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1章 殿碑古木說晉祠

  • 隴頭流水
  • 李昆華
  • 1168字
  • 2024-02-29 14:22:40

深秋的一天,我來到名聞天下的太原晉祠。面對偌大一片古典園林,正不知從何入手,忽然記起郭沫若《游晉祠》中的詩句:“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競煒煌”。寥寥十四字,倒是游覽泱泱晉祠的精要提示。

那么就先看一看園內宋殿之一的圣母殿吧。它背倚懸甕山危峰,面臨著名的魚沼飛梁,飛檐琉璃,雕花脊獸,好不巍峨壯觀!尤其那殿前廊柱,精鑲細飾木雕盤龍八條,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神態各異,競顯夭矯,已是呼吸千年風雨,依舊騰挪欲飛!

跨進結構奇特的殿內,便看到精美的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中間主像即為圣母,她鳳冠蟒袍,儀態端莊;左右侍兒,手中各持所奉,姿態自然而又神情殊異。一幅典型的宮廷生活寫真!圣母為誰?何來這般尊貴?原來她是周武王次子叔虞的母親邑姜。叔虞封唐(今太原),其后叔虞的兒子因地臨晉水而更國號為晉。北宋天圣年間追封唐叔虞為汾東王,又因宋代統治者極力提倡孝道,便為其母邑姜修建了這座氣象莊嚴的圣母殿,規模和氣派遠遠超過了北魏人修建的唐叔虞祠(即原晉祠),致使唐叔虞祠反倒退處次要位置。

同為宋代建筑,圣母殿右側的水母樓,于簡樸之中就多了幾許平民化色彩。這座歇山式二層小樓,就坐落在晉水之源難老泉上,內塑溫厚慈祥的水母坐像,四周的壁畫無聲地講述著水母以及難老泉的來歷,一個凄美而感傷的民間故事。相傳晉祠北二十余里金勝村一柳氏女子嫁到晉祠的古唐村為媳,刁鉆的婆母虐待她,命其日日到遠處挑水,且只要前桶,不要后桶。某次路遇一位借水飲馬的仙人,飲畢,仙人憐柳氏善良悲苦,以其馬鞭贈之,并謂將此鞭插入水缸,需水時提鞭便得。一日貪心的婆母窺破秘密,將馬鞭抽出缸外,水流陡溢出缸,勢若洪水。柳氏聞訊,急持坐墊坐于缸口,水流遂從墊下緩緩溢出。百姓得救了,水母卻再也沒有離開水甕,她身下的流水就化成了源源不絕的難老泉。這就是“飲馬抽鞭,柳氏坐甕”,造福后人的動人傳說。

著名的唐碑,就在貞觀寶翰亭內。其全稱為《晉祠之銘并序碑》,唐太宗撰文并書。原來,李淵、李世民父子自太原起兵奪取天下,為酬謝唐叔虞冥冥中的神佑之恩,并為宣揚西周與叔虞的治國方略,以期鞏固新政權,乃立此碑。原來,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期的唐王朝,還是從太原這座最古老的唐城發軔的。碑文一千二百余字,行書體,勁秀瀟灑而雄奇,有人評價是僅次于王羲之《蘭亭序》帖的行書杰作,謂之天下第二行書。

作為自然與人文景觀的古樹,往往是一處文明的滄桑見證與標尺。古老的晉祠,更薈萃多株以虬枝與巨冠,撐持著悠悠歷史的活的化石、有生命的文物。幾株周柏就巍立于圣母殿的左側,真是霜皮溜雨,黛色參天。其中的一株如龍鐘老人歪靠在另一株上,倶已三千年矣!卻依然葳茂崢嶸,生機旺健。而那株隋槐就屹立于關帝廟內,樹圍竟達六點六米,樹干直徑也有兩米多,樹蔭面積四百余平方米。其蒼勁、莊穆、厚重、博大的威儀,瞻之既令人驚心,又使人感奮!

1997年11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如东县| 威信县| 饶河县| 长丰县| 杂多县| 洛阳市| 泊头市| 绥宁县| 盐山县| 曲阜市| 伊金霍洛旗| 新河县| 绵阳市| 宁武县| 盐城市| 乐平市| 安乡县| 盈江县| 泰来县| 岳西县| 武陟县| 缙云县| 蚌埠市| 拜泉县| 怀安县| 上饶市| 博罗县| 思南县| 南雄市| 望城县| 东台市| 庄河市| 精河县| 乌兰察布市| 彰武县| 黄陵县| 仁寿县| 京山县| 金坛市| 凯里市|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