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夢里夢外的一地金黃

  • 空谷回音
  • 李翔宇
  • 2707字
  • 2024-03-15 18:04:31

我知道夢中時常出現的那個地方就是故鄉,完全源于那一地金黃。

農村的孩子很早就參與勞動,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最多的莫過于跟隨大人伺弄門前的園子。“一畝園十畝田”,伺弄園子不太用得著大力,但卻很耗費功夫。在天氣漸次轉暖、大田作物種完畢,就開始整理園子,種一點供自家食用的蔬菜等作物。下種之前,先要用鐵锨將板結的土地翻耕一遍,我們叫“踏地”,大人會叮囑锨不要攤得太厚,深度要盡可能保持足夠,這樣翻整的土地綿細,種植起來容易。有時由于作物的不同,譬如種植蔥蒜或者洋芋,還要整行起壟。一般來說,種植蔬菜環節比較繁雜,在浸種催芽、施肥選窩、下種深淺上很有些講究,這些精細活計孩童往往做不來,能搭上手的機會不多。種葵花玉米等等相對容易些,做的也比較多些。還記得初始在園子里種葵花的情形,先用鏟子在平整細綿的土里旋挖出拳頭大小的窩子,將兩三粒千挑萬選出來的籽粒飽滿的種子種進去,將掏出的土回填抹平,在上面畫一個圓圈。據說畫的圓圈有多大,生長出來的葵花頭就有多大,所以我們總是把這樣的圈子畫得很圓很大,希冀將來的收獲大些。但往往到收獲的時候,早就忘了當初所畫圓圈的大小,無法對證收到手的葵花頭與所畫圓圈大小比例是不是一致。好在辛苦不會白費,這十幾或者幾十株葵花,臨到花謝霜落的當兒,也能收獲幾斤葵花籽,年節的時候炒一盤瓜子用來待客磨牙。因為功用僅止于此,一般也不在意收多收少,有些“有他過年無他也過年”的意思。但在夏季滿目青翠的園子邊角,葳蕤生長著那么一行或者幾行葵花,肆意地綻放圓溜溜的花盤,排站成一抹一抹的金黃,這樣的景致卻一直沒有間斷過。

在土地承包到戶的前一年,隊上決定每戶劃三畝“飼料地”,統一種植葵花,方式是自種自收、收益歸戶。為著管理方便,推選出了兩名公認辦事公道的社員來管護,特別規定在葵花結了籽實的時候,不允許私自進田作業,防著有那手腳不干凈的行偷竊之舉。伺弄屬于自家的莊稼,人們自然格外賣力,“人勤地不懶”,那年的葵花長的倒也分外壯實。雖然因為種植面積大,很少有人耗費虛力去在下種的地方畫圈,但收獲到手的葵花頭卻比園子邊角種植那么幾行的要大出一圈,籽粒也大氣飽滿的多。猶記得那片在四野青翠包圍下的葵花地,一檔一檔地平鋪開來,如同威風八面的偉丈夫,神氣地睨睇著周遭缺行斷壟矮小瘦弱的谷子糜子,肆意炫耀著自己的高大健碩,爭搶著陽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潤澤。當他們一同迎來蓓蕾綻放的時候,宛如一個個初拋春懷的妙齡女子,盡情宣泄著固有的高貴矜持和秋波暗遞的嫵媚,折射出一片片炫目耀眼的金黃,引誘著人們覬覦溫飽的貪婪目光。自此以后,那塊地就被稱為“飼料地”,到如今也這樣叫,其實壓根兒和飼料沒有什么因果關系。

此后種植葵花就逐漸多起來了,勞作的苦累自然也就難免,尤以種植和收獲環節為甚。在耕耘種植的春季,常見鄉民——自然也少不了老人和小孩,佝僂著身子,幾乎是零角度地匍匐在地點種著葵花。點種的稱謂,既恰當也明了,一語道破了種植過程的辛勞。相對而言,生長期間的田間管理倒較容易些,主要是澆水施肥、鏟除雜草的活計,可以甩開膀子來干,功效也比較高。麻煩瑣碎的是收割,要用鋒利的鐮刃將葵花頭割下運回,齊聚了家中所有的人手,用棍棒使勁敲打葵花頭的背面,將籽粒敲落下來。逢著葵花收割盛期,從村中巷道走過,棍棒擊打葵花頭的砰砰聲和籽粒敲落的唰唰聲彼此應和著響成一片,間或夾雜了人們快意地暢談和孩子們興奮莫名的呼叫,你就會明白,全村此刻正在為葵花的韶華流逝舉辦著一場莊重而虔誠的祭奠。

為了減輕勞作的苦累,更是為了適應大面積種植的需要,人們想了不少好的方子,索摸著制作了一些器具。值得一提的,一是可稱之為“點籽機”的器物,外形如同龍頭拐杖,頂端為喇叭形的開口,中間為中空的鋼管,底端打磨的比較鋒利,很容易就可以刺入泥土,從開口處灌入種子,拔起鐵管,用腳沙抹一下,就完成了一次點種的過程,好處是動作快、人松活,可以挺直了脊梁,不受弓腰打趴的限制和佝僂屈膝的苦痛。再就是以焊接為主要工藝制作的“脫粒機”,用角鐵焊成四四方方的架子,上部是比葵花頭厚度稍薄一點的匣槽,里面有三根鋼筋等距排列組成的錕軸,下部是裝配的用來帶動錕軸轉動的電機。操作時只需把葵花頭平放進匣槽,高速旋轉的錕軸將葵花頭從另一邊甩出,所有的籽粒就全部被脫落下來,速度極快,比之用棍棒敲打,誠有天壤之別。如果不是親身參與實實在在的勞作和反反復復地不斷摸索,單憑臆想,縱使挖空心思地想破了腦袋,斷也不會發明出如此實用而巧妙的器具來。

我始終認為夏季是故鄉最美的季節。在這希望拔節、夢想開花、成果凝結膨大的季節,放眼故鄉的原野,宛如紅黃綠三原色勾畫的圖板,好像專意要彌補其他季節景色單調的虧欠,毫無保留地涂抹、裝扮、變幻、展露著自己的風采。似火的紅枸杞、賽金的黃葵花、如茵的綠玉米,扎堆趕趟兒地顯擺著各自的繽紛和色彩,紅的絢爛,黃的艷麗,綠的嬌嬈,相互參雜、拱托、浸染,共同美麗著故鄉的風景,浸潤成就著鄉民的夢想。尤其是那成片成片的葵花,本來種植的就多,腰身又健碩高挑,花蕾綻放時猶如為著躲避夏日驕陽而打起了明黃透亮的短柄圓傘,就更加地奪目耀眼。假如你徜徉留戀的時光恰是遠山銜吞夕陽的黃昏,走在阡陌縱橫的田野,入目全然是那種厚重而不失豁亮的金黃,你會恍然覺得,即將西沉的太陽怕也是一盞盛開著錦簇花盤的葵花吧。若非如此,那定是遍地的葵花,全都幻化成了一個個眨巴著眼睛的太陽!

我會時不時地走回故鄉,也會如同赴約一樣年復一年地探視那遍地金黃。現在已是露白霜冷的秋日時光,斑斑駁駁的焦枯黑絲如同老年斑一樣,凸顯在那些曾經光亮素凈的金黃臉面上。這些集體步入成年的葵花,全都謙遜地低垂了昂首一生的高貴頭顱,莊重虔誠地向腳下的泥土躬行飽含感激之情的敬禮。他們最后要做的,就是決然而然地走向壯烈的也是最后的歸途——用咽喉碰擊鐮刃的脆響,再次奏響故鄉村莊慶賀豐收的華麗樂章。這樣的情景,總是令我在無盡的感動中油然泛起莫名的憂傷,更令我忐忑不安和揣摩難定,不知該向這些生動著故鄉大地的性靈們,獻祭鏗鏘激昂的禮贊,抑或是婉約哀傷的挽歌更為恰當?盡管這憂傷幾可刺穿故土深厚的胸膛,他們卻恍若無感或者全然不當回事,就像故鄉憨厚質樸的鄉親那樣,只以生長死亡這樣的輪回,生生不息地守望在故鄉大地上。

不經意間回首張望,故鄉種植葵花的日子已走過40多年。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歲月里,那種叫做葵花的作物,就以一抹金黃、一片金黃、一地金黃這樣漸次交替的方式,將故鄉鄉民的日子從當初貧困苦焦的境況演繹成當下滋潤豐滿的模樣。而那夢里夢外的炫目金黃,就成為連通我和故鄉母體的臍帶,起搏著我的脈搏、調節著我的心律、輸送著親情關愛和感動感悟等滋養成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宿松县| 明水县| 陆丰市| 崇礼县| 彭阳县| 江川县| 阳江市| 湘阴县| 行唐县| 伊宁县| 芒康县| 方山县| 阿勒泰市| 靖州| 惠水县| 益阳市| 南靖县| 鸡东县| 和田市| 朝阳市| 吉林市| 美姑县| 龙南县| 重庆市| 阳曲县| 南乐县| 麻江县| 霞浦县| 墨竹工卡县| 台州市| 常宁市| 辽阳市| 慈利县| 平江县| 金门县| 锡林郭勒盟| 鄂托克旗| 广宁县| 台江县| 德兴市| 饶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