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八章
上善若水

越低調,越能接近事物的本質,就越容易成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jī)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翻譯//

最高的智慧,就像水那樣。水善于利于萬物而不爭名位,處于大家都討厭的低位,所以幾乎達到“道”的境界。居住,還是在地面上好;用心,還是深遠好;施與,應該懷仁愛之心;說話,應該言而有信;行政,要治理得井井有條;事業,要發揮效能;行動,要抓準時機。因為順勢而為,不去爭功奪利,所以不會犯錯誤。

//解釋//

我2004年背完《道德經》以后,在和朋友們談話的時候經常引用這部書,很多人都說自己特別喜歡《上善若水》這一章,幾乎每一個認真讀過《道德經》的人,都對這一章有深刻的印象,這固然說明本章在《道德經》中的重要性,但也是因為很多人本來就喜歡水。比如孔子曾經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他老人家明顯是樂水的,我們都記得那句畫面感超強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一位得道的尊者在水一方,衣袂飄舉,感嘆人生短暫,聞耳邊水聲潺潺,看川上光影交錯,令人遐想。不過我對“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一直不感冒,因為我確確實實更喜歡山一些,而有些怕水,不但絕不游泳,而且下雨即逃,難道我不是智者嗎?直到研究《易經》和八字才明白,按照古典的《易經》和八字理論,水代表智慧,所以孔子講“智者樂水”,老子講“上善若水”,其實有深刻的原因。

不爭如水領導力

水具備的特點如下:無色、無味、無形,周流不滯,滋養萬物,能載舟覆舟,人往高處走,水卻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的結果,是一代一代走向死亡;水往低處流的結果,是永不消亡。也許你不知道,地球上的水在大約46億年前地球剛剛誕生時就已經存在了,這一點從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中存有堆積巖,就能得到證實。神奇的水,是生命的象征,所以人類使用外星生命探測器,判斷某個行星上是否有生命,第一標準就是看上面有沒有水。

《道德經》說,“上善若水”,為什么呢?“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就是說水只是利于萬物,不去爭功,就好像公司里的優秀員工,默默地做事情,不會總是跳出來擺功勞。這是《道德經》里第二次提到“不爭”,后面又六次提到“不爭”。現代人提倡競爭,老子提倡“不爭”,是老子錯了嗎?難道他不知道爭可以帶來利益嗎?他當然知道!爭可以得些蠅頭小利,但是老子更知道合作共贏才是天下的大利益。

水的個性就在于往低處流,“處眾人之所惡”,眾人都是喜歡往高處走的。老子說“故幾于道”,水第一不爭,第二處在下方,幾乎達到“道”的標準。現代人一聽就蒙了,這不是不思進取、墮落消極嗎?怎么就是道的高度呢?“道”就是不作為嗎?

為什么說《道德經》是人類的救星?我們知道大科學家都預言人類必將毀滅自己,因為人類一直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民族和國家之間誰也不服誰,窮奢極欲,窮兵黷武,斗富、斗智、好勇斗狠。有的國家想做世界領袖,卻被譏諷為世界警察,因為武力并不能帶來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再說憑什么你來做世界領袖呢?你要做,我也要做,都要做領袖,就得先干掉競爭對手。這樣一來,世界領袖先成為一個世界殺手,誰不服就打誰,這是領導力嗎?這是暴力。領導應是像水那樣,善利萬物而不爭,群眾自然跟著你走。水往低處流又如何?只要有滋養萬物的價值,即使是往高處走的最驕傲的人類,也不得不住在水源旁邊,這不就是水的魅力所在嗎?

老子接著講了:“居住,還是在地面上好;用心,還是深遠好;施與,應該懷仁愛之心;說話,應該言而有信;行政,要治理得井井有條;事業,要發揮效能;行動,要抓準時機。因為順勢而為,不去爭功奪利,所以不會犯錯誤。”

高超的領導不圖名利,就可以像水那樣順勢而為,只做有價值的事。他的關注點不在于怎樣獲得虛名浮利,而在于怎樣把事情做到最好、最恰當、最有效。中國的傳統智慧是什么?“居善地”,居住,最好在地面上,而現代人住在高樓里;“心善淵”,心思,最好深遠悠長,現代人卻崇尚心直口快;“與善仁”,給予,最好懷仁愛之心,而現代人想得更多的是怎么獲利;“言善信”,說話,最好有信用,現代人多是說過就忘了;“正善治”,一定要把單位治理好,而現代人是結果導向,對過程完全不在乎;“事善能”,做事要發揮特長、做出效果,而現代人隨便跨界,質量糟、效果差;“動善時”,春種秋收,晨鐘暮鼓,而現代人熬夜熬得生物鐘都亂了。“夫唯不爭,故無尤”,不要爭搶,不可以硬來,爭搶和硬來的結果,不是善,不是恰到好處,不是上善若水的境界,注定要吞下失敗的苦果。

高處不勝寒

《道德經》一向倡導符合規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境界,極其反對通過強硬的手段,用暴力迅速達到目標。前者是智慧,后者是危險。

比如,現代人崇尚登山,這在老子眼里就是瘋子的舉動。登山成為一項體育項目,一般被認為源于18世紀后半葉的阿爾卑斯山區。1786年8月8日一名醫生M.G.帕卡爾和一名水晶石匠人J.巴爾瑪首次登上了阿爾卑斯山脈的最高峰——海拔超過4800米的勃朗峰。后來,人們把登山運動稱為“阿爾卑斯運動”。隨著經驗的積累和登山裝備器材的改進,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類開始向高峰群聚的亞洲喜馬拉雅和喀喇昆侖山區進軍。首先向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挑戰的是英國登山隊。他們從1921年至1938年沿中國一側對珠穆朗瑪峰進行了七次攀登未果,最后改走尼泊爾王國一側,并于1953年5月29日登頂成功。20世紀50年代,在上述亞洲高大山峰地區,人類登山探險運動掀起熱潮。十年間,相繼有法國、英國、奧地利、意大利、瑞士、日本、美國、波蘭等國的登山隊或運動員登上了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中的12座。

直到今天,珠峰登頂的死亡率仍有8%—9%。為了攀登珠峰,登山者往往需要訓練三年以上,登山的直接費用高達7萬美元。在7000米以上高點,登山者的身體開始受到嚴峻的考驗,很多人會遇到天氣、身體、交通等問題,那是決定生死的時刻。其實這時只要登山者放棄登頂的計劃,就能夠保住性命。

但是絕大多數人不肯放棄幾年的準備、幾個月的訓練和幾十萬的費用,決定用生命來做一次冒險。人往高處走,有的死在了登頂的路上。如果登山者學過《道德經》的“上善若水”,懂得“夫唯不爭,故無尤”的道理,能在這個生死關頭勇敢地選擇放棄,那才是真的大智慧啊!讀到后面第五十章,你會發現老子根本就是覺得登山這種事,明擺著是去找死的行為。世界上很多優秀的登山家,最后都死在山上。就算這次不死,只要登山的次數足夠多,不知道見好就收,早晚也是個死。這個道理,我們在第九章“功遂身退”中可以看得更清楚。

//提煉要點//

1.有智慧的人要學習水的低調;

2.說話做事扎扎實實,做好細節,不爭名奪利,就不會遭遇失敗;

3.學會放棄,是最高的智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省| 延吉市| 临汾市| 遵义县| 松潘县| 涪陵区| 江口县| 祥云县| 河津市| 普宁市| 贵定县| 鹤壁市| 阳高县| 沁阳市| 和顺县| 涞水县| 边坝县| 贵南县| 射洪县| 乌兰察布市| 舞阳县| 仙居县| 繁峙县| 云安县| 平遥县| 新乡县| 绩溪县| 乃东县| 理塘县| 伊宁县| 华容县| 成安县| 盘山县| 灵石县| 商水县| 邯郸市| 舟曲县| 阜阳市| 陆河县| 文登市| 武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