走到了水的盡頭,但這僅僅是水的盡頭。你倘若并不曾預(yù)設(shè)一個固定的目標,就會看到世界充滿著奇妙的變化。在遠處的山谷,在跟你走過的路毫不相干的地方,云漸漸涌起,升向高敞的天空,景象如此動人,視野無比廣闊。

如果你在“水窮處”沮喪不已,心境閉塞,就看不到“云起時”。

這是一個很小的例子,卻牽涉禪學(xué)中重要的道理:倘能消弭固執(zhí)和對立,消弭貪欲和妄念,消弭緊張和焦慮,便能以空靈玄妙的智慧、樸素自然的心情、隨緣自適的態(tài)度,求得本應(yīng)屬于你的完美的生命。

在本書中,我們將解讀和欣賞一系列體現(xiàn)禪理和禪趣的詩篇;同時我們也以此為中心線索,談?wù)f禪的人物、禪的知識和禪的歷史。

禪不可說,但可以借詩來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州市| 尉犁县| 遂昌县| 芜湖市| 龙口市| 保康县| 大渡口区| 鸡东县| 满洲里市| 南平市| 安达市| 齐河县| 柞水县| 惠来县| 谢通门县| 文昌市| 潢川县| 霍山县| 五莲县| 临猗县| 舟山市| 滕州市| 永济市| 洛南县| 淮南市| 南华县| 邛崃市| 缙云县| 额济纳旗| 江口县| 肇州县| 渭南市| 元江| 诸城市| 昌都县| 武川县| 信丰县| 成都市| 甘谷县| 宜兰县|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