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山葵

朋友送來一罐山葵粉,從海拔兩千多米的廣元山區(qū)產(chǎn)地帶下來,用保溫杯密封冷凍著。打開杯蓋,顏色灰綠灰綠的,散發(fā)出一股不很濃烈的辛辣味。

第一次見到山葵粉,又聽說是好東西,值得花點(diǎn)時間對它做個探究。資料上講,山葵野生于海拔1300—2500米冷涼潮濕的高山和野溪谷,具有喜陰、喜濕、喜透氣的低溫、寡陽、背陰寄林的生物特性。因為對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很高,全世界種植山葵的地方不多,主要集中于日本和中國的臺灣、云南、四川等極少地區(qū)。

山葵的味道和芥末很相似,都帶有強(qiáng)烈的刺激味。這種辛辣同辣椒或者姜蒜的辣味感覺是不同的,俗語“辣椒辣口姜辣心”,芥末的辣味卻直奔鼻子而去。芥末作為“辣”調(diào)料,早在宋代就廣泛出現(xiàn)在餐桌上,浦江吳氏的《中饋錄》里有“芥辣”的說法,而《東京夢華錄》里的“辣菜”應(yīng)該指用芥末調(diào)味的小菜,“蜀芥”在古代就聞名全國,不過在現(xiàn)代川菜中,芥辣已經(jīng)很少使用,只是偶爾每年春天出現(xiàn)在春卷餡里,還不為很多人接受。另一種香辛料——胡椒,也大致在宋代開始成為中國烹飪的調(diào)料。

山葵是什么時候成為中國菜調(diào)料的呢?

知道山葵是因為日本料理和刺身被愈來愈多的人接受和喜歡。初次接觸山葵的人多會被感動得“淚流滿面”,如果一見鐘情,或許就一生難離了。多年以前,一位西安的朋友作陪,宴請從漢中遠(yuǎn)道而來的貴賓。開席上刺身和白灼蝦等,朋友熱情地為客人醬油碟里加了許多“青芥辣”。這位朋友本人十分喜歡芥辣的味道,并且是愈烈愈爽。談笑間,客人突然一言不發(fā),站起身來離席而去。眾皆愕然,以為哪句話不小心得罪了這位貴客。過了好一陣,客人又回到席上,眼睛紅紅的,搖著頭說:“這家伙太厲害,一口進(jìn)去,鼻涕眼淚一下就冒出來了。”原來剛剛吞下去一口蘸滿“青芥辣”的刺身,被刺激得眼淚鼻涕奔涌而出,為不失體面,去廁所擦眼淚了。

山葵用來點(diǎn)刺身是完美的搭配,不僅僅因為山葵能抗菌和殺蟲,刺身原本很清淡,被芥辣攻鼻的味道一刺激,在口里幻化出美妙的感覺。這種極清淡和極刺激的混合,讓味道充滿著新鮮奇妙的變化。不知道中國古代的“膾”,是不是也有用芥辣作調(diào)料的呢?

“青芥辣”這種碧綠色的調(diào)料,因為和芥末的味道很相似,也有人叫作“日式芥末”,其實(shí)它不是芥末,是山葵粉做的,里面只加了少量真正的山葵,有些產(chǎn)品的配料表里甚至只含有辣根,不知道混合了什么化學(xué)物質(zhì),做出來那么漂亮和刺激。用山葵根磨成的粉末,加水調(diào)成膏,呈現(xiàn)出來的是自然的顏色和味道,很舒服。新鮮的山葵根現(xiàn)磨成泥,配刺身調(diào)料,只有極少的高檔料理店才這樣做。日本人用一種磨泥器,專門來磨山葵泥,用鱷魚皮手工做成,從圖片上看起來都值得擁有一件。

山葵的正確吃法,是不要和醬油混合在一起。山葵的辛辣味會迅速溶于水中,放更多在醬油里也不夠味。在刺身的一面點(diǎn)上山葵,不用太多,翻過另一面再蘸點(diǎn)醬油,碧綠的山葵,烏黑的醬油伴著或淡紅色或白色的魚生,食材色彩的搭配就是一種美的享受,放進(jìn)嘴里,讓味道盡情地碰撞。

家中宴客時,備新鮮的魚蝦刺身,配上山葵粉化成的膏,讓客人享受一次真正山葵帶來的刺激。有人在魚生上放了些山葵,入口后感覺不夠味道,復(fù)又加更多,或許是味蕾還不夠刺激,又或者是覺得麻煩,干脆將山葵混合在醬油中了,一碟子混濁,美感盡失,不知道是吃魚生還是吃沖鼻的刺激呢?

吃久了“青芥辣”帶給的強(qiáng)烈刺激,會覺得真正的山葵味道平平。我們很容易適應(yīng)從平淡走向濃烈的生活,再從濃烈的刺激回歸到平淡,很難!

2012年4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信县| 寻乌县| 罗田县| 涞源县| 五常市| 封开县| 临桂县| 定日县| 宜宾县| 陆河县| 南充市| 柳州市| 东宁县| 晋城| 平泉县| 都江堰市| 湘西| 利辛县| 城步| 泌阳县| 阿荣旗| 阳江市| 尖扎县| 察隅县| 当阳市| 五原县| 通州市| 聊城市| 栾川县| 康定县| 岫岩| 兰溪市| 凭祥市| 衡水市| 江北区| 法库县| 新乡县| 玉龙| 朔州市| 灯塔市| 海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