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1 科研機構改革勢在必行

我國科研機構改革是自身發展的需要,尤其在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企業需求和市場需求的拉動、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帶動下,傳統科研機構逐漸開始轉型,尋求新的創新發展模式,并逐漸發展成為“新型科研機構”。

2.1.1 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動

(1)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

近現代以來已先后發生了五次重大科技革命,歷次科技革命均表明,新的科技能夠直接推動新興產業的進程。21世紀,各種前沿技術興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生物醫藥技術、新材料技術等領域不斷涌現出大量顛覆性的技術創新,科技創新帶來了新一輪的產業變革,推動了全球創新格局的變化。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進,我國科技創新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從《全球創新指數報告》看,2012年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34位,2020年已升至全球第14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在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我國專利、商標和工業產品外觀設計等知識產權指標保持世界領先地位,并在生產率增長、創意產品出口等多個指標方面位居世界前三。我國在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的同時,科技創新也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七次會議強調,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只有不斷推進科技創新,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此后,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搶占先機迎難而上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當前,我國正處于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既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又面臨著差距拉大的嚴峻挑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創新在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標志著創新驅動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新時代發展進程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戰略支撐作用。

(2)創新驅動戰略推動了科研機構改革

創新驅動戰略營造了良好的創新環境。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經濟發展亟須轉型的背景下,我國適時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激發了創新活力,營造了創新氛圍,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備受認可,創新促進發展深入人心。

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下,要突破技術瓶頸,形成跨界融合、增強產業持續創新能力,就必須推動傳統動能改造升級和新動能成長壯大,推動中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增長。要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我國必須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把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有效結合,推動科技與產業貫通,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更多源頭活水。

習近平總書記在最近幾次的兩院院士大會上強調,科研院所要根據世界科技發展態勢,優化自身科技布局;要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明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新主體在創新鏈不同環節的功能定位,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激情和活力。當前,國內很多科研機構開始聚焦于人工智能、量子科學、基因編輯、新材料、新能源等關鍵領域,傳統科研機構發生變革,形成了以新型科研機構為單元的具體發展模式,形式多樣的新型科研機構有效組合了創新要素,形成了新的創新生態。

2.1.2 企業需求和市場需求的拉動

(1)企業和市場對技術的高要求拉動科研機構改革

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市場會催生新的產業,驅動科技創新,科技進步激發產業革命,催生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催生新的市場需求,進一步拉動科技發展,推動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集聚。

當前我國在很多高技術領域,存在受制于人和“卡脖子”現象。國外對關鍵技術的專利壁壘、技術封鎖、產品進出口限制等,導致我國大量高技術企業核心技術被“卡脖子”,引發了企業生存和產業發展的重大挑戰。以美國對中興和華為的技術制裁為例,大量相關企業面臨生存問題。企業和市場對新技術和核心技術具有非常強的需求,這就要求企業加大研發力度、高校和科研機構提高技術水平。科研機構需要遵循科研規律,加大基礎研究布局,圍繞當前的重大需求進行研究。2020年,科技部、國家發改委等五部門印發《加強“從0到1”基礎研究工作方案》的通知,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共建各類研究開發機構和聯合實驗室,推動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圍繞企業技術創新需求,解決企業發展中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

專欄2-1 《科技日報》2018年報道的35項卡脖子技術概況

1.制造芯片的光刻機。中國生產的最好的光刻機,加工精度是90納米。國外已經做到了十幾納米。

2.芯片。低速光芯片和電芯片已實現國產,但高速光芯片仍全部依賴進口。國外最先進芯片量產精度為10納米,我國只有28納米,差距兩代。在計算機系統、通用電子系統、通信設備、內存設備和顯示及視頻系統中的多個領域中,我國國產芯片占有率很低。

3.操作系統。3家美國公司壟斷手機和個人電腦的操作系統。數據顯示,2017年安卓系統市場占有率達85.9%,蘋果IOS系統市場占有率為14%,其他系統僅占0.1%,這0.1%也基本是美國微軟的Windows系統和黑莓系統。

4.航空發動機短艙。航空推進系統最重要的核心部件之一,我國尚無自主研制短艙的專門機器。

5.觸覺傳感器。工業機器人核心部件,中國100多家企業中,幾乎沒有傳感器制造商進行觸覺傳感器的生產。日本陣列式傳感器能在10厘米×10厘米大小的基質中分布100個敏感元件。

6.真空蒸鍍機。OLED面板制程的“心臟”。日本Canon Tokki獨占高端市場,Canon Tokki能把有機發光材料蒸鍍到基板上的誤差控制在5微米內。目前我國還沒有生產蒸鍍機的企業。

7.手機射頻器件。信號發送和接收的基礎零件。高端市場基本被Skyworks、Qorvo和博通3家企業壟斷。

8.iCLIP技術。一種新興的實驗技術,是研發創新藥的最關鍵技術之一,國內實驗室極少有成熟經驗。

9.重型燃氣輪機。我國具備輕型燃氣輪機自主化能力,重型燃氣輪機仍基本依賴引進。國際上主要是美國GE、日本三菱、德國西門子、意大利安薩爾多4家企業掌握該技術。其與中國合作都附帶苛刻條件:設計技術不轉讓,核心的熱端部件制造技術也不轉讓,僅以許可證方式許可本土制造非核心部件。

10.激光雷達。一種自帶光源的傳感器,是自動駕駛汽車的必備組件。目前幾乎都是美國Velodyne的產品,其占八成以上市場份額,國產沒有話語權。

11.適航標準。航空發動機的標準體系,國際上,以FAA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適航審定為主。

12.高端電容電阻。中國是最大的基礎電子元件市場,國內企業的產品多屬于中低端,在工藝、材料、質量管控上,相對薄弱。

13.核心工業軟件。國產EDA與美國主流EDA工具相較,設計原理上并無差異,但軟件性能卻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先進技術和工藝支持不足,和國外先進EDA工具之間存在“代差”。國外EDA三大巨頭公司Cadence、Synopsys、Mentor,占據了全球該行業每年總收入的70%。

14.ITO靶材。國外可以做寬1200毫米、長近3000毫米的單塊靶材,國內只能制造不超過800毫米寬的。日式的月產量可達30~50噸,我國年產量只有30噸。

15.核心算法。中國是世界第一大機器人應用市場,但高端機器人仍然依賴進口。由于沒有掌握核心算法,國產工業機器人穩定性、故障率、易用性等關鍵指標遠不如工業機器人“四大家族”發那科(日本)、ABB(瑞士)、安川(日本)、庫卡(德國)的產品。

16.航空鋼材。起落架依靠特種鋼材。目前使用范圍最廣的是美國的300M鋼,國內用于制作起落架的國產超強度鋼材有時會出現點狀缺陷、硫化物夾雜、粗晶、內部裂紋等問題。

17.銑刀。銑磨車最核心部件銑刀仍需從國外進口。

18.高端軸承鋼。高端軸承用鋼的研發、制造與銷售基本上被世界軸承巨頭美國鐵姆肯、瑞典SKF所壟斷。前幾年,它們分別在山東煙臺、濟南建立基地,采購中國的低端材質,運用核心技術做成高端軸承,以十倍的價格賣給中國市場。

19.高壓柱塞泵。2017年中國液壓工業的規模已經成為世界第二,但產業大而不強,尤其是額定壓力35MPa以上高壓柱塞泵,90%以上依賴進口。

20.航空設計軟件。設計一架飛機需要十幾種專業軟件,這些軟件全是歐美國家產品。國內設計單位要投入巨資購買軟件。

21.光刻膠。我國已成為世界半導體生產大國,但面板產業整體產業鏈仍較為落后。目前,LCD光刻膠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核心技術至今被TOK、JSR、住友化學、信越化學等日本企業壟斷。

22.高壓共軌系統。中國是全球柴油發動機的主要市場和生產國家,而在國內的電控柴油機高壓共軌系統市場,德國、美國和日本等企業占據了絕大份額。和國外先進公司的產品相比,國產高壓共軌系統在性能、功能、質量及一致性上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成本上的優勢也不明顯。

23.透射式電鏡。目前世界上生產透射式電鏡的廠商只有3家,分別是日本電子、日立、FEI,國內沒有一家企業生產透射式電鏡。

24.掘進機主軸承。國產掘進機已接近世界最先進水平,但最關鍵的主軸承全部依賴進口。德國的羅特艾德、IMO、FAG和瑞典的SKF占據市場較大份額。

25.微球。2017年中國大陸的液晶面板出貨量達到全球的33%,產業規模約千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一,但面板中的關鍵材料——間隔物微球,以及導電金球,全世界只有日本一兩家公司可以提供。

26.水下連接器。目前我國水下連接器市場基本被外國壟斷。一旦該連接器成為禁運品,整個海底觀測網的建設和運行將被迫中斷。

27.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國外的燃料電池車已實現量產,但我國車用燃料電池還處在技術驗證階段。

28.高端焊接電源。我國是全球最大焊接電源制造基地,年產能已超1000萬臺(套),但高端焊接電源基本上仍被國外壟斷。我國水下機器人焊接技術一直難以提升,原因是高端焊接電源技術受制于人。國外焊接電源全數字化控制技術已相對成熟,國內仍以模擬控制技術為主。

29.鋰電池隔膜。電池四大核心材料中,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都已實現了國產化,高端隔膜目前依然大量依賴進口。

30.醫學影像設備元器件。目前國產醫學影像設備的大部分元器件依賴進口,中國最早的專利比美國平均晚20年。在專利數量上,美國是我國的10倍。所有的原創成果,所有的科研積累都在國外,中國只占很少的一部分。

31.超精密拋光工藝。美國和日本牢牢把握全球市場主動權。

32.環氧樹脂。目前,國內生產的高端碳纖維,所使用的環氧樹脂全都是進口的。我國已能生產T800等較高端的碳纖維,但日本東麗掌握這一技術的時間是20世紀90年代。相比碳纖維,我國高端環氧樹脂產業落后于國際的情況更為嚴重。

33.高強度不銹鋼。用于火箭發動機的特種鋼材。完全依靠材料自身實現高強度和防銹性能兼備是世界性難題。我國航天材料大多用的是國外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材料。

34.數據庫管理系統。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兩種數據庫管理系統是Oracle和MySQL,都是甲骨文公司旗下的產品。競爭者還有IBM公司以及微軟公司的產品等。甲骨文、IBM、微軟和Teradata幾家美國公司,占了大部分市場份額。

35.掃描電鏡。每年我國花費超過1億美元采購的幾百臺掃描電鏡中,主要產自美國、日本、德國和捷克等。國產掃描電鏡只占5%~10%。

資料來源:根據《科技日報》相關報道整理。

(2)科研機構對接新需求拉動科研機構改革

科技成果作為一種特殊的產品,只有被市場接受并產生實際效益時,才能體現出其作為商品的價值。傳統科研機構和市場對接有限,由于沒有以企業和市場需求為導向,很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無法發揮自身價值。過去科研機構重“科學”輕“技術”,而今企業對“技術”研究及其產業化成果的需求較大,因此科研機構需要將更多的砝碼加在“技術”層面。

以大學和科研機構為核心的網絡型研發體系已經成為發達國家重要產業的發展模式,如美國馬薩諸塞州擁有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等多所世界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全球大型生物醫藥公司以它們為網絡核心設立了研發中心,創新成果能夠快速進行技術轉化并形成產業化。

面臨新的企業需求和市場需求,科研機構需要轉變思路。科研機構的科技創新成果要和企業與市場對接,轉化為生產力,以產業需求為導向,進行市場化運作,進而滿足市場需求,推動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要拆除阻礙產業化的“籬笆墻”,疏通應用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連接的快車道,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精準對接,加快科研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轉化,把科技成果充分應用到現代化事業中去。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的核心是研發載體的能力建設,新需求對研發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拉動傳統科研機構改革。

2.1.3 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以來,科技體制的建立和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科技管理領域長期存在的分散、封閉、交叉、重復、孤島現象依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自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后,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2016年5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發布,主要圍繞科技計劃體系,科研經費管理,擴大高校和科研機構自主權,落實科研成果轉化的股權、期權和分紅激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等進行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創新體系效能,著力激發創新活力。

近年來,我國科技體制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發展,改革“四梁八柱”主體架構基本確立,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取得了實質性突破。科技體制改革的要點是從政府管理為主轉向政府與市場結合、以市場機制為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要進一步深化應用技術類科研機構改革,促使其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其能夠更好地面向市場和經濟社會發展新需求,自主開展技術研發。對于從事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的科研機構,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帶動下,也需要加快建立現代院所制度,實現“去行政化”,使科技人員充分發揮作用。

2020年,《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印發并指出,積極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加快推進應用技術類科研院所市場化、企業化發展;支持科技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等新型研發機構。2021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改革完善中央財政科研經費管理的若干意見》指出,創新財政科研經費投入與支持方式,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實行“預算+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雖然這只是針對新型研發機構的特殊模式,但在科技體制深化改革的驅動下,未來更多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創新主體也能夠享受政策紅利,也有進一步加快改革的動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光县| 白银市| 大石桥市| 清原| 瑞昌市| 那坡县| 普格县| 六枝特区| 应城市| 深圳市| 青神县| 东方市| 托里县| 保定市| 杂多县| 南溪县| 阳信县| 双流县| 汕头市| 射阳县| 哈巴河县| 灵丘县| 观塘区| 孟村| 进贤县| 博湖县| 菏泽市| 册亨县| 瑞安市| 贡觉县| 科技| 峨边| 灯塔市| 临高县| 井陉县| 华蓥市| 山阳县| 正镶白旗| 阳曲县| 永春县| 麻栗坡县|