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4章 孝是生前敬與順,何須身后假意悲

看著這樣的陳霽,劉宏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勸導。

胡廣年事已高,如今已是八十二歲的高齡,如今這般卻也無計可施。

今日兩人都看到了強撐著身體的胡廣為陳霽上書的樣子。

這讓他們如何不為之動容。

可又該說些什么?

良久。

劉宏望著遠方的夕陽,裊裊的云煙被熏的昏黑。

他有些沉重的對著陳霽說道:“胡公上書,勸諫朕應以國事為重,不允你為其守孝,如若不從,當以不敬論之。”

當自己說出這句話時,劉宏不禁紅了眼眶。

自陳霽拜師至今,每一次決策看似順利的施行,背后都少不了這位老者為之忙前忙后。

他從不愿置身是非,卻每每在他們看不見的地方據理力爭。

當日仇仲舉兵包圍渤海王墓,繡衣之所以能夠帶領援軍及時趕到,也是胡廣親自修書遞給三州刺史、各郡太守出兵干預。

陳霽立鴻都門學,胡廣又是親自修書潁川,希望他們打消對陳霽最后的顧慮,支持他作為潁川的新一代話事人。

輿論漸起,也是胡廣讓舊日的門生故吏陳蕃、杜密、王暢等人出面鎮壓。

陳霽每一次算無遺策的背后,都有這位老人在為他掃除隱患。

他不開口,無怨無悔,甘愿為自己的弟子釋放自己最后的余熱。

正如他所說,他胡廣也曾是懷有一顆赤心獻予大漢,最終在世事的錘煉下終究黯淡。

于是有了自小立志“掃除天下”,強于犯上的三君陳蕃,留下“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典故。

又有“天下楷模”李膺李元禮,嚴于攝下,潔身守禮,威震中州。

曠世逸才的蔡邕一手飛白體顧盼生姿,勾勒出東漢最后的一抹盛世景象。

名為天下俊秀的王暢用清廉篤實的一生詮釋了忠厚之士的真諦,他的孫子“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續寫前代的風華。

還有,很多人,他們作為東漢的士人在日暮之下步履蹣跚,堅守在自己的道路上。

履仕六朝的老人要就此停步了,他為世人留下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后一舞。

弟子,陳霽。

陳霽的臉上沒有明顯的表情,他的眼神有些黯淡,嘴唇微顫。

有些事,他知道,胡廣知道,但彼此都心照不宣。

這是屬于師徒間的默契。

陳霽回潁川的這段時間,胡廣拖著病重的身體,踏入了昔日故友的府中。

從前不肯麻煩弟子的他,第一次召集了陳霽的所有師兄。

陳霽的目光望向眼前,而胡廣,永遠在他身后。

“兄長,弟先告退。”

陳霽沮喪的走下德陽高臺的臺階,每一步都極為沉重。

夕陽拉長了他的背影,天上遠去的孤鴻用悲鳴映襯著他的內心。

“渤海路遠,弟多多保重。”

劉宏起身望著遠去的陳霽,一直目送他走出德陽門。

夜,悄然而至,丁香花飄零低吟,素雅的清香淡而沁人。

太傅府里,胡廣的臥榻前陳霽端著藥去侍奉,燭光映紅了他的眼眶。

陳霽對于胡廣上書不許自己為其守孝的苦衷自然清楚,可他心中,始終過意不去。

“師傅,您……”

胡廣清楚自己的弟子想著什么,他用已經有些干癟的雙手拍了拍陳霽的手,語氣帶著虛弱。

“虹光,孝,是生前事,而非身后事,國大于家,義大于禮,孰輕孰重,人總要有所取舍。”

隨即胡廣像是精神了一些,撐起身體,囑咐一旁的兒子胡整取來棋盤,要與陳霽對弈。

陳霽不好拂了胡廣的意,只能執棋與胡廣勉強的下著。

胡廣的眉關緊皺,多次出聲提醒陳霽要沉下心來。

“君子處事不驚,縱浪大化之中,不憂不懼,你今日畏首畏尾,屢屢碰壁,還不知錯?”

棋局很快就結束了,卻在胡廣的要求下繼續。

胡廣的兒子們與陳霽都想出聲制止,但他們又都知道,這是老人家最后的回光返照。

一切,按照老人家的意思照辦。

“今日在棋盤上,你可以一敗涂地,來日在朝堂,在仕途,這些錯,這些失敗,就都是你的履歷。”

“敗中尋可乘之機而勝,勝而如何立于不敗之地,有些言語說是東西靠悟,可無非就是要你處處留心,處處留神。”

“越是簡單的工作越是盡全力去做,盡善盡美,處理繁雜冗長的事務才能越發的得心應手。”

“老夫一死就讓你方寸大亂,那來日泰山山崩于前,你又如何做到面不改色?”

“不能因私而廢公,不能因情而失智,老夫履仕六朝,沒什么可稱道的,不過一生躬行謹慎之道,從不有失。”

“老夫天資愚鈍,不敢言人情達練,世事洞明,奉中庸之道,多方擅柔,使朝堂之上,不生無妄之災,不惹無端之禍。”

“建寧四朝,休養生息,地方上交來的奏折難免有偽飾之處,我朝積弊已久,欲恢復元氣,非一朝一夕可成。”

“瘟疫、洪水、旱災、山崩等天災連年不斷,到了渤海,你又如何應對?”

“該想的事情想好,該做的事情做好,百姓需要的是稱職的太守,不是守孝的弟子。”

“胡廣是誰,千年后又有幾人得知?你若真有孝心,就把為師記在心里。”

“為師沒有什么遺憾了,在人生的暮年能夠收下你這個徒弟,見到中興的希望,我胡廣,不知比當年的同僚幸運多少。”

“七十三,八十四,這是圣人也躲不過的劫難,至于老夫,索性也就不度了。”

師傅囑托的話很多,漸漸的,夜深了,棋盤撤去,胡廣平靜的躺在床上,平靜的迎接自己人生結束。

陳霽緊緊的握住胡廣的雙手。

“若是根兒還活著,也當有虹光這般大了。”

胡廣的眼神慈愛的看著陳霽,這個弟子,對于自己又何嘗不是自己的親子,骨肉。

他緩緩的閉上了雙眼,陳霽的耳邊傳來了均勻的呼吸聲,是睡了吧。

陳霽看著睡去的胡廣,不敢抽出自己的雙手,就這樣凝望著他。

“三日,弟子為您守孝三日,動身前往渤海。”

塌上,胡廣的眼角的淚水順著發絲垂落。

陳霽再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淚水,無聲的哭泣。

“三日后,渤海,且行且重。”

這一夜,漫長而煎熬,短暫而心傷,陳霽感受著胡廣漸漸冰涼的手掌,感受著深深地無力與絕望。

公元172年,大漢熹平元年,四月十七。

履仕六朝,歷任尚書郎、尚書仆射、汝南太守、大司農、司空、司徒、太尉、太傅的東漢重臣,安樂侯胡廣,長辭于世。

享年八十二歲,追贈“文恭侯”。

劉宏以東漢自光武帝以來最隆重的追贈與葬禮規格將其下葬,為光武中興以來的人臣之最。

以此來告慰這位為大漢奉獻一生的老人。

文化上,史稱其為“學究五經,古今術藝畢覽之”。

學術上,他作《百官箴》四十八篇,成為了如今研究漢朝官制的重要資料。

人才選舉上,他主張“選舉人才,無拘定制”。

政治上,歷事六朝,為官三十余年。

史稱“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

因其奉行中庸之道,歷史上多有爭議。

下葬的典禮上,太后與劉宏親至,陳霽與三公扶棺,文武百官夾道護送,百姓為之帶孝。

門生故吏數以萬計者,哭泣不止,哀鴻為之落淚。

為追念其功績舊德,劉宏下詔,命蔡邕撰寫《胡廣黃瓊頌》,懸于殿中。

又命當世最為出色畫家的之一,并州刺史趙岐,為其與黃瓊繪制畫像,供于南臺。

又由皇帝與太后賜字,翰林蔡邕與并州刺史趙岐提筆,太尉陳蕃與議郎陳霽研墨,司徒劉寵與司空聞人襲手執鎮尺。

為二人上表——剛柔并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山县| 阿合奇县| 杂多县| 桂东县| 汶上县| 鄱阳县| 璧山县| 长子县| 台东市| 贵南县| 保康县| 霍林郭勒市| 依安县| 双峰县| 汉寿县| 梅州市| 双桥区| 凤山市| 青铜峡市| 墨脱县| 洛隆县| 修武县| 沽源县| 凤冈县| 营口市| 连山| 平乐县| 宿州市| 山西省| 禹城市| 息烽县| 南靖县| 霍林郭勒市| 苍梧县| 望谟县| 健康| 博爱县| 普定县| 边坝县| 精河县| 土默特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