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技術路線與研究方法

1.4.1 技術路線

本書試圖對土地領域中的發展權理論進行“正本清源”,并探索英美法系土地發展權及其轉移制度的借鑒意義和應用前景,將其引入我國的土地用途管制框架,對剛性的計劃配置進行市場取向的修正。為此,本書主要從土地發展權轉移機制設計原理與技術方法兩個方面展開研究:首先,從英美法系權利束范式和大陸法系物權范式兩個方面審視土地發展權的形式及特點;其次,分析和論證英美法系發展權在我國不同視域下的對應形式;再次,著眼于發展權轉移機制設計原理,提出發展權轉移機制設計的兩種技術路徑;最后,分別進行發展權轉移項目化機制設計和發展權轉移制度化機制設計。本書的技術路線如圖1-1所示。

圖1-1 本書研究的技術路線

1.4.2 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方法

筆者通過閱讀國外關于發展權及其轉移方面的研究成果,了解發展權產生的根源、制度背景,以及創建發展權市場的方法與思路,并根據我國現有發展權理論研究的不足,進一步明晰本書的研究方向和目標;通過閱讀國內學者關于土地發展權本土化主張的研究成果,本書將英美法系的發展權納入中國不同的視域中進行解讀,并對其合理性加以分析、論證,為本書中涉及的相關問題提供一個具有可操作性的選擇方案。

(2)比較分析方法

由于發展權根植于英美法系的財產法制度框架下,本書通過對比英美法系和大陸法系創設機制的不同,分析發展權在兩種不同權利類型中的位置,準確把握發展權的性質與形式;通過對比兩大法系國家的發展權作業要點,提出國家介入土地發展權的三種情形;將中國國內土地發展權市場與一般商品市場、土地市場進行比較,分析土地發展權的市場結構,進一步明確土地發展權市場的功能定位。

(3)案例研究方法

本書將中國國內的土地發展權市場案例進行歸類分析,探索和總結中國國內地方實踐的運行模式和共同特點;總結其他國家(地區)的發展權本土化轉移制度及經驗,通過與國內土地發展權市場的對比,以期對我國的土地發展權轉移機制設計有所啟示。

(4)GIS空間分析方法

本書采用GIS軟件對平陽縣土地利用現狀圖件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件進行疊加,根據土地發展權轉移原理,獲取平陽縣發展權項目中的發送區域和接收區域。此外,本書土地利用數據的提取和分析、平陽縣土地發展權轉移示意圖都借助GIS工具來完成。


(1) 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試點,http://www.h2o-china.com/news/view?id=264814&page=1。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六年,http://ah.people.com.cn/n2/2018/0423/c358428-31493099.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福县| 隆德县| 宣恩县| 石棉县| 竹溪县| 天门市| 泗洪县| 武强县| 泸西县| 柘城县| 乌兰浩特市| 仪征市| 凤翔县| 社会| 嫩江县| 罗源县| 佛冈县| 青岛市| 修文县| 桂阳县| 信阳市| 平度市| 靖宇县| 广安市| 噶尔县| 眉山市| 陵水| 贵州省| 沐川县| 雅安市| 通河县| 泾源县| 陆河县| 汤阴县| 岱山县| 拉萨市| 黎川县| 渭源县| 屯门区| 麻城市| 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