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為矯正的原理與技術(原書第10版)
- (加)加里·馬丁等
- 1427字
- 2024-05-11 17:38:26
譯者序
是環(huán)境刺激影響人的行為反應,還是人的行為反應影響環(huán)境?換句話說,是內因通過外因起作用,還是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50年前行為主義領軍人物斯金納與人本主義大師羅杰斯的這一論戰(zhàn),至今沒有結論,恐怕也是永遠沒有答案的爭論。這個問題的答案涉及對于人類生存目的和意義的不同理解,涉及對于什么是人性的不同理解。其實,行為被決定論與自由意志論都是真實的,體現的是人的心理的不同方面。
行為矯正作為行為主義心理學在教育、管理和治療中的應用技術,是心理干預中的常青藤。許多小型的治療理論熱鬧一時便消失了,但行為矯正技術至今沒有過時。尤其在特殊教育、管理心理和罪犯矯正中,行為矯正一直是主流的干預技術。即使是現代較為流行的認知療法,也對行為矯正做出了讓步,其完整的名稱叫作認知行為療法,其中,行為的改變被視為認知改變的一個重要部分。可以說,行為的改變永遠比認知的改變更加實用,而控制行為也遠比改變認知更具實效性。
行為主義心理學及其衍生出的行為矯正技術是到目前為止最具科學性、可證明性和可操作性的心理學理論和實踐體系之一。雖然一些具有人文關懷的心理學家反對把人當作被動反應的機器,反對以動物為被試的研究取向,但是,在現代社會科學主義盛行的環(huán)境下,他們也不得不承認行為矯正的科學嚴謹性、可重復性和可操作性,不得不佩服它的循證性。
本書作為介紹行為矯正技術的經典著作,已經第10次再版。在信息大爆炸、學術思想半衰期不斷加快的時代,這種經典著作的不斷重印和再版,用無可爭辯的事實說明了它的價值。
強調自由意志論的人總是低估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其實,在人與環(huán)境的斗爭中,環(huán)境的影響基本上是占上風的。環(huán)境的影響越來越大,這里的環(huán)境不是指自然環(huán)境,總體上人們對自然環(huán)境了解和利用得越來越多,不斷進步的生命基因技術和電子技術,使人們面對自然環(huán)境越來越有自信;此外,人們面對社會形態(tài)、人際關系網絡、社會階層分化和經濟制度的影響,卻表現得越來越束手無策。成功途徑的減少、社會的固化、一些不得不發(fā)生的生產方式的改變,使人們無所適從,無奈、無助。抑郁癥的流行正與這種人在社會環(huán)境面前的絕望和失控有關。所以,對環(huán)境的改變,尤其是對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與改革,永遠是迫切的事情。
通過重塑環(huán)境刺激來改變人,尤其是改變那些無精神資源和自由選擇能力的群體,是必要的改變手段。比如,自閉癥兒童、智力落后兒童和品行障礙兒童的認知功能受損,無法通過感悟某些東西來促成改變,因此,通過改變刺激或獎勵的方式來促進行為的改善是唯一的途徑。此外,對于某些動作技能的學習來說,通過對行為結果的反饋和獎賞來進行干預,也能產生重要的促進作用。
本書所教授的行為矯正技術不僅適合心理學學生和愛好者學習,也適合特殊教育教師、普通學校和幼兒園的教師,以及低年齡段孩子的家長學習和使用。在我看來,行為矯正技術與其他心理干預技術并不存在沖突與矛盾,也不存在什么違背人性倫理的方面,是整個心理干預技術的重要組成內容。人們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環(huán)境刺激和行為反饋,這些反饋如實地反映了行為的適應與否,而根據環(huán)境的要求來改變行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根據行為評估來設計強化與懲罰的程序,只要對人沒有傷害,對于改善行為有效,對于學習正確行為有用,就是合理的,就具有應用的價值。
本書的翻譯體現了集體的工作。第1~10章的翻譯工作由王新竹承擔,第11~19章由王書劍承擔,第20~26章由黃旋承擔,第27~30章由魏一凡承擔。全書由劉翔平、王書劍和陳云祥審校。
劉翔平
2023年6月于北京中海瓦爾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