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情緒學習:促進幼兒情緒社會化的路徑設計與實踐研究
- 邱燕紅
- 17613字
- 2024-03-25 17:33:07
第一節 社會情緒學習:發達國家的做法與經驗
發達國家在社會情緒學習方面開展較早,其中美國、英國與澳大利亞3個國家在此領域的研究成果處于世界前列。
一、美國:社會情緒學習(SEL)的相關研究
美國是最早提出“社會情緒學習”概念的國家,也在社會情緒學習項目實施方面取得了非常豐富的研究成果。因此,梳理美國學前兒童社會情緒學習的相關研究成果,總結其寶貴的實踐經驗,對明確社會情緒學習的內涵與實施,增強學前兒童社會情緒學習活動開展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
20世紀90年代,美國出現日益嚴重的校園危機,學生濫用藥物、酒精,攜帶武器進入校園等惡性事件頻發。此外,在價值觀多元的美國,青少年面對復雜的社會環境以及多種選擇,被鼓勵追求個性與張揚,但冷漠的社會態度逐漸吞噬這些青少年的情感,使得他們脫離社會、反叛、自私、感情缺失,甚至犯罪。基于這樣一個社會問題,國家意識到要加強青少年社會情緒能力的培養。
(一)美國社會情緒學習:概念的厘定
關于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簡稱為SEL)的概念,美國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見。從學習過程角度出發,CASEL組織(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and Emotional Learning學術社會情緒學習合作組織)提出,社會情緒學習是指兒童和成人獲得認識和控制情緒的知識、態度和技能,學會關心和照顧他人,建立并保持積極的人際關系,作出負責任的決定并能夠有效解決具有挑戰性問題的學習過程。美國學者德哈瑪等人在《“與他人相處融洽”:社會情感學習和學業成功》("Plays Nice With Others":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and Academic Success)指出,社會情緒學習是兒童學習認識及控制自己的情緒、開展對別人的關心及照顧、做出負責任的決定、建立并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有效地處理各種問題的學習過程。杜拉克等學者同樣將社會情緒學習視為青少年獲取知識、態度和技能以認識和管理情感,設立和達成積極的目標,顯示對他人的關心和關愛,建立和保持積極的關系,做出負責任的決定,有效地處理人際關系的學習過程。
諾瑞斯站在社會情緒能力獲得途徑角度來看,社會情緒學習是一種使個體認識、調節并表達他們生活的社會情緒情感狀態,完成生活使命,獲得成就感的方式。他在《通過社會情感學習看課堂管理》(Looking at Classroom Management Through a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Lens)中指出,它是個體獲得做出成功選擇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的過程,是提升兒童社會情緒能力的重要途徑。
埃利亞斯在《學術和社會情感學習之間的聯系》(T he Connection Between Academic and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中從綜合性角度提出社會情緒學習是一種教學活動的方式,幫助孩子學會一套成功地完成學習任務、建立人際關系、有效與人溝通等技能,涉及品德教育、服務教育、公民教育和情感智力教育等方面的內容,是一個綜合性概念。也有學者同樣將社會情緒學習視為青少年獲取知識、態度和技能以認識和管理情感,設立和達成積極的目標,顯示對他人的關心和關愛,建立和保持積極的關系,做出負責任的決定,有效處理人際關系的學習過程。雖然美國很多學者對SEL的涵義都提出了自己的理解,至今仍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當前最有影響力、被普遍認可的是CASEL組織對SEL的定義。
(二)美國社會情緒學習的具體內容
美國CASEL 組織的研究者在深入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列出了5種核心的社會情緒能力,也是SEL的5個核心領域,包括自我認知、自我管理、社會認知、人際交往技能和做負責任的決策等能力。
自我意識:能夠準確識別自己的情緒和思想及其對行為的影響能力。這包括準確評估自己的長處和局限性,并擁有充分的自信和樂觀心態。
自我管理:在不同情況下有效調節情緒、思想和行為的能力,這包括管理壓力,控制沖動,激勵自己,設定并努力實現個人和學術目標。
社會意識:能夠從不同的背景和文化角度看待和同情他人,理解社會和道德規范的行為,接受家庭、學校和社區的資源和支持。
人際關系技能:與不同的個人和團體建立和保持和諧友好關系的能力。這包括清晰地溝通,積極傾聽、合作,抵制不適當的社會壓力,在沖突中進行建設性談判,在需要時尋求和提供幫助。
做負責任的決策:基于道德標準、安全考慮、社會規范、對個人行為和社會交往做出建設性和尊重的選擇的能力,對各種行動的后果進行現實評估,并考慮到自己和他人的最佳結果。
兒童的社會情緒學習不僅發生在校園內,也不僅僅依賴于教學,在兒童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事、物等都會對他們的社會情緒能力發展產生影響。因此,美國SEL的支持體系除了包含學校以外,還包括家庭和社區,形成了三位一體的支持體系。
美國SEL的5個核心技能的學習是相互影響與密切聯系的,而非獨立運行。許多研究證實,兒童社會情緒學習中的領域的發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是自我管理、人際交往和做負責任的決策的基礎。識別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可以幫助兒童表現出更積極的社會互動,進而做出親社會行為。做負責任的決策能力與其他社會情緒能力之間又相互影響,只有兒童理解了當前自己及他人的情緒狀態以及情境中的問題,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負責任的決策。
(三)社會情緒學習項目的標準與指南
2003 年,美國伊利諾伊州頒布了學生社會情緒能力的具體培養標準:伊利諾伊州社會社會情緒學習標準(Illinois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Standards)。此標準依據三大目標,同時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前期和高中后期)分層次設定具體指標。依次通過識別(identify)、描述(describe)、再認(recognize)、解釋(explain)、示范(demonstrate)、評價(evaluate)、分析(analyze)和應用(apply)等環節培養學生的各種社會情緒的能力。此標準的三大目標分別是:
1.為取得學業和終身的成就而發展自我認知和自我管理的技能。
包括識別和管理個人的情緒與行為、認識個人的內在品質和外部支持、展現并實現個人和學業目標等能力。
2.運用社會認知和人際關系技能,建立和保持積極的人際關系。
包括識別他人的情感與觀點;認識個人與集體觀點的相似性和差異性;運用溝通與社會技能與他人有效地交往;具備預防、駕馭和建設性地解決人際沖突的能力。
3.在個人、學校和社區環境中具備決策能力和表現出負責任的行為。
包括在決策時考慮道德、安全和社會因素;運用決策能力去處理日常學業和社會事務;為建設和諧的學校和社區做出貢獻。
標準依據此三大目標,再針對不同年齡階段(小學低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高中前期和高中后期)分層次設定具體指標。美國有些州通過小學低年級制定SEL標準作為將幼兒期標準與K—12標準相一致的進程的一部分,如伊利諾伊州和賓夕法尼亞州將其學前教育標準與SEL的K—12標準相一致。
2015年,馬薩諸塞州根據CASEL的社會情緒學習標準框架,為社會情緒領域制定了單獨的學前階段課程標準《馬薩諸塞州學前班與幼兒園標準:社會情緒學習和學習品質》(Massachusetts Standards for Preschool and Kindergarten: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and Approaches to Play and Learning,簡稱《社會情緒學習標準》),該標準將學前兒童社會情緒學習同樣劃分為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技能和負責任地做出決定5個領域,并說明了領域下包含的情緒表達、自體感受、自我效能等12個關鍵能力,每種能力有對應的發展標準。如情緒表達能力所對應的發展標準是兒童能夠認識、識別及表達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美國社會情緒學習項目的第一個指南是《安全與健康》,指南介紹 SEL 項目如何為學校的使命做出貢獻,還總結了SEL項目成果研究的現狀,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關于不同課程特征的實用信息,以幫助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安全與健康》發布以后,有關 SEL 的研究和實踐都取得了重大進展。而后 CASEL又發布《2013年有效“社會—情緒學習”指南(學前和小學版本)》(CASEL GUIDE:Effective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Programs,2013),簡稱《2013指南》;《2015年有效“社會—情緒學習”指南(學前和小學版本)》(CASEL GUIDE : Effective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Programs, 2015),簡稱《2015指南》。《2015指南》是《2013 指南》的延續,供初中和高中使用。這兩個文件是在《安全與健康》重新審查和考究的基礎上形成的。《2013 指南》主要的針對對象是小學和學前階段,因此這里主要介紹《2013 指南》文件。CASEL 在 2013 年發表的《2013 指南》中提出在學校中開發和實施社會情緒學習的7個內容:和所有的相關人員建立共同的社會情緒學習愿景;開發社會情緒學習相關的資源;編制實施計劃;提供持續的專業發展;采用有證據可依的SEL項目;整合全校的政策和活動;促進所有學生的社會情緒學習。《2013 指南》針對學前和小學學段,包含7個供學前教育使用的課程,分別是:Al's Pals;學前教育的高瞻教育方法(High Scope Educational Approach for Preschool);不可思議的年級(The Incredible Years Series);我能解決問題(I Can Problem Solve);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Promoting Alternative Thinking Strategies,簡稱PATHS);平和工作技能(Peace Works:Peacemaking Skills for Little Kids);心智工具(Tool of the Mind)。
(四)美國社會情緒學習的課程
美國對社會情緒學習日益重視,逐漸走上了課程化的軌道,涌現了一批有關社會情緒學習的課程。其中主要有:
1.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課程。
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PATHS)課程由格林伯格和庫施等人于 1995 年提出,最初在賓西法尼亞州實行。 PATHS課程是一種兒童社會情緒學習(SEL)課程,該課程旨在通過提升兒童的情緒理解、情緒調節以及社會問題解決能力,來降低危險性兒童的攻擊行為,幫助兒童管理自己的行為,識別自己的情緒,并學會與他人合作。課程適用于學前到小學六年級的普通兒童和特殊兒童。PATHS課程的4個主要課程目標是:兒童學會“停止和冷靜”;提供豐富的語言經驗,幫助兒童理解自我與他人;幫助兒童學會將情感理解與認知和語言技能結合起來,以分析和解決問題;鼓勵兒童發展友好、有效的同伴關系。PATHS包含了一系列的課程主題,如識別和標記情緒、控制沖動、減少壓力和理解他人觀點等主題。教師每周為兒童提供30~40分鐘的課程2次,課程時間通常是在社會情緒教育專門的時段。在這一課程中,還可以開展一些其他活動,以支持兒童在學校上課期間應用新技能,教師還會將這些活動及課程教授的主題發送給家長,家庭與學校共同致力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很多研究表明,PATHS課程是提高兒童社會情緒能力的有效途徑。
2.第二步(Second Step)課程。
第二步(Second Step)課程是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的優秀項目之一,是暴力預防課程的一部分,覆蓋K—12階段的兒童,該課程旨在通過提高兒童和青少年的社會情緒能力來減少他們的沖動和攻擊行為。第二步課程通過移情、沖動控制和憤怒管理、交友技能及問題解決等方面技能的學習來實現課程目標。因此,第二步 課程主要教育孩子如何管理自身情緒以及如何避免成為受害者。從本質上講,這一課程可以作為預防教育的基本技能課程。“第二步課程運用了4個關鍵策略來發展兒童的技能:大腦建筑者游戲(建立決策功能)、周主題活動、強化活動和家校聯系。鼓勵兒童在每天的日常活動中練習技能。每周活動有一個框架,第一天是熱身活動,了解主要的課程;第二天是一個小故事和討論;第三天和第四天是組成大小不同的組來進行練習活動,包括角色扮演、假裝游戲以及實踐練習等;第五天學生閱讀一本包括所學單元課程內容的書進行總結,然后周六周日教師會發放一個‘家庭聯系”的活動任務給學生,讓兒童帶回家與家長共同練習。”
3.強健兒童(Strong Kids)課程。
俄勒岡大學教授瑪瑞爾在《將預防科學與社會情感學習聯系起來:俄勒岡彈性項目》(Linking prevention science and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The Oregon Resiliency Project)中提出了強健兒童(Strong Kids)課程,旨在設計出更簡潔、花費時間更少的社會情緒學習課程。該系列課程2003年進行實地試驗,并于2004年正式推廣實行。強健兒童課程適用于學前期到高中期(K-12)的兒童,包括5個階梯,分別是Strong Start Pre-K、Strong Start K-2、Strong Kids3—5、Strong Kids6—8、Strong Teens9—12,其中 Strong Start Pre-K課程可適用于學齡前3—6歲的兒童,該課程包括10個課時和2個課時的輔修課,每課時約30~40分鐘,每周進行一個課時。主題包括識別自己和他人情緒,控制脾氣,建立友誼,解決問題等。課程在初期主要關注兒童對6種基本情緒(開心、悲傷、憤怒、害怕、驚訝、厭惡)的識別與理解,幫助兒童形成或擴展與基本情緒相關的情緒詞匯,提升情緒調節能力。后期的課程主要致力于概括和實踐更復雜的策略,以有效地引導兒童處理消極情緒以及提升社會人際交往技能等。甘特在《促進學前兒童社會情感學習:學前階段強勢開端的研究》(Promoting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in Preschool Students: A Study of Strong Start Pre-K)中提出,Strong Start Pre-K課程不僅可以提升兒童的社會情緒技能,減少情緒內化行為,還可以改善師生關系。強健兒童課程是優秀的社會情緒學習項目之一,具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如啟示我們要根據兒童的實際情緒問題及理論基礎為課程開發依據;在課程開發中要以目標為導向明確課程主題,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制定具體目標;豐富課程與教學的形式;注重課程的結構化與腳本化的協調;注重家校的配合,等等。
4.積極行動(Positive Action)課程。
積極行動課程,是美國中小學社會與情緒學習系列課程中的優秀課程之一,該課程在1973年由卡羅爾·戈貝爾·歐瑞發起,該課程起初只適用于高中階段,后來歐瑞博士到小學任教,又開發出小學階段的課程。該項目從一開始,經過無數次的實驗、操作和修改,最終成為一門較為完善的以指導從學齡前兒童到高中階段所有學生的社會情緒學習的課程。該課程以直觀哲學為基礎,旨在促進性格發展,學業成就和社會情感技能,并減少破壞性和問題行為。直觀哲學認為當人思考和做積極的行動時,會對自己感覺良好,而且總會用一種積極的方式去做每件事,而這些積極行為又會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想法,從而構成積極的循環往復。
積極行動課程內容涵蓋“學生的身體、智力、社會和情緒等諸多方面,基本可以將其概括在以下六大主題之中:自我的認識;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各種積極行動;管控自己的社會情緒;以合理的方式待人接物;以誠實的方式生活;努力地持續提高自己的社會情緒能力。在教學方法上,積極行動課程主要采用了反省鼓勵法、課堂討論法、模擬情境法等。積極行動課程不僅教學方法新穎獨特,具體實施過程也有別于一般課程,實施過程包括準備、實施和檢驗3個階段。”準備階段的任務主要是提供齊全的硬件設施及課程資料包,建設良好的課堂內部環境,營造家庭、社區、學校的和諧大環境,對課程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在實施階段,課程相關人員要做到為學生營造特定的情境,組織多樣的教學活動,及時給予學生反饋,主題活動結束后師生共同總結積極想法等;檢驗階段,學校會利用主題活動結束之后任課教師提交的實施報告(包含其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等內容)檢驗課程實施效果,并將檢驗結果反饋給任課教師,以便教師對照并修正改進。已有研究表明,在幫助學生提高社會情緒技能方面,積極行動課程在實踐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并得到了廣泛應用。
(五)美國社會情緒學習的支持條件
為了保證社會情緒學習的順利推進,美國還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規定,以支持社會情緒學習的課程實施。
1.控制因素。
為了保證SEL項目可以有效持續的開展,該方案還列出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應考慮到6個可持續性因素,分別是:對教師和管理者提供持續的社會情緒學習項目相關的理論學習,促進SEL 計劃長久保持動力;評價SEL實踐結果,并進行改進;提供支持SEL計劃得到有效落實的基礎性條件,比如政策、資金、人員與制度等;將SEL滲透到全校各類活動中;學校與家庭和社區形成合力;在全校、家庭和社區分享SEL的實踐成果。SEL項目實施方案的建立與完善為其順利進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2.訂立相關法案。
2003年,美國伊利諾伊州在其發布的《州兒童心理健康法案》第十五章中指出伊利諾伊州的每一個學校都應該將社會和情感發展納入教育計劃方案中。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制定了“社會情緒學習標準”,將社會情緒學習作為從幼兒園到高中的基本教育內容開始實行。2006年,美國紐約州發布的《兒童心理健康法案》也明確提出了類似的政策,并且投入了620萬美元支持交流、合作與試點工作。2011年7月,美國眾議院宣布了一系列推廣社會情緒能力學習的法案,宣布將大力支持基于課堂的社會情緒能力學習項目。2015年頒布了聯邦法案《每個學生都成功法案》(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簡寫為ESSA)。ESSA要求國家問責制度至少包括一個學校質量或學生成功的指標,而不僅是學生的認知能力;這一要求標志著聯邦轉向更全面的教育觀,其中包括SEL因素。在州一級,全美50個州都將一定程度的社會和情感內容納入了他們的學習標準;許多州制定了立法法案和政策,以支持從學前班到十二年級在全州范圍內實施SEL。這些法案對社會情緒學習項目的開展起到了重要和鼓勵的作用,所有學校心理健康專家和教育者會做得更好,也促使SEL將來在更多的州和國家得到應用和發展。
3.創設安全、支持性的學習環境。
美國一些研究表明,創設安全、支持性的學習氛圍是進行 SEL 的首要前提,很多州也相應地開展創設SEL良好環境的行動。如馬薩諸塞州教育部門在2015年頒布了《建立支持性環境》(Building Supportive Environments)文件。此文件從學習環境、社會環境、物質環境、臨時環境4個方面闡述了相關的環境支持策略。又如美國加州在實施社會情緒學習項目中同樣非常注重文化環境的創設,支持學校開發文化建設的戰略。例如利用學年的前兩周特別建立學校文化,在學校周邊宣傳學校的價值觀,或在課間播放音樂,以創建積極的環境。注重促進同伴間、師生間互動交流,以建立信任和諧的關系,例如在開學或上課時,學生間相互問候與握手。
社會情緒學習可以促進積極學習環境的形成,積極的學習環境又可以提高兒童的學習效率,給兒童提供社會情緒學習的良好機會,因此二者是互相影響、相互促進的,而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主要由人際關系、安全和環境3個要素組成。人際關系是指存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教師與行政人員之間的密切關系;安全是指學生在班中能感受到情感上和學習上的安全,遠離恐嚇與暴力,處于安全的學習環境;環境是指良好的學校和班級管理能夠滿足學生在自主、團結和能力勝任等方面的基本需求。
4.建立多位一體的支持共同體。
在SEL具體實施過程中,美國很多州都組建了多位一體的支持共同體。共同體成員包括學校人員(教師、支持人員、監督者和管理者等)、指導委員會(校長、監督SEL實施活動和結果人員)、家庭和社區人員等。學校人員主要是為SEL研發課程,并實施教學活動,同時對項目活動進行不斷學習、反思與反饋,起到認知引領的重要作用;指導委員會對SEL實施的評價與改進,設立監管SEL項目的機構,提供SEL實施的基礎條件(如:政策、資金、時間、人員等);學校、家庭和社區人員開展合作,將SEL滲透到課堂外的各種活動中,給學生提供練習和鞏固的機會共同促進SEL實施,此外,學校、家長和社區分享SEL的實踐成果,以支持和維續SEL活動的熱情。
二、英國:社會情緒學習(SEAL)的相關研究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研究報告將英國兒童評價為世界上最不幸福的兒童。因英國教育的重心放在用于提升教育質量的標準化測試上,被國內媒體批評為“被量化的教育”。隨著社會輿論升溫,英國政府政策開始發生變化,對兒童問題,尤其是兒童情緒和社會行為發展問題日益重視。2007年英國引進美國的“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將名稱改為“Social and Emotional Aspects of Learning(簡稱為SEAL)”,并在全國教育系統中推向社會情緒學習。從2007年引進至今,英國的社會情緒學習項目已經發展得比較完善與成熟了,英國從各個層面著手推廣 SEAL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研究與借鑒。
(一)社會情緒學習的內涵
關于社會情緒學習的界定,大多學者都以英國教育部的觀點為主要參考。英國的SEAL對社會情緒學習的定義為:它是一種促進兒童積極行為、高效學習與發展社會和情感技能的全面、綜合性的方法,可以幫助兒童有效管理生活和學習,重點提升兒童對自我情緒的辨識和管理能力,對其他個體提出的觀點理解和贊賞的能力,確定適宜的目標并且能夠成功完成,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技能。威爾在《發展情感素養學校》(Developing the Emotionally Literate School)中指出,SEAL項目的愿景是以家庭、學校和社區共同合作的力量促進兒童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支持所有兒童的健康發展。社會情緒學習包括5個核心技能領域,分別是自我意識、情緒管理、動機、移情與社會技能。
1.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主要表現為了解自我,重視自我,并理解自身的想法和感受。當我們能夠認識并描述出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和情緒感受,面對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能夠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時,我們將能夠更有效地進行學習,并積極地與他人互動。
2.情緒管理(managing feelings)。管理自身表達情緒的方式,應對和改變消極情緒,增強和提升積極情緒。當我們學會以積極的方式來表達情緒、應對困難情緒、感受積極情緒策略時,我們將能夠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做出更適當的行為,并與周圍的人進行更好的合作,有更好的產出。
3.動機(motivation)。努力向目標邁進,堅持不懈,保持樂觀。當我們能夠設置自己的目標,想出有效的策略來實現目標,并有效地應對阻力和困難時,我們將能以一種積極的方式去應對學習環境,并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的能力和潛力。
4.移情(empathy)。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重視他人,支持他人。當我們能夠理解、尊重并重視他人的信念、價值觀和感受時,我們將能夠更好地與有不同背景的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更好地與他們合作,更好地向他們學習。
5.社會技能(social skills)。建立并維護人際關系,解決問題。當我們學會了建立和維持關系、解決問題和沖突的策略時,我們便擁有了幫助自身獲得所有學習成果的技能,例如通過減少消極情緒和注意力不集中,把與他人互動作為一種提高學習經驗的重要方法。
這五大核心能力是緊密相關的,且有其各自的子內容,因此SEAL項目不僅將社會情緒學習看做是一種單科學習,而且認為其內容的特殊性使社會情緒學習的概念本身具有綜合性,它應當涉及品德教育、健康與幸福、公民教育、服務教育等方面的內容。
(二)社會情緒學習的實施原則、內容、步驟、特點
1.實施原則。
英國實行地區性的教育政策,英國政府賦予各地區最大的教育政策自主權,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學校意愿自由選擇適合本地區的方式推行社會情緒學習課程,但各地區在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實施各自社會情緒學習項目的同時也會以國家對SEAL項目實施的說明與規定為導向。
總體來說,英國社會情緒學習課程實施原則有四:
一是構建起更為良好的學校課程實施氛圍,從而確保社會情緒學習課程能夠得到較大的發展。二是賦予教師課程開發的自主權,讓教師根據自身的經驗及兒童發展的需要,提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三是注重兒童學習的過程,注重兒童的參與度與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合作學習,提升人際交往能力。四是教師要主動地與家長和監護人開展切實的合作,學校與外校、當地社區等要構建起密切合作的關系。
2.內容。
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通過與現有概念相結合來實施。英格蘭地區用3年的時間通過在21所中學開設抗壓課來開展社會情緒學習。在抗壓課中,孩子學習如何樂觀地思考、如何與他人取得共識,以及采取有效策略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挫折。此外,有的小學還通過開設價值觀課程來推行社會情緒學習,主要學習和討論 22 個與價值觀相關的詞匯內涵,兒童對這些概念進行理解與內化,并將其運用到真實的生活與學習之中。
二是通過與成熟課程相結合來實施。威爾士地區將社會情緒學習融合在個人、社會和健康教育與公民教育中實施。公民教育課程已經相對成熟,2011年9月,英國將個人、社會和健康課程(Personal,Social,Health and Education,簡寫為PSHE)納入國家必修課程范疇當中,并且將公民教育與 PSHE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以成熟課程助推社會情緒學習課程。
三是通過與成熟運動相結合來實施。世衛組織提出了健康促進的概念,英國很多學校參加了全球健康促進學校聯盟(the Global Network of Health Promoting Schools)。并為積極響應這一倡議而發起的一個長期的標準化項目,它包括情緒健康在內,覆蓋了370萬兒童,健康促進學校有12大宗旨原則,其中3項與社會和情緒教育有直接關系。
四是為社會情緒學習單獨開發設計課程。如蘇格蘭地區為3—18歲學生制定了卓越課程計劃。課程目標是培養成功的學習者、自信的個體、負責任的公民、有效的貢獻者,而這幾種能力都包含情感素養。如樂觀的態度、一定的情緒控制力、良好的人際關系、歸屬感與安全感的建立、挫折應對能力等都能夠幫助兒童實現上述4種核心能力的發展。
3.步驟。
首先,在課程實施之前,校長及課程教研員會參加由當地政府組織的社會情緒學習課程材料介紹會,為課程實施做前期準備,了解和熟知課程內容。
其次,與政府部門相關人員以及學校教職人員開展會議,討論社會情緒學習課程的實施應該提供什么,如何推進課程的開展,并將課程方案予以不斷的試驗。整個計劃全部都落定之后,全體學生都要參與、加入到這一過程當中。接下來,教師就需要對課程材料予以定期化學習,教師要能夠很好地將各種資源全部都結合到一起,將當前材料的觀點和想法充分地提取出來,并納入到課程計劃當中,從而構建有效的教學活動。
最后,在全校范圍內開展社會情緒學習課程,通過開展主題活動的方式,讓所有班級的孩子們都能夠得到更好的學習與生活,除此之外,還可以召開家長會議等。
4.特點。
英國教育學者凱瑟琳·韋爾對英國SEAL的實施情況進行了研究,總結出成功的SEAL項目應具有以下特點:有明確的教學和學習課程,以發展學生和教職工的關鍵技能、態度和行為;采取全校參與模式,并與學校現有的工作聯系起來,尤其是與促進學生良好行為和學習效果聯系起來;鼓勵創新,培養良好的人際關系,鼓勵參與,培養學生和教師的自主權,樹立明確的界限、規則,提升對未來美好結果的期望;提高教師的社會交往與情緒能力,并給教師提供適當的發展空間;讓家長和社區參與,由外部機構支持,以協調一致的方式共同工作;具有連貫性并被精心策劃,項目持續許多年,不急功近利地追求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起步很早,在小學甚至幼兒園就已開始。
(三)卓越課程:英國SEAL的課程之一
英國蘇格蘭地區希望兒童能夠更好地理解他們所生活的世界,發揮他們最大的潛能,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在2003年11月,蘇格蘭教育部門專門開展了卓越課程的改革工作。從2006年到 2010年,蘇格蘭政府推出了一整套卓越課程教材。在《卓越課程:構建課程1》中對課程領域做出了詳細的解釋,并投入到積極有效的學習進程當中;在《卓越課程:構建課程3》中詳細地論述了卓越課程體系的框架,并直接提出了3—18歲兒童所應該具備的技能。在《卓越課程:構建課程 5》中提供了關于評價和學習認證的指導。卓越課程隨著眾多文件的出臺而不斷被推進與完善,到目前為止卓越課程已經非常成熟。
1.卓越課程目標。
(1)卓越課程的總體目標。卓越課程的價值觀是追求智慧、正義、同情和正直。卓越課程的愿望是使所有兒童和青年能夠發揮其作為成功學習者、自信的個人、負責任的公民和對社會作出有效貢獻的潛力。基于課程價值觀與愿景,卓越課程的核心目標被確定為:把青少年培養成負責任的公民,使學生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情,能夠與同學們友好相處;能夠為自身塑造健康的體魄;有能力不斷發展三觀;能夠在生活與學習中不斷超越自我。
(2)早期階段水平目標。卓越課程分為5個階段,分別是早期水平(學前教育和小學一年級階段)、第一水平(小學一年級到小學四年級)、第二水平(小學四年級到小學七年級)、第三和第四水平(中學一年級到中學三年級)、高級階段(中學四年級到中學六年級)。早期水平的課程目標是支持兒童情感、社會和認知等不同方面的發展。使他們成為不斷獨立的,有責任的、渴望進步的人。學前教育的教師通過與每個兒童技巧性的交往,為兒童積極行為提供刺激情境,基于兒童的熱情、創造性、發展水平及學習目的來設計學習活動。
2.卓越課程內容。
卓越課程領域非常豐富,主要教學內容包括:表現性藝術(Expressive arts)、健康與幸福(Health and wellbeing)、語言(Languages)、數學(Mathematics)、宗教和品德教育(Religious and moral education)、科學(Science)、社會(Social studies)、技術(Technologies)八大課程。表現性藝術包括在藝術和設計、戲劇、舞蹈和音樂中的經驗和結果。通過表達藝術,兒童青年有大量的機會成為有創造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擅長鼓勵和欣賞的人。健康與保健包括精神、社會、情感和身體的健康,兒童青年需要有發展、喜愛、經歷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經歷。他們也需要學習如何處理在生活中所會經歷的新的、挑戰的情景。語言課程領域中的學習可以幫助兒童與青年形成交流想法、感覺、回應他人的能力,培養在學習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聽、說、讀、寫等技能,發展其語言表達能力及理解能力。學習數學可使兒童與青年掌握必要的計算能力,包括算術能力,這可使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宗教和品德教育支持兒童青年形成對他人價值觀和道德的判斷有負責任的態度。科學教育的重要目標是激勵、培養和保持兒童青年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質疑心。通過社會學科的學習可以使兒童和青年擴大對世界的理解,發展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形成自己的信念。科學學科的學習能使兒童和青年增強科學技術對社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影響的理解,幫助兒童利用科學技術參與到社會生活中去。
每個領域都圍繞“經驗(Experiences)”和“成就(Outcomes)”進行,且八大領域無主次之分,每個領域的內容都是相互融通的。八大課程領域涵蓋廣泛,無論是在哪個教育階段,領域是相同的,而內容因年齡特點而有所差異。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階段,以及不同階段的發展要求和特點,選擇不同階段的深度梯度。值得關注的是健康與幸福的課程,除了向學生教授特定的知識外,學校更加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與幸福感。
3.課程的實施。
早期水平的課程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施:
(1)兒童完全參與學習。這種學習是互動的、有目的的,受到經驗和結果的限制。
(2)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種環境是輕松的、支持的,兒童有機會進行觀察與互動的,設施是優良的。
(3)教師要基于整體研究進行課程設計,并借鑒之前的經驗和成果。
(4)通過共同的課程保證從學前教育階段到小學一年級順利地轉折過渡。學前教育階段的學習活動在小學一年級或以上繼續使用是很有必要的。
(5)學校之間相互合作以保證兒童順利度過轉折過渡期,各學校機構的專業對話、共享知識與信息等,使兒童的學習成果得以鞏固。
卓越課程的實施展現出鮮活的靈動性。課程的靈動性主要體現在課程實施決非呆板、機械地進行,而是富于靈活性和變動性,同時也富于創新性。卓越課程十分強調跨學科整合式教學。它要求把八大課程領域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理解,重視各個領域之間的相互交叉與滲透。
4.課程的評價。
“幼兒園課程評價的目的就是要探索課程的編訂和實施是否符合教育目的和幼兒的發展要求,幼兒通過課程的學習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以及課程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改進。”卓越課程評價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評價學生在知識和理解、技能、特質和能力這3方面取得進步和成就;評價學習的寬度、挑戰性和運用性;評價學習的進步和成就。當然,評價過程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評價原則。如評價要能促進學習,通過評價了解兒童已經學習了多少,思考如何實現更好的學習;學生要參與評價,主要是兒童的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同伴間評價可以支持和擴大兒童相互的學習;保證學生獲得適當的鼓勵,教師須保證評價符合學生的實際,并為他們提供最為適宜的鼓勵。
評價的方式主要是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尤其強調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性,因此評價的反饋既可以用于規劃和提高學習,也可以用于周期性的總結。評價主要包括日常性評價、周期性評價、過渡性評價。日常性評價指在日常教學和學習中對學生的評價。周期性評價指在固定的時間進行評價,一般是幾個月一評,教師利用周期性評價學生進步和成就是為了規劃、激勵和報告學生的進步。這種評價需要教師評價一段時期的學習狀況,并提供總結性報告。過渡性評價是指計劃良好的、有效的過渡性評價是維持兒童和青年按照卓越課程改革計劃的水平進步的基礎,這包括學前階段到小學、小學到初中、從其他學習機構到主流學校、從中學三年級后的普通教育到高級階段、就業或是接受高等教育。有效的轉折過渡會提高學習的連續性和進步性。在轉折過渡期的教育評價是尤其重要的,因為這是可以在各個階段的學校和老師都可以看到其標準和期望,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兒童和青年學習的連續性與進步。
(四)個人、社會和健康(PSHE)課程:英國SEAL的課程之二
社會情緒學習在蘇格蘭地區是個人、社會和健康以及公民教育結合實施的。2011年9月,英國兒童學校與家庭大臣艾德·鮑爾斯宣布:個人、社會和健康開始被納入國家必修課程這一范疇當中,并已經逐步地衍生成為一個完善的體系。個人、社會和健康課程的目的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的責任心與自信心,令其身心得到健康發展。
1.個人、社會和健康課程的目標。
個人、社會和健康的具體目標規定了學生在各個階段應該達到的特定要求,如在關鍵階段一(5—7 歲)的目標是:對周圍的事物的認識,對事情對錯的判斷,以及對于世界的認識與感受,并且發現美好,形成一些積極的品質。當然個人、社會和健康不僅僅是知識傳授,對于學生的困惑,煩惱、憤怒等內心感受也要給予積極的引導與回應,使學生自己能夠調控情緒,并能夠幫助他人解決問題。通過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做出簡單正確的選擇,能夠用自己的語言清楚地表達出內心的想法;能夠認識到與人合作的重要性,愿意學習他人的優點,能夠接納與尊重他人的差異性;學生愿意關愛他人,并對欺凌弱小有正確的看法,能夠意識到此行為是錯誤的 。
2.個人、社會和健康課程的內容。
個人、社會和健康課程非常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關注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等,并且強調行知合一。個人、社會和健康”的內容是多元的,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溝通交流技能。兒童可以通過語言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清楚,在集體的討論交流中愿意與他人交流。在實踐中,聆聽他人的聲音,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對交流進行總結評價等,都可以發展這一技能。值得一提的是,個人、社會和健康課程非常強調積極正面的鼓勵,而不是懲罰等負面的告誡。
(2)做出決策的技能。“為健康生活作出正確、積極的決策”這是一個積極的要求,它包含的內容很多,比如對同伴的建議作出選擇的能力,以雙方都滿意的方式應對沖突的能力。
(3)問題解決技能。問題解決技能,它與上一個技能有相似之處,然而區別之處是它強調對原因的分析,以及找到解決的方法,當然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是個人的、也可能是集體的智慧,重要的是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十分重要的。
(4)反思技能。“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這些名言告訴我們反思的重要性,當然個人、社會和健康也特別重視反思的價值,重新認識自身的行為,反思自身或他人處理事情的方法,可以揚長避短,為日后的發展打下牢固基礎。
(5)遷移技能。它實際上是一種應用技能,學以致用,將課堂上老師教授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個人、社會和健康充分強調個人的差異性,所以每次活動的設計都是不同的,這個思想就很有意義。
3.個人、社會和健康課程的實施。
有了理論的基礎,實踐起來就容易得多了,個人、社會和健康是在總結的基礎上形成了很多具體的要求,這樣為學校開展課程提供了更為具體的實施意見,這些要求適用于各個階段,主要分為 兩個階段。
(1)環境創設。個人、社會和健康非常的關注潛移默化的教育,它將環境教育看得很重,無論是在校的環境,或者是學校之外的環境。學校里的環境應該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教學來創設的,或者是為了保護學生的安全而創設的。學校教育開發培養學生知識技能等的能力是受空間以及時間限制的,所以教育應該結合家庭與社區的力量讓學生更加完美地成長成才。
(2)課堂教學。為了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接受,教師要結合日常生活來教學,并且選擇的信息都應該是積極向上的,方法的選擇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接受水平,也應該是積極的,通過掌握一定的方法,勤于練習,就能夠達到的成功,在此過程中還要考慮學生的生命安全,并且創造機會讓學生能夠自發地做出決定。
三、澳大利亞:社會情緒學習的相關研究
與美英不同,在澳大利亞,關于社會情緒學習使用的術語是“社會情感健康”(Soci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簡稱為SEWB)。澳大利亞在身心健康課程僅提出了大綱式的目標,負責制定全國性教育政策的部門即課程評估和報告局(Australian Curriculum,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簡稱ACARA)認為政府部門、專業機構、教育工作者和非政府組織應以學生整體能力提升為目標,以預防性健康為教育重點。
(一)社會情感健康(SEWB)的內容與實施
1.社會情感健康的內容。
SEWB將學生的社會情感分為7個相關聯的維度,分別是:
(1)社會情感健康(Social and Emotional Well-being)。主要表現為學生感受到的自身的積極情緒和行為的存在(如開心、與人友好相處、積極參與),和對消極情緒和行為(如遠離毒品、不絕望、不緊張、不焦慮)的管理。
(2)情緒回彈力(Resilience)。主要表現為學生感受到的自身的情感能力、應對技能(如當不開心時,向別人傾訴)和積極合理的態度(如當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時不悲觀、不喪氣,相信自己具備了取得成功的能力和資源)。
(3)積極的社會取向(Positive Social Orientation)。主要表現為學生感受到的自身的社會能力,例如建立友情,解決沖突,理解他人感受,遵守規則以及其他重要的社會價值。此外,學校應組織多樣化的活動,促進學生各種興趣愛好的發揮和發展,為學生創造機會,使得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4)積極的工作取向(Positive Work Orientation)。主要表現為學生感受到的自身的學習能力,例如自信心、堅持力、組織能力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5)積極的學校指標(Positive School Indicators)。主要表現為學生所感受到的教師的積極行為(如教師的鼓勵、支持等),以及學校建立的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的良好環境(如讓學生參與班規的制定與學校活動)。
(6)積極的家庭指標(Positive Home Indicators)。主要表現為學生感受到的父母的積極行為,以及和諧、平等、友愛的家庭環境(如讓孩子們感覺到自己被認可和接受、多與孩子共處、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討論可接受的行為和錯誤行為的后果等)。
(7)積極的社會指標(Positive Social Indicators)。主要表現為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交往能力,如能夠共情、關愛與尊重他人等。除此之外,積極的社會指標還表現為學生感受到的社區成人的積極態度和行為,如開展使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得以發揮和發展的項目;給學生為使社區變得更安全美好而作出貢獻的機會等等。
2.社會情感健康的實施。
澳大利亞的社會情感學習的實施路徑分為4個方面,分別是:
(1)營造積極的學校氛圍。這里積極的學校氛圍主要指的是集體感的建立,強調“全納”和緊密合作關系的重要性。澳大利亞是個移民國家,兒童集體感的建立可以幫助兒童形成歸屬感與凝聚力,提高兒童社會交往能力。
(2)開展社會情感學習課程。通過開展社會情感課程幫助兒童發展社會情緒技能,同時也會促進學業、價值觀的形成,這個路徑強調的是課程的開發、教師的教授以及兒童的學習之間的關聯。
(3)家校間的協同助力。家庭是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場所,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養方式以及文化氛圍都會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家庭需要與學校配合,二者作為一個整體來增強兒童社會情緒技能的提高。
(4)關注特殊兒童。此處的特殊兒童主要指的是有心理健康障礙的兒童。若兒童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會阻礙兒童的學習和人際交往能力,同時也會影響他們未來成長的道路。在這個路徑中需要教師或研究者進行早期干預、建立有效措施以及積極關注兒童家庭,幫助特殊兒童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
(三)社會情感健康的課程
澳大利亞社會情感學習項目中最具影響力的是“你可以的!教育(You can do it !education)”項目,此項目是由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Michael E. Bernard教授提出,他認為社會情緒能力的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情緒回彈力、毅力、學業成績及幸福感,降低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1.課程目標。
“你可以的!教育”項目的總體目標是促進兒童與他人形成積極關系,增強情緒幸福感以及提升學業成績,而實現總體目標的重要方面是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內在品質,主要包括自信、毅力、組織性、和睦相處和回彈力,“五大品質的發展被認為是兒童社會情緒技能發展和學業成功的必要因素,同時社會、學校、個人、家庭和先天氣質等因素會影響五大品質的發展。同時,該項目目標也提出了 12 種積極大腦思維習慣,通過具體思維習慣的訓練,學生能改變大腦的自動負性情緒,建立積極的情緒體驗”。這12種積極大腦思維習慣包括:社會責任感、規則內行事、慎思、寬容他人、時間管理、設定目標、堅持力、付出努力、我可以的、獨立、承擔后果、接受自己。
2.課程內容。
“你可以的!教育”項目內容包含3個部分,分別是情緒回彈力、性格學習和社會技能。伯納德教授認為這3個部分能實現5種基本社會情緒能力(自我意識、自我管理、社會意識、人際交往技能、負責任的決定)的培養。
(1)情緒回彈力(emotional resilience)。情緒回彈力指的是兒童解決消極情緒的能力。良好情緒回彈力的擁有者具有以下能力:一是能防止極端情緒的蔓延(如極度的憤怒、沮喪和壓抑);二是能在情緒低落時控制自己的行為(如不使用行為與語言暴力);三是能在有限時間段內平復情緒并進入到正常的學習或生活中。
(2)性格學習(learning dispositions)。良好的性格有助于兒童社會情緒技能的發展。Michael E. Bernard 教授認為性格學習的培養途徑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建立自信,引導兒童要相信自己,鼓勵他們嘗試新事物,大膽舉手發言、獨立克服困難、敢于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觀點等。二是毅力,指的是面對困難或不感興趣的事能夠堅持不懈。三是團隊合作,指的是在集體中能遵守規則,能與老師、同學友好相處,理解他人,尊重與接納集體的多元化并能與他人合作等。
(3)社會技能(social skills)。澳大利亞政府有關學生社會技能的培養策略受三個方面觀念的影響:一是5種人際問題解決能力,該政府認為人際問題的解決需具備5種能力,包括替換解決策略、終極目標思考、重要性思考、因果關系思考、長遠眼光。二是澳大利亞政府提倡的“接受他人”的理性觀點,這種觀點強調在力求他人認可的同時,也要接受他人的價值觀及其行為規范。三是價值觀教育,2005年澳大利亞政府教育、科學和培訓部確定了價值觀教育框架,該框架歸納了9種共同價值觀,分別是:關懷和同情、盡自己所能、公平對待、自由、誠實和信賴、正直、尊重、責任感和理解、寬容和包容。
四、發達國家開展社會情緒學習的述評
社會情緒學習起源于美國,20世紀末期美國出現嚴重的校園危機,為了解決這樣一個社會問題,美國在1994年首次提出了“社會情緒學習”。同年,美國成立了學術社會和情緒學習組織(簡稱CASEL),這一組織的成立使得美國社會情緒學習得到了迅速發展,有關社會情緒學習的研究也越來越豐富與系統。美國為社會情緒學習項目的實施專門制定了標準與指南,如《馬薩諸塞州學前班與幼兒園標準:社會情緒學習和學習品質》《有效“社會情緒學習”指南(學前和小學版本)》等,還開發了很多社會情緒學習的課程,如促進選擇性思維策略(PATH)課程、第二步(Second Step)課程等,并且為保證這些課程順利實施,政府提供了非常關鍵的支持性條件。通過對美國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發現當前美國的社會情緒學習已經發展得非常完善與成熟,對我國開展社會情緒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作用。
英國的SEAL是從美國社會情緒學習項目引進而來的課程,課程有效地促進了兒童的自我意識、情緒管理、共情能力以及社會技能等方面。英國從各個層面著手推廣SEAL 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從實踐方面來看,英國將SEAL項目與成熟的課程、運動、項目等相結合進行推廣,加快了在各地區中小學普及的速度,提高了效率。同時英國政府也賦予了各地區與學校很大的自主權,支持為SEAL 單獨設計課程或項目,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從政府層面來看,英國政府對國際組織的評價結果反應快速,面對自身的不足,積極提出應對策略,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SEAL項目的實施。從社會層面來看,兒童與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不僅僅只依賴于學校,而是家庭、社區與學校三位一體共同圍繞目標積極合作推動SEAL的順利實施。
澳大利亞以開放的姿態學習和借鑒美國的社會情緒學習,并結合本國的實際開展社會情感健康項目。澳大利亞沒有完全依照美國的社會情緒學習框架,而是將美國的SEL進行本土化的概念界定和維度劃分,它將美國SEL的5個維度重新劃分為7個維度,在綜合考慮多種現實因素的前提下進行項目的開發與實施,并為之提供資金與政策的支持以保證項目的順利實施。澳大利亞在發展學生的社會情緒技能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其成功做法是值得我們借鑒的。
盡管美英澳三國對社會情緒學習的定義及維度劃分各有特點,實施過程也有不同的路徑,但也表現出明顯的共性特點,這些特點包括:第一,關注兒童自我意識能力的建立以及自身情緒管理能力的發展,這是兒童積極社會情緒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兒童社會情緒學習的重要基礎。第二,關注兒童社會技能的發展,如對他人與社會有正確的認識,能夠接納多元化,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這是兒童社會情緒學習的核心。第三,關注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力量的整合,強調建立一種多方協同、互相支持的文化氛圍與工作機制,以提高學生社會情緒學習能力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