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車上的姜黃色塑料桶,還剩下幾桶沒賣完的醬油、醋。
不惑之年的父親,身子俊黑消瘦。
一根手腕粗的麻繩,一頭綁在車上,一頭綁在父親的肩膀上。
父親咬牙埋頭,像一頭牛,拉著比他重的多的車。
母親最先看到了門外的江秋寒,用肩膀扛了扛埋頭趕路的父親。
“小寒回來了!”
父親這才抬起頭,往遠處看。
原本已經(jīng)精疲力竭的他不知道又從哪兒借來了力氣,加快了幾分速度。
“你怎么回來了?”
父親詢問,語氣有些生氣。
從洛城到滬上的火車票,相當于賣一個月醬油的收入。
江秋寒上學的花費占據(jù)著這個貧瘠的家庭近八成的開支。
江秋寒笑道:“回來看看你們。”
“好好學習就行,回來做什么,不用回來。”
母親看著江秋寒身旁的機器,驚詫道:“這些你從哪兒弄的?”
江秋寒編了個謊:“我在學校的一個項目得了獎,賣了專利賺了很多錢,電視機和冰箱我看咱村都還沒有,我就想著給你們買個,沒事你們可以邀請村里的鄰居來家里看看電視,增進一下鄰居感情,平日里也就不至于那么孤單了。”
父親小心翼翼的伸出滿是起皮的手,小心翼翼的撫摸著這些昂貴的機器:“這得花不少錢吧?有那錢還不如存起來,買這個干什么。”
“沒花多少錢,”江秋寒笑道:“你們就用就好了。”
江秋寒把彩電和電冰箱陸續(xù)搬回了家。
一個十二米見方的小院子,是他們一家三口的家。
院落里只有兩個破舊的屋子,大一些的起到客廳和臥室的功能,小一些的是廚房。
江秋寒把彩電和電冰箱放在客廳,想要插上電測試一下,可半天找不到插頭。
“爸,插頭呢?”
“啥插頭,”父親在院子里洗毛巾,嘟囔了一句:“咱家沒通電。”
母親解釋道:“渠邊就咱一家,要通電線過來得自己承擔,太花錢了,等后面如果誰家在附近蓋新房子,我們再趁著通電。”
江秋寒一愣。
搞半天買了這些高端電器回來,家里還沒通電呢。
這無厘頭事件直接把他給氣笑了。
但笑著笑著就心酸不已。
“爸媽,如果給你們選擇的話,你們想去城里住還是在鄉(xiāng)下蓋新房子?”
父親幾乎是不假思索:“去城里做什么,你工作了可以呆在城里不用再回村子了,我們就呆在村子里,還有那么多地要種。”
“如果不種地呢?”
“那也在村里,”母親道:“城里太陌生了,城里人消費都高。”
江秋寒道:“那我給你們留些錢,你們?nèi)フ胰私o咱家蓋個新房子。”
父親擦著毛巾回到了屋子:“蓋什么房子?你哪兒來那么多錢?”
“就是專利費,后面的商品只要用我的技術(shù),都得給我掏錢,你兒子賺到錢了。”江秋寒看著一臉老態(tài)的父親,得意道。
兒子的炫耀,讓父親郁悶并快樂著。
但頂梁柱失效的郁悶稍縱即逝,緊接著就是席卷而來的高興。
盡管父親還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可就在那一瞬間,足以讓他感到前所未有的欣慰和輕松。
江秋寒站在電冰箱旁邊。
鳳凰電冰箱是寧波的牌子。
約莫有半人高。
分上下兩個柜,上柜要短些,下柜長些。
這個牌子和雪花電冰箱比起來在市場上的名聲要小一些,但在九十年代的學生心里,再沒有什么東西比它的名氣更大了。
九十年代,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級下冊的語文課本上,有一篇叫《我家還缺啥》的文章。
這個文章是一篇贊揚和鼓勵承包責任制的軟文。
不可否認,推廣很成功,尤其在年青一代影響深遠。
因為承包責任制,主角一家蓋了新房子,買了電冰箱,還要買洗衣機、買彩電、買收音機……
那時候無數(shù)剛剛啟蒙教育的孩子或許記不住承包責任制這個名詞,但一定都記住了課文中描述的畫面。
那個畫面,曾是無數(shù)農(nóng)村孩子夢想中的生活。
而那臺鳳凰牌冰箱,也就因此深入了人心。
江秋寒把在廚房淘菜的母親也喊了過來。
然后當著二老的面打開了上面冰柜的柜門,里面整整齊齊的擺放著五摞現(xiàn)金,每摞有五六厘米厚。
二老看到這錢,臉色驟然煞白,相互對視了一眼,目光里充滿了驚詫和擔憂。
“小寒,這么多錢你從哪里弄來的?”
父親趕忙將冰箱門給關(guān)上,然后跑出屋子,把院門給緊緊閉上。
“就是我那個產(chǎn)品專利,賺到大錢了,”江秋寒安慰道:“你們放心,都是來路光明正大的。你們拿著錢去蓋新房子,給家里通上電,以后不要去賣醬油了,也不用種地,就歇著。”
江秋寒又從口袋里取出來了一張存折,交給了二老:“冰箱里的現(xiàn)金一共是二十五萬,你們的生活費我每個月會給你們轉(zhuǎn)到這存折上面,你們放心花錢就行。”
二老看著手上的存折,情不自禁的緊張了起來。
嶄新的存折一本通,上面的轉(zhuǎn)存記錄只有一條。
在余額一欄上顯示著一個七位數(shù)的數(shù)字。
母親緊張的聲音顫抖:“一……一百萬啊小寒?”
父親則緊緊捏著存折一角,目光凝重。
百萬,別說在平頭鎮(zhèn),就是在孟縣估計都能爭一爭首富了。
這種幾乎做夢都不敢想的數(shù)字,讓二老在很長一段時間失去了語言能力。
過了大概三四分鐘。
父親伸出手,輕輕捏了捏江秋寒的肩膀。
“窮沒根,富沒苗。你打小就聰明,爸知道你將來一定會有出息,”父親看著自己這個有幾分陌生的兒子,叮囑道:“能看到你能有這么多錢,爸媽很開心,也算是望子成了龍,爸只有一個要求,遵紀守法!違法的事情,哪怕賺再多錢,我們也不做。”
“嗯,爸媽你們放心,我這是靠技術(shù)賺錢,絕對不會犯法。”
在江秋寒的極力堅持下,二老才算是把錢收了下來。
……
母親懷揣著激動的心情,到廚房去做飯,
春上的洋槐花,裹上一些面,蒸熟了味道一絕。
這是江秋寒記了一輩子的美食。
父親則開始用腳步丈量著腳下的土地,
在他剛結(jié)婚的時候,就答應母親要努力賺錢蓋一個新房子。
現(xiàn)在終于如愿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