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教育學
- 孫立新等
- 5249字
- 2024-04-25 11:07:56
二 建立老年教育學的可行性
學科是科學研究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但是能否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往往有相應的衡量標準,只有達到相應的標準,才能意味著學科建立具有一定的學科基礎。對于建立一門學科是否可行,是否達到相應的學科標準,國內外學者有較為廣泛的探討。學科獨立的四個標準包括內容的專門性、對象的成熟性、研究方法的科學性以及基本觀點的理論性。評判一門學科或分支學科是否成熟,要看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理論方面要看其對象方法及理論體系的成熟程度,實踐方面要看其是否有代表人物、代表論著、學術組織、學術刊物等。
一門學科成熟的標志在于學科建制的完善。學科建制包括內在建制和外在建制。所謂“內在建制”,即催生一門學科生成發展的內在條件,主要包括學科概念、范疇、基本原理、理論體系、研究范式;所謂“外在建制”,即一門學科成熟發展的外在文化生態,即外在條件,包括學科社會組織、研究機構、學術文化交流平臺、研究隊伍以及研究學派。
德國波庫大學教授黑克豪森(H. Heckhausen)認為,判定學科獨立性與成熟度的標準應該有七項:學科的“材料域”,即根據常識可以理解的一組研究對象;學科的“題材”,即從“材料域”中劃分出來的可觀察現象的范圍;學科的“理論一體化水平”,即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樹,這是衡量學科的最重要標準;學科的獨特方法;學科的“分析工具”;學科在實驗領域中的應用;學科的“歷史偶然性”。
費孝通認為,一門學科的社會建制大體上應該包括五個部分:一是學會,這是群眾性的組織,不僅包括專業人員,還要包括支持這門學科的人員;二是專業研究機構,它應在這門學科中起帶頭、協調、交流的作用;三是各所大學的學系,這是培養這門學科人才的場所,為了實現教學與研究的結合,不僅要在大學建立專業和學系,而且要設立與之相聯系的研究機構;四是圖書資料中心,為教學研究工作服務,收集、儲藏、流通學科的研究成果、有關的書籍、報刊及其他資料;五是學科的專門出版機構,包括專業刊物、叢書、教材和通俗讀物。
從老年教育發展概況來看,我國老年教育學科存在的建設條件具備內外兩方面。
(一)老年教育學科建設的“內在建制”
1.研究對象
任何一門學科的成立,首先是因為其具有與其他學科不同的特定的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的科學界定,不僅是學科研究的起點,規定學科研究的方向,同樣也是衡量一門學科是否真正獨立、是否真正達到科學化水平的主要尺度之一。那么,老年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有學者認為,老年教育學研究的是以老年人為對象、以中國文化為底蘊的中國老年教育的發展歷程和現狀;老年教育的本質、功能、特征與規律,老年教育的方針、政策與意義,具體探討老年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
也有學者認為,老年教育學以老年教育為研究對象,探索老年教育的性質、目標、特點、規律,不同類別、層次的老年人對教育、學習的需求;研究和探索老年教育的體制等;研究和探索如何培養老年工作人才、老年教育的教師等。
研究者們對老年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各抒己見,都指向老年教育學擁有區別于其他學科的、獨特的研究對象,這一點是老年教育學學科建設的“基點”。
2.學術論文
從期刊類發表的學術研究成果來看,通過在知網上以“老年教育”“老年學習”“老年大學”以及“老年學校”等為主題進行檢索發現,自1949年至今,共檢索到8500余篇學術論文,研究涉及的內容包括老年教育基本理論問題研究、老年教育政策研究、社區老年教育研究、老年遠程教育研究、老年教育發展模式研究、老年教育問題與策略研究、老年教育國外比較研究,這些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老年教育的理論研究體系。
3.課題立項
從課題立項數目來看,自1980年以來,我國開始關注老年教育類的相關課題項目,獲批的各級各類課題數量不斷增加。較為典型的課題項目有:2001年馬超主持的“中國大中城市老年教育組織實施”、2001年姚遠峰主持的“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的中國老年教育研究”、2010年楊守吉主持的“以高等院校為主體老年教育服務模式探析”、2011年毛建茹主持的“發展老年教育的社會載體及其運行機制研究”、2012年楊晨主持的“中國新時期老年教育史研究”、2015年胡忠英主持的“老齡化背景下老年教育供需矛盾及對策研究”、2016年國卉男主持的“中國普惠性老年教育推進路徑及策略研究”、2017年姜柏成主持的“城鄉統籌背景下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的第三空間路徑研究”、2018年孫立新主持的“教育溢價視角下老年人的幸福測度與實證研究”、2018年徐旭東主持的“老齡化背景下我國老年教育體系的構建研究”、2019年虞紅主持的“新時代城市老年人自主學習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研究”、2020年歐陽忠明主持的“老年教育助推積極老齡化實現的作用機理與實現路徑”等,這些課題項目的立項與研究的開展有效推動了國內老年教育的實踐探索與理論豐富。
4.專門的圖書資料
老年教育方面的教材、專著陸續出版,說明老年教育的研究日趨豐富。自1985年以來公開出版的老年教育類圖書達到114部,涵蓋了老年教育基礎理論研究、課程論研究、老年教學論研究、學習者研究、老年教育管理模式研究、老年教育中外比較研究、老年教育實踐研究,以及交叉學科的研究,包括老年教育心理學、老年教育社會學、老年教育經濟學、老年教育管理學等。出現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熊必俊、鄭亞麗的《老年學與老齡問題》1990年由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對老年教育與老年教育學進行了闡述,是我國較早提出“老年教育學”概念的專著;北京大學老齡問題研究中心于2008年編寫出版了《老年學書序》,明確提出“老年教育學是在老年學和教育學發展的基礎上誕生的,是老年學和教育學的分支學科,是研究培養老年人生存與發展能力及其規律的科學”,這是我國較早給老年教育學下的定義;中國社會出版社2009年出版了《老年教育學》;黃河出版傳媒集團2012年出版了《中國老年教育學若干問題研究》;上海市終身教育研究會于2014年編寫了一套“老年教育理論叢書”,包括《老年教育學》《老年教育管理學》《老年教育心理學》《老年教育經濟學》《海外老年教育》等。此外,近幾年的著作有熊仿杰的《老年大學課程建設要略》,錢源偉的《老年教育教學論》,顧秀蓮的《社區老年教育與老年人學習心理研究》,上海老年大學課題組的《老年教育領導管理方式研究》,陸劍杰和杜英杰的《基層老年教育的繁花似錦:11所縣(市)老年大學紀實》,張東平和葉忠海的《老年教育社會學》,金德瑯和葉忠海的《老年教育經濟學》,張少波、李維民和葉忠海的《老年教育管理學》等。這些理論研究成果標志著我國老年教育的研究取得了較大進展,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二)老年教育學科建設的“外在建制”
1.學會組織
1982年3月,中國老齡協會成立,原名為“老齡問題世界大會中國委員會”,1995年2月改名為“中國老齡協會”。該協會的主要職責和任務是:對我國老齡事業發展的方針、政策、規劃等重大問題和老齡工作中的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建議;開展信息交流、咨詢服務等與老年問題有關的社會活動,參與有關國際活動等。在中國老齡協會推動下,中國老年教育協會于1984年成立。1988年中國老年大學協會成立,其職能是組織校際的經驗交流、信息溝通、資料交流,培訓老年教育工作者,組織科研和教研活動,開展國家間的經驗與學術交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先后成立了老年教育協會,這些協會機構在老年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豐富經驗,為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學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研究機構
當前,中國老年教育協會、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各地老年教育協會比較注重研究、探索老年教育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包括老年教育辦學問題,老年教育的目的、特點、內容、方法,老年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管理模式、老年學員的特點等。中國老年大學協會組織了全國性課題組,對老年教育現代化、老年教育規范化、社區老年教育、農村老年教育、老年教育學等若干問題進行研究,在老年教育領域產出了多項重要成果,出版了諸多學術專著。上海市老年教育組織在“十二五”規劃的引領下已編撰一批適合老年學習者需求的教材和課程。首批“上海市老年教育普及教材”共58種已正式出版,可供老年學校選用,以滿足不同層次的老年學習者的需求;2014年,上海市終身教育研究會組織編寫的“老年教育理論叢書”一套五本,由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201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全國老年教育師資培訓教材”,包括老年教育學、老年心理學、老年教育教學論。這些研究成果為老年教育學的學科建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此外,一些高等院校的成人教育研究所、終身教育研究中心(比如上海師范大學的老年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研究所、寧波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等專門研究機構也在致力于老年教育研究,研究主題涉及老年學習者幸福感、祖孫隔輩教養以及代際學習等)。
3.研究隊伍
影響成人教育學科成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物質性支撐要素的保證是不容忽視的重要方面,這主要包括專業化的研究者等。一個學科的建立離不開研究人員的推動,只有研究隊伍的不斷擴大與專業化發展,才能產出更多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進而奠定學科構建的理論基礎。隨著國家的逐漸重視、人民的需求增加,一些相關學科(如成人教育學、高等教育學、社會學等)的研究者開始專注老年教育,成為老年教育研究的重要力量。在這些研究者的引導下,相關學科的研究生也逐漸涉及該學科領域,成為學科理論研究的后備軍。研究生專業素養的不斷提高,為專業化研究隊伍的建設打下了基礎,也為學科建設奠定了人才基石。
4.老年教育機構
目前,國內共有超過7.6萬所老年學校(老年大學),包括參與遠程教育在內的老年學員共有超過1300萬人(截至2018年底)。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以及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愿意參與到學習之中。因而我國的老年大學、老年學校以及老年教學點也在不斷增加。此外,由于互聯網的快速普及,遠程教育也逐漸滲透到老年教育領域,老年遠程教育也有了較大發展。上海、江蘇等開放大學已啟動老年高等教育學歷教育試點,其中上海老年大學與上海開放大學合作,開設了四個專業的學歷班,包括鋼琴獨奏、聲樂、體育保健、攝影攝像,這為老年學歷教育開創了先河。老年學校的建立以及老年學習者的增加促進了老年教育學的學科發展,并為其蓄積了深厚的實踐資源。
5.相關學科已有成果
首先,伴隨著社會人文科學的發展,近年來與老年教育學相關的學科如教育學、心理學、成人教育學、社會學、倫理學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可以為老年教育學的產生提供一定的借鑒。教育學中出現的以梅伊曼(E. Meumann)和拉伊(W. A. Lay)等為代表的實驗主義教育學、以狄爾泰(W. Dilthey)等為代表的文化主義教育學、以杜威(J. Dewey)和克伯屈(W. H. Kilpatrick)等為代表的實用主義教育學、以鮑爾斯(S. Bowles)和金蒂斯(H. Gintis)等為代表的批判主義教育學等眾多教育流派,對于老年教育學價值理念的確立提供了理論基礎;心理學中的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人生發展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研究成果,為研究不同背景的老年學習者的心理特點提供了借鑒;成人教育學的相關研究成果如成人發展心理學、成人學習論、成人教育哲學、成人教育倫理學、成人教育社會學、成人教育經濟學、成人教育管理學等,也為老年教育學的研究提供了借鑒;社會學的主要理論如結構功能論、社會沖突論、社會交換論等,對老年教育社會學的研究起到了借鑒作用;倫理學中的經驗主義倫理學、進化論倫理學以及精神分析倫理學等研究成果,為老年教育德育論和老年教育倫理學的建立提供了可靠依據。
其次,老年學學科體系基本形成,相關研究成果不斷豐富。老年教育學屬于老年學和教育學的交叉學科,老年教育學的研究必須建立在老年學的基礎理論之上。老年學是對人衰老過程中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方面進行研究的學科,目前,以老年學為主干的老年科學體系基本形成,老年哲學、老年社會學、老年醫學、老年生物學、老年心理學、老年經濟學等老年學分支學科均得到了很大發展,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論研究成果。其中,著作類的研究成果頗為豐碩,如有:楊友吾的《老年哲學簡論》,陳濤的《老年社會學》,郭云良、劉克為和戚其華的《老年生物學》,高云鵬和胡軍生的《老年心理學》,郭云良、金麗英和劉天蔚的《老年醫學》等等。期刊類的研究成果也頗豐碩,如以“老年學”“老年醫學”“老年生物學”“老年心理學”“老年社會學”為主題,在知網共檢索到期刊論文數千篇。老年學相關研究成果為老年教育學的建立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基礎。
6.出版機構
全國專門期刊,包括由中國老年大學協會和山東老年大學主辦的《老年教育》雜志、江蘇開放大學主辦的《終身教育研究》,以及上海等地創辦的老年教育研究雜志,對交流老年教育經驗、探索老年教育規律、推動老年教育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總之,我國老年教育學學科的建立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必要性在于老年教育學科本體成長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在其學科建立的可行性上,老年教育學內部的標準基本達到,如清晰的研究對象、明確的研究主題、可界定的研究范圍等。學科形成的外在條件已經滿足,如相對應的研究機構、合理的研究隊伍、豐富的研究成果以及相關學科的發展等,這都表明了老年教育學有著較為扎實的學科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