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研究內容及結構安排

西方學者基于發達國家的市場環境,提出“機會成本假說”,以解釋研發投入的逆周期變動。他們認為在經濟緊縮期,由于生產經營性活動的利潤率下降,研發活動機會成本降低,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更傾向于減少生產性投資,轉而投資更多的資金在研發活動上。然而,這類研究存在兩個問題:第一,以歐美發達市場為背景的研究,結論不一定適用于我國轉型期的客觀實際;第二,忽視了政府在經濟周期與企業研發之間的能動作用。實際上,政府會根據經濟周期的變化,相機出臺經濟扶持政策。由此,本書立足我國強政府干預的制度背景,將政府扶持引入研發投入周期性調整的分析框架,挖掘我國研發投入逆周期變動的中國邏輯。在此過程中,本書發現,相較于經濟擴張期,政府在經濟緊縮期對企業的扶持力度更大,具體表現為研發補貼更多。然后,本書基于國有企業預算軟約束和政策性任務的獨特屬性,對“機會成本假說”與“政府扶持假說”進行理論推斷,得到剝離兩種假說的實證策略。實證結果表明,相較于民營企業,國有企業研發投入逆周期性更強,說明我國企業研發投入逆周期變動更符合“政府扶持假說”,而非“機會成本假說”。為進一步排除“機會成本假說”,本書實證發現,在經濟緊縮期,生產性投資下降的公司并未表現出研發投入上升的現象,進一步否定了“機會成本假說”。

雖然已有學者注意到了宏觀經濟周期變動背景下企業研發策略調整機制問題(Aghion、Saint-Paul,1998),但他們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于宏觀經濟周期與企業研發投入的關系上,考察經濟周期影響研發效率的文獻很少。實際上,企業創新水平不僅取決于研發投入,也受制于研發效率的影響。由此,本書的實證分析重點考察了經濟周期對企業研發效率和研發補貼效率的影響機制。當企業運行結果未達到期望目標時,組織會產生變革的動力。宏觀經濟緊縮不僅沖擊了企業的利潤和收入,也帶給企業開發新產品和實施變革的動力(Mensch,1979)。本書發現,宏觀經濟緊縮引致的環境壓力會促使企業節約成本,提高企業研發效率和研發補貼效率。進一步地,本書實證檢驗了經濟周期對不同產權背景、不同市場和不同行業競爭程度企業影響機制的差異,發現宏觀經濟緊縮帶來的研發激勵效應在發達市場和行業競爭程度高的企業中更明顯。

本書的結構安排如圖1.1所示。

圖1.1 本書結構安排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州市| 贵州省| 平阴县| 民勤县| 佛山市| 兴海县| 当涂县| 清涧县| 咸宁市| 马尔康县| 沙洋县| 赤峰市| 汽车| 海原县| 连城县| 调兵山市| 个旧市| 镇雄县| 长沙县| 东城区| 蒲城县| 叶城县| 湘潭县| 会昌县| 安泽县| 城固县| 富阳市| 桃源县| 灵台县| 察雅县| 柳林县| 南通市| 盐城市| 佛坪县| 昭苏县| 彰化市| 宜川县| 石屏县| 铜鼓县| 临沂市| 太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