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想來,廚房是一個奇妙的地方,小小空間,自有天地。
一種傳統的觀點中,水、火、木、金、土五行,為自然界的基本物質,并且是運動和變化的?!啊煊形逍?,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五行有相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有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生中有克,克中有生,在相生相克中,保持著一種平衡。
一間廚房里,要有水,要生火,有案板(木),有鍋和刀鏟(金),還要有灶臺(土),有了這些最基本的設施,才能做飯做菜。它們是不是對應著中國最樸素的一種物質觀——五行?
所有的飲食中,必先有水,這也是為什么飲食兩字,飲于食前的原因。天一生水?!吨芏Y》云:飲以養陽,食以養陰。水屬陰,故滋陽;谷屬陽,故滋陰。人的先天只是一點水,靠后天的滋養得以成長,后天的滋養就來自于飲食,故云“以后天滋先天,可不務精潔乎”,因此,廚房之水一定要干凈。沒有自來水之前,家家有水缸,貯水有來自于山泉、江湖,還有雨、雪、冰、露等。古人認為不同的水有不同的氣和性,比如燒茶和煮飯就要用不同的水。賈銘在《飲食須知》中,提出貯“神水”,也就是節氣水。不同節氣采集的水用處可不同。記得小時候,每年立秋時,孩子們擠在井口,等著立秋的那一時刻到來,爭先恐后地打第一桶立秋水。這井水有什么用?父親特地發了個短信給我:“立秋后井水,泡咸菜不生花,不長蟲,做豆瓣也一樣……喝了生水肚子不痛,抹在身上不長痱子。”有那么神奇嗎?或許沒有,也許有那么一點點呢?
有了火才有飲食文化。茹毛飲血的時代,先民們同禽獸過的生活無異,自從火誕生了,才使“炮生為熟,使人無腹疾,有異于禽獸”。我們知道,火是燧人氏鉆燧取火發明的,但史上公認的火神卻是祝融。《淮南子·時則》:“祝融吳回,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神,托祀于灶?!辈贿^很少見到誰家里有敬火神的。從前用柴取火,柴有多種,所得火力、氣味也不同。清人著《調鼎集·火》中,寫道:“桑柴火:煮物食之,主益人。又煮老鴨及肉等,能令極爛,能解一切毒,穢柴不宜作食。稻穗火:烹煮飯食,安人神魂到五臟六腑。麥穗火:煮飯食,主消渴潤喉,利小便。松柴火:煮飯,壯筋骨,煮茶不宜。櫟柴火:煮豬肉食之,不動風,煮雞鴨鵝魚腥等物爛。茅柴火:炊者飲食,主明目解毒。蘆火、竹火:宜煎一切滋補藥。炭火:宜煎茶,味美而不濁??坊穑旱a糠火煮飲食,支地灶,可架二鍋,南方人多用之,其費較柴火省半。惜春時糠內入蟲,有傷物命?!爆F在城里人也喜歡吃農家的柴火燜飯,看來是有道理的。
有了火就有了灶。小時候在野外過家家,在地上挖個坑,支三塊石頭放上鍋,然后把家里偷偷帶出來的食物放進去煮。這個就是原始形態的灶。創造灶的是灶神,不過具體是誰又有不一樣的說法。一說是炎帝,《淮南子》有“炎帝于火而死為灶”之說。也有說是黃帝,《續事始》記“灶,黃帝所置”。民間的灶神還有很多種說法。不管灶神到底是誰,以前老百姓都會祭拜,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家家祭完灶神,就開始過年了?,F在住在城市里的人還祭灶神嗎?好像沒有,是因為這灶不是土石砌的了?
廚房里備齊這些,還不一定能做出好飯好菜,要明白它們之間的相生相克,在生克之間找到平衡。
先看廚房的布置。水缸和灶門不能相對,不然就應了那句“水火不容”,做過飯的人明白,擇菜,洗菜,切菜,然后放進鍋里炒,如一條流水線,有時還需要往鍋里加點水,如果水放置在身后,是很不方便的。
做飯時油或者水不小心灑在地上,現代的廚房地面就變得潮濕,但是遇到以前的泥土或青石板地面,水滴很快浸進去變沒了,土是克水的,而經過燒制的瓷磚已經沒有土性。
菜板受斬剁日久,變得凹凸不平無法使用,好廚師的菜板可以用很長時間,因為他知道金克木,下刀的力度如果剛好,是能減輕菜板損壞的。相生不能過,過了也會破壞平衡。菜板久放不用,要保持適度的潤濕,不然要開裂;用過洗凈后不擦干,留下的水漬會讓菜板發霉,水生木要適度。
有些場合需要避開金生水。現在的蒸籠多為鋁制,方便耐用,可是蒸制出來的食物表面濕漉漉的,而用竹蒸籠蒸出的清清爽爽,因為水蒸氣可以透過竹子自由進出,食物是能呼吸的。新買的鐵鍋一定要經過處理才能用,金生水,出來成了鐵銹,炒出的菜一股鐵銹味,好吃嗎?李漁《夜航船》:“新鍋先用黃泥涂其中,貯水滿,煮一時,洗凈,再干燒十分熱,用豬油同糟遍擦之,方可用?!边@同小時家里治鍋的方法很相近。
做飯菜要懂得火候?;鸷虬鹆蜔茣r間,該大火的時候不能用小火,有些菜在鍋里多待三秒鐘口感就老了,什么時候添柴加火,什么時候“釜底抽薪”,要講究個度和平衡。
在廚房里掌控這一切,做飯做菜的手藝人就是廚師。中國的手藝人中,我們稱呼做木工的叫木匠,打石頭的叫石匠,還有泥瓦匠、鐵匠等等,他們中做得好的,能帶徒弟的才能稱作“掌墨師”。做飯做菜的手藝人呢?最不濟我們叫他廚子。匠,指手藝工人;子,古指有學問的男子。有區別吧?如果做得好,我們叫他廚師?!皫熣?,傳道授業解惑也?!睅熢谥袊糯鞘裁吹匚??“天地君親師”,盡管牌位上的師特指孔子,但在老百姓心中,稱得上師的都應該被尊重。同樣是手藝人,只有畫畫的叫畫師,調音的叫樂師,還有這調味的叫廚師。他們需要知曉五色調和,五音調和,五味調和?!秴问洗呵铩け疚镀罚骸罢{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齊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變,精妙微纖,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陰陽之化,四時之數。放久而不弊,熟而不爛,甘而不噥,酸而不酷,咸而不減,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齁?!币龅竭@些,是需要智慧的。
題外話,一個不會用辛味的廚師能叫作大廚嗎?一個不擅長用辛味的菜系怎么能夠得上大菜呢?五味要調和,要平衡,不僅要把握分量多少,還得遵循先后次序。川菜的怪味,初嘗有酸辣咸,再品感覺到麻味甜味,回味中有鮮味。這么多種調料,不是先后不分一起下,得先用醋化糖,然后放紅油,花椒面,接著才是其他調料。常常見餐館的廚師拌涼菜,直接放糖進菜里,我稱其為江湖做法。
手藝人要靠手藝吃飯,除了自身的能力,他還期望有一種神秘的力量來幫助他。廚師要敬“廚神”。廚神有很多種版本,至少正史中公認的就有五個,伊尹、彭祖、易牙、漢宣帝劉詢和詹王,各有各的來歷。現在的廚師敬“廚神”嗎?我不清楚,但我希望他們敬拜,沒有敬畏就沒有約束,就可能出現各種“毒食品”。
如果怕“毒食品”,就自己下廚房好了。做一個菜,燒一個湯,煮一碗面,端出來的可是盛著五行平衡,五味調和的,是什么東西呢?自己嘗嘗就知道了。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